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黃陂路

黎黃陂路

黎黃陂路是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的一條街道,東南到沿江大道,西北到中山大道,與兩側的蘭陵路等平行。中間與洞庭街、鄱陽街、勝利街等街道相交。黎黃陂路全長604米,建於1900年,為黃陂人所建,故名黃陂路。後劃入漢口俄租界,稱夷瑪路,因兩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是黃陂人,此路又於1946年改稱黎黃陂路。2016年9月27日整頓修復完畢,改造升級後變身步行街。黎黃陂路(沿江大道—勝利街)、珞珈山街被打造為武漢市首個歷史風貌步行街。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黎黃陂路黎黃陂路

黎黃陂路是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的一條街道,黎黃陂路全長604米,建於1900年,為黃陂人所建,故名黃陂路。後劃入漢口俄租界,稱夷瑪路。因兩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是黃陂人,此路又於1946年改稱黎黃陂路。

東南到沿江大道,西北到中山大道,長604米,與兩側的蘭陵路等平行。中間與洞庭街、鄱陽街、勝利街等街道相交。

黎黃陂路所在地域於1897年劃入漢口俄租界。1900年租界當局修築此路。在1925年以前原名阿列色耶夫街、夷瑪街,屬漢口俄租界,從沿江大道(原河街)到中山大道(原亞歷山大街)。交匯道路有洞庭街(原鄂哈街)、鄱陽街(原開泰街)、勝利街(原瑪琳街)。

1946年元旦,國民政府在收回全部租界後,命名為黎黃陂路。21世紀黎黃陂路兩側仍保留了大約17處租界時代遺留的歐式建築。包括華俄道勝銀行舊址、俄國巡捕房舊址、中華基督教信義大樓舊址、美國海軍青年會舊址、俄租界工部局舊址、高氏醫院舊址、基督教青年會、順豐洋行、邦可花園、惠羅公司、巴公房子、首善堂和萬國醫院舊址等。1997年,江岸區政府建設黎黃陂路街頭博物館,進行紀念。各種咖啡館扎堆於此,黎黃陂路成為武漢著名的“慢生活”街區。

整頓修葺

2016年9月27日,武漢市漢口黎黃陂路整頓修復完畢,改造升級後變身步行街。黎黃陂路(沿江大道—勝利街)、珞珈山街被打造為武漢市首個歷史風貌步行街。

修復完畢的黎黃陂路上,電話亭、公園椅、垃圾桶、道路指示牌、景觀花箱、窨井蓋等街道公共設施均為歐式風格。曾經黑壓壓的看似蜘蛛網的電力、信息管網統統埋進地里,電線桿被一一拆除。

黎黃陂路將成為武漢的紅色教育基地、萬里茶道文化和租界文化的承載地。

交通

可乘559、588、598、707、711路到黎黃陂路站下車即到.

公寓群

黎黃陂路,舊時屬俄租界。上世紀初,俄國茶葉富商巴諾夫將所買下的三教街(鄱陽街)一帶的大塊地皮轉手給英國人,由英商怡和洋行大班杜百里主持修建了惠羅公司大樓及珞珈碑路公寓群。其中,位於黎黃陂路與珞珈碑路之間的這片公寓樓群,專供當時在漢的各大洋行高級職員攜家眷租賃居住,一共二十七棟,樓與樓比鄰,首與尾相連,呈一不等邊空心三角形框架,中空處開闢成一個小花園,作為此住宅區居民樓閒暇休憩之地—此即老漢口著名的珞珈碑路高級住宅區—飄浮在都市紅塵中的一爿棲居之島。小時候,我家住得離珞珈碑路住宅區並不很遠,這一個藏在鬧市之中的小小花園保留在童幼的記憶里,半個世紀的歲月悄沒聲地過去了,我驚訝地發現,小花園仍然躲藏在那一個我熟悉的街區之間——這,在翻天覆地的中國當代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因為我知道有好多美麗的老建築物和美麗的綠地被野蠻毀掉了。花園坐落在住宅區的中央,一個狹長的三角形,圍著綠漆塗著的鐵欄桿,開有兩扇月洞門供人進去遊玩,園子裡有幾棵大樹,樹下有幾隻石凳。初夏來拍攝的那一次,綠陰濃濃的遮擋住了鏡頭。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這個花園似乎是沒有被鐵欄圈住的。今天園子裡很靜,有一堆人在不遠處看人走棋,有人進園子來遛一隻棕色的狗。住宅區的樓房圍繞著花園建築,從照片上可以看到這長長的一整排住宅摟房,樓房與花園之間的間距,也就是社區居民過往的通道。當年,每一幢樓房的居民從自家的窗子裡探出頭來都能看見花園的綠樹,每一戶居民或是早上或是黃昏都可以從自家磚混的住宅樓里懶懶地踱出來,來到這一塊鬧市中難得的綠地之間,呼吸一點點新鮮的樹葉的氣息、花的氣息和草的氣息,對於沒有寬闊的獨立庭院的公寓式住宅區的居民來說,這一處小小的花園如同乾涸沙漠中的綠洲一般令人感到珍貴——居住處與自然景觀相契合,既是人性的設計,也是美的設計,當初那一位設計師充分地考慮了這重要的兩點。花園靠外的一側臨著珞珈碑小街,原先只是住宅區內的一條寬闊一些的道路,如今,已經變成了車輛穿梭的市區交通要道和臨時停車場地。所以,今天的人,很難體味到半世紀之前珞珈碑住宅區居民那一種悠然典雅的中產階層的生活品位。時過境遷,時光流轉,老漢口的歲月風華再也不會在一處小花園的四周重現了。

博物館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夏明翰烈士的就義詩,幾乎婦孺皆知。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這首詩就寫於漢口黎黃陂路上的俄國巡捕房舊址。像俄國巡捕房舊址一樣,林立在黎黃陂路上的外國建築,大大小小有17處之多,儼然一個風格齊全的“萬國博物館”,埋藏著許許多多震撼人心的往事。這條街是俄國租界,但實際上是座萬國宮。殖民地時期,英、俄、法、德、日、美列強們都有國民在這住。而在我們自己的國土上,中國人卻連進都進不了租界。黎黃陂路49號的武漢市中醫院,以前叫“萬國醫院”。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個醫院的醫務人員來自21個國家!漢口開埠後,列強紛紛湧入。在黎黃陂路周邊2.46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劃分了英、法、俄、德、日五國租界,建立了12個外國領事館和近30家外資金融機構。漢口呈現了一派帶有殖民色彩的畸形繁榮,成為殖民者們樂而忘返的“東方芝加哥”。而位於租界中心的黎黃陂路,則是這段屈辱歷史的縮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