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洞

黃石洞

黃石洞在華樓山之北,位於華陰北山的山半,北倚王喬崮,峰巒重翠,南臨嶗山水庫,湖光波影。因洞上峭壁色黃而得名。

基本信息

簡介

黃石洞黃石洞
黃石洞有四處洞穴,皆天然石洞,分上、中、下三處。下洞由巨石疊壓而成,分兩室,東洞口刻“黃石洞”三字,洞高1.5米,寬3.5米,深約10米;西洞高1米,寬3.5米,深約3米,下洞最古老,洞壁刻字甚多,但已漫漶不清。 中洞在下洞北100米處,洞穴在石壁之下,洞口亦鐫有“黃石洞”三字,洞高1.1米,寬0.9米,深約3米,原供有漢白玉老子像。石壁右側有元代大德年間石刻字跡; 石壁左側有明代萬曆元年(1578年)刻字,字跡模糊不清,壁上另刻有“玉液岩”、“清虛庵”等字,石壁下有玉液泉。上洞名“留侯洞”,又名“張良洞”,原有石造張良像,“文化大革命”中被砸毀。

特點

黃石洞黃石洞
在下黃石洞前有平台,是黃石宮故址,宮建於元代,分三院,明代黃宗昌《嶗山志》記有:“從洞中過為下黃石,廟前古柏甚偉。”黃石洞一帶有廟宇廢墟兩處,分別坐落於山上和山下,南北相距約半公里。另在黃石洞南約200米的一座海拔120米山頂上,還有一座古代石城堡。黃石洞摩崖刻石頗豐,有隸書、楷書,筆鋒遒勁,最長者1000餘字, 最短者僅2字,由於年代久遠,字跡已漫漶不清。清代山東巡撫崔應階有《黃石宮》詩: “曲徑逶迤上下分,清游到此乃無氛。仙宮高出凌黃石,古洞行穿礙白雲。壁底流泉添夜雨,階前柏子拂照曛。名山勝跡今初步,足力猶堪領後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