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瓶子草原變種

黃瓶子草原變種

黃瓶子草原變種的捕蟲瓶長40至70厘米,少數植株可出現長達100厘米的捕蟲瓶。捕蟲瓶直立,下部細長,上部靠近瓶蓋處為漏斗形。瓶蓋為圓形。翼寬2至8毫米,上部較窄,下部較寬。捕蟲瓶主要為黃綠色,少數在捕蟲瓶背面或瓶口附近具紫紅色斑塊。瓶蓋下表面具紫色或紅色的網紋。黃瓶子草原變種於夏季會出現非食蟲性劍形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物種名稱】黃瓶子草原變種

【中文別名】黃瓶子草(原變種)

【拉丁學名】Sarraceniaflavavar.flava

【命名者及時間】Manda,1892

【科屬分類】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杜鵑花目、瓶子草科、瓶子草屬

黃瓶子草原變種黃瓶子草原變種

個體特徵

黃瓶子草原變種是一種相對體形較大氣質高雅的食蟲植物,葉基生,兩型,夏季長出的瓶狀葉長漏斗狀,長可達1米,黃綠色,有深紅色脈紋,開口喇叭狀,邊緣光滑,口蓋三角狀。秋冬長出的劍形葉,無捕蟲囊,長只有50cm,綠色或黃綠色。形態和豬籠草的籠子相似,能分泌蜜汁和消化液,受蜜汁引誘的昆蟲失足掉落瓶中,瓶內的消化液會把昆蟲消化吸收。

分布範圍

原產於美國大西洋沿海平原地區,在維吉尼亞州東南部罕見,在北卡羅來納州和南卡羅來納州更為常見。

生長周期

瓶子從在開花末期開始生長,一直到晚秋,在晚秋的時候,瓶子開始凋謝,植株長出不具補蟲功能的劍形葉(或稱葉狀柄)。由於冬季的昆蟲減少,天氣轉冷,也降低了植物的新陳代謝和其他功能,此時把能量花在長補蟲葉很不划算,劍形葉是比較經濟的選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