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猩猩

黃猩猩

黃猩猩學名猩猩,是亞洲唯一的大猿。它體毛赤褐,長而稀少,面部有喉囊。

基本信息

簡介

黃猩猩黃猩猩

黃猩猩是亞洲唯一的大猿,分布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部分地區。黃猩猩體態龐大,體長一般為1.25-1.5米,最長可達1.8米,雄性體重約75公斤,人工飼養下可達100公斤,在靈長類中,除大猩猩外,黃猩猩體型最大。

猩猩就是平常說的紅毛猩猩,是亞洲唯一的大猿,現在僅存於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蒸汽繚繞的叢林裡。在靈長類當中,猩猩的兩個種(婆羅洲猩猩和蘇門達臘猩猩,一般認為是兩個種,也有的認為應是一個種的兩個亞種)有許多方面是很突出的。

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樹棲,也是繁殖最慢的——哺乳動物。猩猩被認為是社會的隱居者,而且性生活非常獨特,它們建立的地區性模式使人回想起了人類早期的文化。此外,猩猩還泛指猩猩科所有種。

歷史沿革

分子學的研究表明,猩猩是在1400萬年前從祖先那裡分化出的,它的祖先也是非洲猿類和人類的祖先。與中新世後期(1200~900萬年前)的南亞西瓦古猿非常相似,人們普遍認為它們是現存猩猩的祖先。

體型巨大的更新世(100萬年前)猩猩出現在中南半島,而體型比現代猿類大30%的亞化石猩猩(4萬年前)出現在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的岩洞裡。

更新世時期,爪哇也生活著比現存猩猩體型比較小的猩猩。早期的猩猩有可能更適應地棲的生活,但是現存猩猩的樹棲生活方式證明了它們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都生活在森林的頂篷。

分布地帶

猩猩生活在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北部的熱帶山地森林、低地龍腦香森林、熱帶泥炭沼森林和熱帶衛生保健林中。現發現濕地森林生境生活著高密度的紅毛猩猩群;蘇門答臘島北部則有大約9000隻紅毛猩猩存活,它們主要活動在一個國家公園的四周;另有10000-15000隻紅毛猩猩生活在婆羅洲島,主要活動在八個隔離區。

體態特徵

黃猩猩黃猩猩

體形大小:體長雄性約為97厘米,雌性約78厘米;身高雄性約為137厘米,雌性約115厘米;體重雄性約為60~90千克,雌性約40~50千克。

體態:體毛長而稀少,毛髮為紅色,粗糙,幼年毛髮為亮橙色,某些個體成年後變為栗色或深褐色。面部赤裸,為黑色,但是幼年時的眼部周圍和口鼻部為粉紅色。雄性臉頰上有明顯的脂肪組織構成的“肉墊”,具有喉囊。牙齒和咀嚼肌相對比較大,可以咬開和碾碎貝殼和堅果。蘇門達臘猩猩體型偏瘦,皮毛比較灰,頭髮和臉都比婆羅洲猩猩的長。手臂展開可以達到2米長,可用於在樹林之間擺盪。

當雄性直立時它又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者因此它的馬來可文意為森林中的人,猩猩是真正具有四隻手的動物,它們在樹上懸盪,如同樹懶,慢慢吞吞,謹慎地移動身軀,絕無跳躍之舉,在地面上行動,四肢並用,上身支撐手掌部,或雙臂以拳拄地,如架拐而行。

黃猩猩在人工飼養下可達100公斤,在靈長類中,除大猩猩外,黃猩猩體型最大。黃猩猩一般體毛赤褐,長而稀少;面部赤裸呈黑色。成年雄性臉頰上有明顯的脂肪“肉墊”,顯得臉出奇的大,眼睛出奇的小,鼻子塌而平,再加上大而闊的嘴,大而鼓的喉囊,長而粗壯的胳膊,人們都稱它“外星人”和“動物界的醜星”。

生活習慣

黃猩猩如何飲水黃猩猩如何飲水

黃猩猩常年生活在熱帶雨林的樹上,經常在樹木間緩慢而悠閒地擺盪,以獨居為主,主要吃素,幾乎每天都在樹上建一個新房,因為這些生活習慣,人們又稱它為“森林怪人”。

猩猩的胃口很大,有的時候它們會花上一整天坐在一棵果樹上狼吞虎咽。其食物中大約有60%是果實——果實的種類有幾百種,無論成熟與否;猿類喜歡吃果肉中富含糖分或脂肪的果實。在生長有香蕉的地方,猩猩會把這種溫和的果實當作主要的食物,因為這種果實數量豐富,也容易獲得和消化。

猩猩也經常吃樹葉和嫩枝、無脊椎動物,偶爾也吃富含礦物質的泥土;它們在很偶然的情況下還吃脊椎動物,如懶猴。當缺少成熟水果的時候,它們會吃種子,或者樹木或者藤蔓植物的樹皮。特別是在果實歉收的時候,它們強健的齒係為它們帶來了很大的好處。當缺少多汁的水果時,它們會喝樹洞裡面的水;這種猿會將一隻手浸入水中,然後吸食從手腕的毛上流下來的水。 

在蘇門答臘島的某些沼澤地中,猩猩會製作棍子一樣的工具將種子從多刺毛的利沙樹果實當中取出。它們也會利用工具挖蜂巢中的蜂蜜,或者掏樹洞中的白蟻。在使用工具的種群當中,所有的成員都具備這種技能,只不過它們使用工具的頻率不同。一個很有趣的對照就是,其他種群的成員並不具備這種能力,哪怕它們與使用工具的猩猩種群只隔了一條河。這種使用工具的當地傳統與野生黑猩猩的傳統很相似。

繁殖情況

黃猩猩黃猩猩

雌性約在10歲達到性成熟,到30歲停止生育。每3~6年產一崽,懷孕期約為235~270天。幼崽需要哺乳3年,7~10歲的時候才完全獨立。

猩猩是一種生長和繁殖很慢的長壽動物。它們悠閒的生活史可能是為了適應在低死亡率的棲息地生活,以及度過食物稀缺的時期。在野外,雌性10歲進入青春期,但是5年後才可以生育。幼崽在1歲以前都會受到母猩猩的持續照料,當它們4歲大的時候,母猩猩才會離開。母猩猩對孩子十分耐心,幼崽在3歲斷奶以前一直都睡在母猩猩的巢中。即使在斷奶之後,幼年猩猩還經常與母猩猩來往。雌性猩猩的產崽間隔通常是8年。在野外,雌性能夠活45歲左右,因此它們一生最多能夠生產並養活4個孩子,這也許是所有哺乳動物當中數量最少的。

雄性猩猩通常在12歲的時候達到性成熟(“接近成年”)。完全成熟的雄性體型大約是雌性的兩倍,它們臉頰邊緣的纖維組織將臉部變得更寬,有著大而長的喉節,手臂和背上有長長的、斗篷一樣的毛髮;也能發出低沉的“長叫”。它們的第二性特徵出現的時間有很大變化:發育最快的未成年雄性能在不到10年的時間達到完全成熟,而有些猩猩似乎要停留2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最終成熟。這種發育上的停留現象可能是一種適應性的交配策略,這種現象在蘇門答臘島更加常見,那裡的種群當中未成年與成年的比例要比婆羅洲種群的比例高出三倍。

黃猩猩在野外的生殖率很低,每4年才產一仔,且幼仔死亡率高達40%。由於數量已極為稀少,黃猩猩已被國際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列為瀕於滅絕的動物。據調查,現在野外的黃猩猩已不到5000隻。

社會行為

黃猩猩黃猩猩

黃猩猩是一種相當獨行的動物,特別是生活在婆羅洲的猩猩。成年的猩猩大部分都是獨自行動和進食的。它們的後代在斷奶之後會逐漸變得更加獨立。雄性猩猩一般到了青春期以後就會和母親斷開關係,但是雌性猩猩還會經常回來。幼年和青春期的猩猩有的時候會一起玩上幾個小時,甚至成對地在周圍走動或緊跟著家庭。當幾隻成年猩猩相遇時,比如被同一棵果樹吸引,它們幾乎不會進行社會互動,在吃完以後會各自離開。

蘇門答臘猩猩之間的社會交往要多一些。除了低等級的成年雄性以外,各個階層的猩猩都是群居並一起活動的。與婆羅洲猩猩相比,蘇門答臘猩猩更多地吃水果和無脊椎動物,比較少吃樹皮,而且它們在使用工具上也具有壟斷性。這些差異最終來源於它們比較高的種群密度,這也反映了它們棲息地比較高的食物產量。在物產豐富的棲息地,集體行動和進食的代價比較低,因此它們能夠從群體生活當中受益,比如學習使用工具的技能。

黃猩猩認識每一隻和它們的活動領域經常重疊的其他猩猩,並會與之建立社會關係。雌性猩猩會和某些猩猩優先建立關係,而這種關係也是與繁殖同步的。雖然未成年雄性之間偶爾會建立聯結,但是雄性之間的關係更大程度上是競爭性的。雄性在一天中會發出好幾次“長叫”,目的是讓低等級雄性不要靠近,但是當成年雄性相遇時,它們就會上演激烈而富有侵略性的展示,有的時候還會導致在地面的追逐和打鬥。只要未成年雄性能夠恭敬地待在一定距離以外,成年雄性還是能夠容忍它們的。

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有機會,即將成年的雄性就會嘗試與能夠懷孕的雌性來往,但是能夠懷孕的雌性則會選擇當地處於統治地位的成年雄性,這隻雄性一般都能夠成功地阻止大部分即將成年的雄性與雌性交配。因此,那些沒有被選中的雄性,不管是成年的還是即將成年的,當它們遇到一隻單獨的雌性時,通常會通過惡意的撕咬來制服激烈反抗的雌性。

在婆羅洲,由雌性發起的與統治地位的雄性的配偶關係會持續幾天;而在蘇門答臘島,這種關係可能會持續幾個星期。可能與此相關的就是,過半的蘇門答臘猩猩的交配是配合的,而在婆羅洲,90%的交配活動都是通過暴力實現的。雌性花大量的時間尋找雄性有什麼益處仍然是個謎;可能它是在為自己的後代選擇優良的基因,也可能是為了尋求統治地位的雄性的保護。

在所有的靈長類中,人工環境下的猩猩在智力實驗中得分最高。在野外的猩猩會依靠它們的智力去“發明”複雜的取食技術,有的時候涉及到工具的使用,利用工具它們甚至可以得到其他大部分雨林居民得不到的食物。它們也是很好的模仿者,可以從別的動物那裡學到技能,包括如何使用工具。和“發現”新事物相比,它們更精於模仿其他猩猩的動作,這就使得它們能夠產生當地的傳統。在不同的地方,猩猩會使用不同的築巢技術,發出不同的聲音,它們抓握食物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在冬天,他們常會去泡溫泉,為對方捉虱子。

其平衡術

其平衡術其平衡術

根據一項研究,黃猩猩使用獨特的運動模式從而在樹梢的小的、不穩定的枝條上獲取食物,該研究可能對於這種瀕危物種的棲息地保護以及重新引入該物種有一定意義。
SusannahThorpe及其同事研究了野生的蘇門答臘黃猩猩,結果發現這種猿有能力在對這樣大型的動物支撐能力很弱的枝條上運動。這種動物通過使用一種豎直和水平的身體姿勢的組合從而在樹梢上運動,上下穿過樹枝。黃猩猩有能力安全地到達細小柔軟的樹枝,在那裡找到食物,這讓它們能夠在樹與樹之間運動,而不需要爬下來。

它們通過緩慢、非模式的運動以及用手腳握住多條樹枝增加它們的穩定性。這組科學家發現,在29%的時間裡,黃猩猩一次握住4條以上的樹枝從而在樹與樹之間運動。這種運動模式與觀察到的其他樹棲靈長類動物的運動不同,而且與大型猿如何應對樹枝柔性的預測相矛盾。

保護現狀

黃猩猩黃猩猩

瀕危情況
自從4萬年前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侵入東南亞以來,人類就一直是猩猩的掠食者和競爭者。這種猿類在原先活動範圍的滅絕大部分都是由人類的捕獵活動造成的。在歷史上,人們為生存而進行的捕獵活動可能也是造成猩猩不連續地分布在婆羅洲和蘇門達臘島的原因。

猩猩現在面臨著在野外滅絕的境地。猩猩對伐木業很敏感,當伐木活動越來越密集的時候,它們就會完全地消失。自然保護區以外的大部分森林都已被改造成為了農田或者消失了。因此,保護猩猩的唯一有效途徑就是在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內保留儘可能多的棲息地。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都已經建立了主要的森林保護區。超過90%的野生猩猩都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印度尼西亞發生的經濟政治動亂使得人們開始在受到保護的地區伐木。這場動亂最後引發了婆羅洲毀滅性的森林大火,由此,該地區變得對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的長期乾旱越來越敏感。

人們只需坐在直升飛機上飛一小圈,就可以把當地森林流失的嚴重程度盡收眼底了。昔日蒼翠茂密的大片森林,如今不復存在,已然化作了如棋盤般規整的赭石色的或者綠色的一塊塊方格田。這是油棕櫚植被的典型景象。油棕櫚的大面積種植自20世紀60年代起在馬來西亞開始得以流行,並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蔓延到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其它地方以及南美洲國家。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FMI),世界銀行以及一些出口信貸機構所推出的多種多樣的貸款服務和項目合作激勵當地人們大量的種植這種農業作物,然而卻沒有預見到它所帶來的毀滅性隱患。從1997年到1998年間,70%的大型火災都是土地開發商們為了縮減開墾土地的成本費用而蓄意點燃的。事情敗露之後,他們非但沒有被有關當局逮捕,還繼續採取這種毀滅性的手段牟取巨額利潤而不受任何懲治。森林,猩猩們賴以生存的棲居所,正被大火侵吞。

大火使得森林中的許多猩猩產生脫水,得上呼吸道疾病並且食物匱乏,甚至留下永遠的傷害。尼亞魯曼藤猩猩保育中心的工作人員在大火後拯救受傷的猩猩,將它們轉移到安全的地區,收養那些成為孤兒的幼崽,而這些努力在不法分子的大火面前顯得脆弱。

令人們感到欣慰的是,當地政府和一些國際機構都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例如2006年底,美國與印尼政府在打擊非法的原木砍伐活動中達成一致,並簽署了協定。希望這些努力,能最終保住紅毛猩猩最後的家園。

與一個世紀以前相比,猩猩的數量已經減少了超過92%,而且在1993年和2000年之間,蘇門達臘島北部的數量就下降了整整一半。剩下的種群僅分布於一些小島,而且它們將繼續被隔離,因為猩猩很少向別處“移民”。因此,為了防止猩猩在野外滅絕,需要人類對剩下的森林進行認真的保護和積極的管理。

保護機構

其平衡術其平衡術

西必洛紅毛猩猩康復中心
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兩國正做出積極努力挽救這些動物,位於馬來西亞婆羅洲的西必洛(SEPILOK)紅毛猩猩康復中心正是一系列拯救計畫的一部分。從1964年起,這個康復中心就開始收救和保護紅毛猩猩,教導幼年猩猩攀爬的技巧,今天的西必洛已經成為馬來西亞旅遊和環境發展部直屬的野生動物保護機構。

人猿生存基金會
婆羅洲人猿生存基金會(BOS)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該組織成立於1991年,一些印度尼西亞的上層人士和荷蘭皇室推動促成了這一組織的成立。宗旨在於向公眾介紹紅毛猩猩,推動拯救和保護紅毛猩猩棲息地,通過信息傳播和教育宣傳計畫來提高公眾對保護紅毛猩猩的意識。在蘇門達臘和婆羅洲的許多紅毛猩猩棲息地,都可以看到基金會的專家和雇員的身影,丹麥人勞娜正是其中之一。

中國古代記載的猩猩

除紅猩猩外,猩猩科的其他種如大猩猩,黑猩猩等也被人們稱為猩猩,這樣的稱呼是不準確的。 

《山海經·海經》曰:有青獸,人面,名曰猩猩。《禮·曲禮》云:猩猩能言。《呂氏春秋·本味》云:“肉之美者,猩猩之唇”。高誘註:“猩猩,獸名也,人面狗軀而長尾”。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云:“猩猩,好酒與屐。人有取者,置二物以誘之。猩猩始現,必大罵曰:我也!乃絕遠去。久復,稍稍相勸。俄頃俱醉,其足皆絆於屐,因遂獲之”……

中國古代所記載的猩猩,並非是紅毛猩猩,通過“人面狗軀而長尾”的特徵就可以斷定,因為無論是猩猩、黑猩猩還是大猩猩都是不長尾巴的。所以,這裡所記載的猩猩應該是指另一種猿類(也有可能是其它動物)或是一種有神話色彩動物。

猴類大全

動物的世界豐富多彩,猴子的種類更是多達200多種,猴子不僅以它們憨厚的外表博得人類的喜愛,更重要的是它們已經和人類建立起了真實的感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