黑便士郵票

黑便士郵票

由每枚郵票下面兩角的兩個字母可以準確地判斷它在整張郵票中的位置。 如一枚郵票左下角的字母是C, 右下角的字母是D,那么這枚郵票便是第三行的第四枚。

名稱

黑便士郵票

相應解釋

黑便士郵票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
黑便士郵票之所以採用維多利亞女王頭像為圖案,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既要代表國家的權威性,又要表現出國家發行的有價票券的嚴肅性。在印刷上用了當時歐美國家印製鈔票時已普遍採用的最先進的雕刻版印刷工藝,並使用了難以偽造的皇冠水印紙。圖案頂部中間有“Postage”(郵資)字樣, 左右兩角是交叉十字圖形,底部中間是面值“ONE PENNY”(1便士)。橫12 枚,豎20枚,一全張240枚,面值恰好1英鎊。為防止偽造,除每枚郵票都有 一個王冠水印外,郵票的下部左右兩角各印一順序排列。如第一枚是A、A; 第二枚是A、B;第三枚是A、C……直至A、L,共12枚。豎行左下角的字母依次為A、B、C……直至T,右下角的字母均相同。由每枚郵票下面兩角的兩個字母可以準確地判斷它在整張郵票中的位置。如一枚郵票左下角的字母是C, 右下角的字母是D,那么這枚郵票便是第三行的第四枚。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的故事
19世紀30年代的某一天,倫敦一個中學的校長羅蘭·希爾正在街上散步,他看到一位郵遞員把一封信交給一個姑娘。姑娘接過信,匆匆瞟了一眼,馬上又把信還給了郵遞員,不肯收下。希爾十分納悶。郵遞員走後,他好奇地問姑娘為何不收信,姑娘羞怯地告訴他,信是她遠方的未婚夫寄來的,因為郵資昂貴,她支付不起,所以不能收,不過,她已從信封上了解了對方的情況。原來,他們約好在信封上作一種只有他倆才懂得的暗記,這樣,用不著看信的內容就互通音訊了。希爾深感郵政制度給人們帶來的不便,決心進行改革。
那時,英國的郵政制度十分繁瑣,除了國會議員享受免費郵寄信件的特權外,其他人寄信都是由郵遞員根據路程遠近,信紙頁數的多少向收信人收費,郵資昂貴,一封普通國內信件的郵資竟高達6便士,最高的收到了17便士,而當時英國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大約是18便士。因此,拒付費用、拒收來信的爭執時常發生。
在進行了一系列調查、分析、計算和創新後,羅蘭·希爾提出了“降低郵資、統一收費標準、簡化郵遞手續”的思路。1837年1月,他以上述觀點為基礎寫成了一本題為《郵政改革:重要性及實用性》的小冊子,呈遞給當時的財政大臣,不料受到冷落。出於無奈,他只得將小冊子修改後公開發表。他提出了三項建議:由寄信人在郵局付現金;通過對信封、信紙收費的辦法統一郵資;使用“一片只夠蓋上郵戳即可的紙片,在其背面塗上粘液。這樣,其持有者將紙片浸濕後,可將它帖在信封之上”。
這三項建議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這種情況下,1839年8月,維多利亞女王簽署法令,決定正式採納希爾的建議,並調希爾進入財政部負責實施這一計畫。1839年9月6日向全國公開徵集“標籤”(當時尚不叫郵票),在收到的2600多封應徵圖案中,5位作者的4份作品獲獎。羅蘭·希爾根據這4份作品,以威廉·維恩所作的維多利亞女王肖像的紀念章作原畫,用繪畫顏料畫了兩幅郵票畫稿,交查爾斯和費雷德里克·希思父子雕刻,郵票由帕金斯·倍根公司承印,以黑色為基調,下方印有“一便士”字樣,故稱為“黑便士”。
原定於1840年1月1日啟用的郵票因設計的延誤,1840年5月6日正式開始使用,與“黑便士”同時使用的還有“藍便士”(面值兩便士的藍色郵票)。從此,郵票在世界上誕生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