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菊花

黃菊花

黃菊花屬菊科,越年生草本。莖蔓長而細柔,葉小有托葉。秋月開花似小球狀,數花成簇,金黃色,花瓣細蜜為管形。一名滿天星。菊花(學名:Chrysanthemum)的一種,別名壽客、金英、黃華、秋菊、陶菊等,是菊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一個屬。

基本信息

觀賞

菊花被廣泛用作觀賞之用,在中國傳統的農曆新年,很多人都喜歡在家裡擺放菊花。

重陽節有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功效

黃菊花功效:黃菊花味道稍苦,清熱能力強,常用於散風熱,如果上火,口腔潰瘍,用它泡水能敗火。
與白菊花區別:杭白菊功效清肝明目,適用於肝火上炎、視物模糊、頭暈目眩、重虛火;野菊花清熱解毒,適用於目赤腫痛、疔瘡皰癤,偏實火;雖然都有清火作用,但側重不同。且二者合用過於清瀉(太涼),中醫一般不會合用的。

杭白菊內含菊甙、胺基酸、黃酮類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中華醫學研究表明,杭白菊具有養肝明目、清心、補腎、健脾和胃、潤喉、生津,以及調整血脂等功效。常飲本品,春暖去濕、夏暑解渴、秋日解燥、冬季清火。

但是,菊花茶並非人人皆宜。菊花茶最適合頭昏、目赤腫痛、嗓子疼、肝火旺及血壓高的人喝。味苦的野菊花最好不要飲用,體虛、脾需、胃寒腹瀉者也都不宜飲用,糖尿病人或血糖偏高的人最好單喝菊花,不要加糖或蜂蜜。過敏體質的人應先泡一兩朵試試,若沒有問題再多泡,不應過量飲用,不明確自己體質的人喝菊花茶最好不要加冰糖。 另外,有種除蟲菊的酵素與粹取液可以用來驅蟲,多用來製做蚊香或是殺蟲劑

品種

菊花除可觀賞外也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最為常見的是沖泡“菊花茶”。

菊花茶分類主要有:黃山的貢菊,桐鄉的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以及山東的野菊花

“黃山貢菊”是從菊花群體中選育出的優良品種,原產於歙縣金竹嶺一帶,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功能。 據民間傳說,“黃山貢菊”原是宋朝徽商從浙江德清縣作為觀賞藝菊引進的。在一大旱之年,有許多人得了紅眼頭痛病,有人採用鮮菊花泡水將火,十分靈驗。 以後人們經常用鮮花或菊花乾泡水泡茶,醫治目赤羞明、膽虛心燥等病。從此,這一帶農家門前屋後廣種菊花,為了久藏又特意烘製成乾菊花,金竹嶺由此聞名遠近。

清光緒年間,北京紫禁城裡也流傳紅眼病,皇上下旨,遍訪名醫良藥,黃山知府獻上黃山菊花乾,京人泡服後眼疾即愈。於是徽菊名氣大振,被尊稱“貢菊”。 貢菊歷來被當作一味重要的中藥材。

歷史淵源

(圖)黃菊花黃菊花

菊花在中國的花木文化中的地位頗重。早在東周,即有“九月榮菊”的記載,而屈原是以菊自比第一人,他在離騷中揮墨,形容自己“夕餐秋菊之落英”,且“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東風”。而真正菊文化的創始人是晉代陶淵明,這位“菊友”與菊花朝夕相伴以至於住處也“秋菊盈園”,他得菊境之深,古往今來無人能及。唐代的孟浩然描繪了“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鄉村賞菊之境;其同時代黃巢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更是成為今人的談資。到了宋代則是“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的重陽盛景。明代詩人李夢陽“只今秋色里,忍為菊花來”和清乾隆帝的“楓葉梧青落,霜花堆白菊”都可見明清時菊風益盛。在《紅樓夢》中的眾首菊詩,更是牽腸之筆。

在這些菊花的篇章中,並沒有絲毫與哀悼有關的筆墨。

菊花的哀悼含義來自國外

很少有人意識到,用菊花掃墓如同用玫瑰表達愛情一樣,其實主要是“西俗東漸”的結果;而更少會有人知道,菊花是從中國遍及世界的。

歐洲的詞典上出現“菊花”一詞,大約是17世紀末荷蘭人在經商時將其從中國引入之後,18世紀菊花傳入法國,而後19世紀中期又被引入拉丁美洲……以致遍及全球。

在歐洲,菊花栽種得最多之處是墓地,因為歐洲的傳統文化認為菊花是墓地之花,如果做客或送人的話,此花是萬萬不可攜帶的。在拉丁美洲,菊花也有“妖花”之稱。可見其在西方的地位。

有訊息報導,中國的菊花大量出口至東鄰日本,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一海相隔之遙,搭上這些保藏運輸的高昂費用,居然也能獲利頗豐;這是由於日本對菊花需求量之大以致日本國內供不應求。在日本,即使是一個普通人離世,也常常要用到兩三萬枝菊花;更何況一個墓地每年對菊花的需求量。

“儒文化”和“重陽節”詮釋菊花內涵

與國外迥異,菊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兩層含義,一是高尚的氣節;二是吉祥長壽。

和道家的“師法自然”相反,儒文化講究的是“比德”,主觀地以自然山水來對應人的品行。菊花即以它凌霜而放,西風不落的傲骨和其“此花開盡更無花”的氣度被賦予了堅貞不屈的高潔情操。另外,菊花開放在九月,“九”是單位數中最大的數,被稱做“至數”、“陽數”,因而菊花與九九雙陽相疊的重陽一樣,被賦予吉祥、長壽的寓意。“採菊東籬下”是為了食取菊花的保健功效以健康,“悠然見南山”也照應了“壽比南山”之意。

可見,古代是以菊花祝福或讚賞活者;而今則是用其悼念故人。

悼念意義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為表達對春天萬物復甦、生命循環的美好期待,常把嬌柔的柳枝和明媚的桃花用於掃墓。現在,菊花、康乃馨因其素雅的香味和素淨的顏色備受大眾青睞,在歐洲許多國家,菊花也被當作墓地之花。黃色的花也能表示哀輓,其中黃菊花的使用最為普遍。

文學上

《禮記》:“季秋之月,菊有黃華”。
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
晉代陶淵明十分喜愛菊花。他的作品常常提到菊:“採菊東籬下”、“秋菊有佳色”(《飲酒詩二十首》)、“今生幾叢菊”(《問來使》)、“菊解制頹齡”(《九日閒居》)
唐代白居易《賦白菊》:“滿園菊花鬱金黃,中有孤叢色如霜。”
宋代周敦頤《愛蓮說》有“菊,花之隱逸者也”的說法。
宋代李清照的名句“人比黃花瘦”當中的“黃花”便是指菊。
明代王象晉《群芳譜》中考證陶淵明詩集的“九華菊”,具瓣兩層,白瓣黃心。
明代黃省曾在《藝菊書》中載有菊花品種220個。
清代陳淏子在《花鏡》中,記有菊花品種153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