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庶昌(1837~1898)

黎庶昌(1837~1898)

正文

近代散文家、外交家。字蓴齋。貴州遵義人。早期從鄭珍學習,講求經世之學。同治元年(1862),上書論時政,以廩貢生得授知縣,入曾國藩幕,深得信任,名列“曾門四弟子”。曾署理吳江、青浦等縣知縣。光緒二年(1876),隨郭嵩燾出使歐洲,任駐英、法、德、西班牙四國參贊,遊歷了比、瑞、葡、奧等國,寫成《西洋雜誌》一書,晉升為道員。光緒七年,任出使日本大臣;十年,丁憂返國;十三年服闋,復職使日。光緒十六年,任滿歸國後,曾任川東兵備道等職。
黎庶昌志在用世,自稱“雅不欲以文士自期”(《青萍軒遺稿序》)。所以他論學為文,力主“因文見道”(《答趙仲瑩書》)。他的文章多經世之言,其出使外國紀游之作,尤寄深意。羅文彬說“其言多經世意,主實用”(《拙尊園叢稿》跋)。
黎庶昌為文長於敘事,宗法桐城派,嘗編《續古文辭類纂》,闡發桐城義法,推演《經史百家雜鈔》的宗旨。但他晚年所作紀游之文,自由抒寫,明潔動人,並不全受桐城義法束縛。除《西洋雜誌》外,《卜來敦記》、《巴黎賽會紀略》、 《游日光山記》、 《游鹽原記》、《訪徐福墓記》等,都有一定成就。羅文彬評其文:“特有奇氣。雖大旨遠祖桐城,近宗湘鄉,而不規規一格。”頗為中肯。
黎庶昌使日期間,曾搜羅典籍,刻《古逸叢書》26種共 200卷;為家鄉購南藏本佛經全帙6771卷;又與日本友人以詩文唱和,刻《日東文讌集》3編,於保存典籍和中日文化交流頗有貢獻。
著作主要有《拙尊園叢稿》6卷,《丁亥入都記程》2卷,《西洋雜誌》8卷,《黎氏文集》12種36卷(附4種6卷)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