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雲鵬[古陶瓷專家]

黃雲鵬[古陶瓷專家]

黃雲鵬,男,1942年5月出生與江西省豐城縣石灘鄉上赤村,1966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同年分配在景德鎮市陶瓷館從事古陶瓷論研究等工作。對景德鎮陶瓷史和古陶瓷斷代的研究取得了卓越成績。他相繼發表論文10餘篇,編著出版了《中國陶瓷叢書·景德鎮民間青花瓷器》等圖錄。他的藝術瓷作品和仿古瓷深受藏家青睞,黃雲鵬先生現為“景德鎮國際陶瓷文化交流中心”研究員、會長,“北大資源學院”文物陶瓷專業教授,“中國矽酸鹽學會古陶瓷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景德鎮市收藏協會”會長,“上海大學文物考古研究中心和中國陶瓷文化研究中心”做客教授,“中國古陶瓷工藝美術大師”,“法國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授予“特聘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1942年生於豐城縣

1966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並分配景德鎮陶瓷館從事古陶瓷研究工作。

1993年開辦景德鎮佳洋陶瓷有限公司任董事長。

2003年成立景德鎮國際陶瓷文化交流中心,為中心研究員會長,並為景德鎮陶瓷協會藝術瓷分會副會長,中國矽酸鹽學會古陶瓷分會副會長,景德鎮市收藏協會會長,上海大學文物考古研究中心和中國防衛科技學院文物系客座教授。

個人成就

黃雲鵬黃雲鵬
1979年以來編著出版了《景德鎮古陶瓷紋樣》、《中國工藝美術叢書?景德鎮陶瓷》分冊、《中國陶瓷叢書?景德鎮民間青花瓷器》分冊,獲景德鎮市論文一等獎。

1981年研究、複製元青花和明永樂、宣德青花瓷,並獲全國優質產品獎。發表論文十多篇。

上世紀80年代初,在陶瓷館參加仿製元代和明代永樂、宣德青花瓷,先後兩次獲國家優質產品獎。

1983年由國家文物局聘為揚州文物幹部培訓中心古陶瓷鑑定教師前往講學。

1986年《青花虎紋盤》等三件青花瓷作品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丙寅民藝虎展”中展出選為收藏品。

1988年國家評聘為副研究員。 1993年任 “景德鎮佳洋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聘為研究員。

1996年以來仿古瓷及藝術作品赴香港日本英國馬來西亞展示,舉辦“古陶瓷鑑定與鑑賞”講座,效果良好。

1998年6月,上海大學文物考古研究中心北京

中國防衛科技學院文物系聘為客座教授

2002年為中國矽酸鹽學會古陶瓷分會副會長。

2003年創建景德鎮國際陶瓷文化交流中心,任會長,古陶瓷鑑定研修班教師。

2004年任景德鎮收藏協會會長。

作品被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上海博物館收藏。

作品特色

一位享譽瓷都的陶瓷學者,不僅是中國著名古陶瓷研究專家,發表重要論文,且是位深悉陶瓷生產工藝的陶瓷藝術家。現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高級美術師、景德鎮市工商聯執委。根據歷代古瓷生產“就地取材”特點,花了許多時間對景德鎮的歷代古窯址、古原料礦井等進行細緻的普查和原材料取樣分析等,掌握了歷代仿古瓷的泥、、料的配方,所以他複製的景德鎮歷代古瓷都能達到幾可亂真的水平。他創辦的景德鎮佳洋陶瓷有限公司,就是會同傳統制瓷的能工巧匠生產仿古瓷的作坊。他親手繪的古瓷複製品,形真意切、古韻橫生,專家與收藏家無不讚嘆。他在再現景德鎮歷代陶瓷藝術珍品、弘揚陶瓷文化、振興瓷都經濟等方面起了先導作用。

由於有紮實的繪畫功底,深厚的藝術修養,不平常的氣魄與膽略,他筆下的梅、蘭、竹、菊、鱖魚、山水等無不以少勝多、以空代實、以形寫神、以物寄情,他用筆潑辣、豪放、自然、有力。他常說:“我繪瓷追求速度、力度、氣度,是畫修養,是自我情感的表露。”他放縱的寥寥數筆叫人感動,他是瓷都很有風範的藝術家

黃雲鵬從事陶瓷研究和創作近40年,其所創作的作品和研究成果深受海內外歡迎和好評。黃雲鵬創作的陶瓷作品較多的是青花釉黑紅,他善於發掘陶瓷材質本身的美,結合不同器形隨形賦色,隨物賦彩,寓情達意,獨樹一幟。他仿製的宋影青刻花、元青花、明青花、五彩、三彩、刻花填綠彩、琺瑯彩、粉彩、低溫黃釉的仿古瓷被稱為“黃窯瓷”,名揚海內外,成為當代的“官窯”。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是南京博物館收藏的國家一級藏品。由於對元青花的製作工藝,泥、釉、料的配方和紋樣筆意等有深的研究,他親自複製的這件珍品,造型豐滿而挺秀,釉色青透,青花料色揚青並有斑點,人物傳神,運筆生動,達到了“幾可亂真”的水平。

著作節選

《元代景德鎮青花瓷的燒制工藝》

根據文獻和在窯址調查中對出土的元青花瓷片和窯具的仔細觀察分析,對高仿元青花的實踐體會,來復原元青花瓷燒制工藝中主要的四個部分。拋磚引玉,與同行們研討。

一、胎泥、釉料的製備

元代景德鎮青花瓷胎泥、釉料的主要產地及其配製工藝,劉新園先生、周仁李家治等一批專家有所論述。

元青花的胎泥,都一致認為是景德鎮南安一帶的瓷石泥加瑤里高嶺土混合淘洗的“二元配方”。

根據蔣祈《陶記》所載胎泥產地有“湖坑”,即湖田村以南2.5公里的“三寶蓮”,這裡產的瓷石泥Al2O3的含量15.34﹪,比“南不”低;氧化鉀、氧化鈉助熔劑的含量4.13﹪和3.79﹪,比“南不”高,這恰是歷代釉果的化學組成。如果要保證胎泥中Al2O3的含量在19﹪以上,又可在1280℃±20℃時成正燒,只有調整以上二元配方之比例,再加入“三寶蓮”釉果來增加鉀、鈉含量和降低燒成溫度,並可提高瓷胎的熱穩定性。經我的試驗結果:“南不”74﹪、瑤里高嶺18﹪、三寶蓮8﹪左右,才是元青花胎泥的正確配方。優質的元青花瓷胎應是三元配方。據我對景德鎮元青花各窯址出土的瓷片觀察分析,其胎呈現如下不同現象:①有正燒和欠燒、過燒之別;②在正燒產品中,胎質有高、中、低之別:

元青花的釉,景德鎮的傳統釉,

蔣祈《陶記》、宋應星《天工開物•陶埏》、唐英《陶冶圖說編次•練灰配釉》等文獻說明:①攸(游)山、山(仙)槎,距鎮十七、八公里的小山村和樂平縣產釉灰。②釉灰的製作方法是一層石灰石,一層槎葉、木柿、或桃竹葉或鳳尾草等,迭疊暗火燒煉,用水淘洗曬乾即成釉灰,留作釉的配方。③元青花釉是從宋代影青釉的基礎上改進的,它發色青白,透明度好,流動性比影青稍差(但比明初官窯青花釉強),有桔皮。屬於釉灰加釉果的鈣-鹼釉,釉中含氧化鈣量在8-10﹪左右,釉原料配方為:釉灰10-14﹪左右,釉果90-86﹪左右。由於釉質好,柴窯燒成等重要原因,所以它還具有釉面光滑如鏡、溫潤如玉、肥如堆脂、光澤柔和微見桔皮的古瓷釉面的共同特徵,這是贗品不可及的。

二、成型方法

成型方法是將坯泥製成具有一定形狀和規格的坯體之操作方法。也就是說確定產品器型和規格的某一工種叫某某成型方法。

元青花的不同器形是怎樣成型的呢?下面按景德鎮對產品的傳統習慣分類:琢器類和圓器類分別敘述:琢器:是指用

黃雲鵬黃雲鵬

陰模印坯成型或拉坯、利坯成型以及雕鑲成型的瓶、罐、觚、尊、爐、盒、瓷屏風、燭台、壺等之類的“立件”,景德鎮俗稱為琢器。宋應星《天工開物•陶埏》中,把這類產品叫“印器”,因為在明以前這類產品多為陰模印坯成型。

1.制種模:又叫母模,用於翻出印坯用的模型。

2.翻模:翻模所用的原料亦為制模泥,即制坯泥

3.陰模印坯:此模的工作面是在內凹面上,用於形成器物的外表面,故叫陰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