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幼苗腐霉根腐病

黃瓜幼苗腐霉根腐病

主要侵染黃瓜幼苗根及莖部,初呈水浸狀,後於莖基部或根部產生褐斑,逐漸擴大後凹陷,嚴重時病斑繞莖基部或根部一周,致使地上部逐漸枯萎。病菌腐生性很強,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以卵孢子和菌絲形式隨病殘體在12~18厘米的表層土壤中越冬。春季條件適宜時,病菌萌發產生孢子囊,以遊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侵入寄主。苗床土壤高濕極易誘發此病,澆水後積水窩或棚頂滴水處,往往最先形成發病中心。光照不足,幼苗長勢弱、纖細、徒長,抗病力下降,也易發病。

信息

中文學名:黃瓜幼苗腐霉根腐病
..

病原中文名:結群腐霉和卷旋腐霉
病原分類地位:鞭毛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瓜類
主要為害部位:主要侵染根及莖部

為害症狀

主要侵染根及莖部,初呈水浸狀,後於莖基或根部產生褐斑,逐漸擴大後凹陷,嚴重時病斑繞莖基部或根部一周,致地上部逐漸枯萎。縱剖莖基或根部,導管變為深褐色,後根莖腐爛,不長新根,植株枯萎而死。

病原形態特徵

結群腐霉和卷旋腐霉,均屬鞭毛菌亞門真菌結群腐霉在CMA上25℃條件下培養,氣生菌絲鋪展狀,白色茂盛,菌絲直徑3~5微米,孢子囊由菌絲狀結構和瓣狀結構組成,大小55~140×6~18微米;藏卵器球形或近球形,頂生或間生,偶見2個連生,大小24~30微米;雄器異絲生,彎曲,棒狀或鉤狀,頂生在雄器柄分枝末端,大小7~15×4~7微米,每藏卵器著生3~7個雄器,多為5個;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滿器,直徑19~27微米,壁厚1.4~2.4微米。

傳播途徑與發病條件

與瓜果腐霉引起猝倒病相近。德里腐霉游.動孢子趨向於根的伸長區和切口,根毛較少,距根的伸長區和切口越遠越少,根的成熟區幾乎見不到孢子。靜止孢子產生芽管伸向根伸長區,芽管接觸侵染點以後不產生附著胞和侵染釘,而是直接穿透根表皮細胞或切口;菌絲體進入根部後在根內迅速擴展,有的從根內向外擴展,在根組織里的菌絲體沿根軸上下伸長,產生的分枝繼續蔓延,並在根組織里形成藏卵器和雄器,以後根際周圍又出現遊動孢子,48小時後在根的組織里產生卵孢子,72小時後卵孢子呈不滿器狀。卵孢子也可在莖細胞內大量形成,菌絲體在莖內由一個細胞擴散到相鄰的細胞,再繼續生長。

發病因素

在土壤及病殘體上越冬,其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病菌從根部的傷品侵入。高溫高時利於發病,連作、低洼地、土質黏重利於發,發病的適宜溫度為25℃。擬莖點霉根腐病的病原為擬莖點黴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15-30均可發病,20-25℃發病重。土壤黏重,通透性差,植株生長衰弱易發病。

防治方法

(1)預防為主綜合防治。苗床應選在避風向陽高燥的地塊,要求即有利於排水,調節床土溫度,又有利於採光,提高地溫。
(2)選用農大14號中農7號、春香、津春3號等耐低溫弱光、早熟品種。育苗床必要時更新床土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生產上多選用老菜園中的土壤作為床土,雖土壤肥沃,但土壤中病原菌也多,因此應設法選用新土。必須用舊床土時,應把表層園土在加熱的鐵板上高溫滅菌或用開水燙過,也可採用化學消毒法,殺滅土壤中的病菌。具體做法是:在播種前15~20天,每㎡苗床用40%的拌種靈粉劑加50%福美雙粉劑1:1混合或用40%拌種雙粉劑每㎡用藥8克,對細乾土40kg,充分混勻後備用,播種前先澆透底水,待水滲下後,取1/3拌好的藥土撤在床面上,然後再把催好芽的種子播好,最後把餘下的2/3藥土覆蓋在種子上,覆土厚約1厘米,使種子夾在藥土中間,此法即可防治猝倒病,又可兼治立枯病。
(3)黃瓜種子用50℃溫水消毒20分鐘,或70℃乾熱滅菌72小時後催芽播種也有一定效果。提倡使用黃瓜種衣劑9—2號,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5%(有效成分量),折算成商品量為(0.5×100)÷20=2.5克,即2.5毫升拌100克種子即可。
(4)苗床或棚室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生產無公害蔬菜
(5)採用熱水循環溫床育苗法。在背風向陽或日光塑膠溫室中間挖一育苗畦,深25厘米,在畦兩頭隔10厘米插一木橛,按照鋪地熱線的方法,在木橛上纏繞塑膠軟管,軟管直徑1厘米左右,內徑大於0.2厘米,外壁厚0.18~0.2厘米,將軟管兩端伸出畦外各50厘米,高於畦面端為進水口,要高出熱水器1.5米,低於畦面端為排水口,邊側為回水口,軟管上鋪育苗營養土20厘米用開水灌畦,1次灌透,當地溫穩定在35℃時開始播已催好芽的種子,覆土約1厘米,再覆地膜及高為40厘米的小拱棚。當地溫降至20℃以下時,開始從進水口加熱水補溫,也可連線蜂窩煤球爐或其他熱源製成熱水循環器(用鐵板焊成鋁壺狀)效果更好,出苗後降溫以利幼苗茁壯成長,這樣做發病少,出苗快。
(6)齊苗後白天苗床或棚溫保持25~30℃,夜間保持10~15℃,防止寒流侵襲。苗床或棚室濕度不宜過高,連陰雨或雨雪天氣或床土不乾應少澆水或不澆水,必需澆水時可用噴壺輕澆以免濕度過高。當塑膠膜或玻璃及秧苗葉片上有水珠凝結時,要及時通風或撤些草木灰降濕。
(7)選用無滴膜蓋棚室,改善光照條件,增加光照強度,以利光合作用提高幼苗抗病力。
(8)採用二氧化碳施肥技術或施用惠滿豐多元複合有機活性液體肥料,每667㎡320毫升,稀釋500倍,噴施2次。
(9)及時檢查,發現病苗立即拔除,及時噴灑15%莊園樂水劑2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400倍液、15%惡霉靈(土菌消)水劑450倍液,每㎡噴淋對好的藥液2~3升,防治1~2次。
(10)在土壤中添加0.5%或1%的SH混合物,或用稻殼、蔗渣、蝦殼粉、矽酸爐渣等加適量尿素、過磷酸鈣、硝酸鉀等製成土壤添加劑均可減輕發病。
(11)噴灑綠風95植物生長調節劑800倍液,增強抗病力。(12)有條件的與十字花科百合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13)初期:發現病株,立即使用(《青枯立克》)100-150ml(使用量根據預期發病情況、重茬嚴重程度而定)+大蒜油15ml兌水30斤進行灌根(同時噴霧效果更佳),3天1次,連用2-3次;病情控制後,轉為預防。
發病中期:(《青枯立克》)150-200ml(使用量根據發病程度、重茬嚴重程度等決定)+大蒜油15-30ml兌水30斤進行均勻灌根(同時噴霧效果更佳),3天1次,連用2-3次;病情控制後,轉為預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