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清[浙江大學人文學院藝術系教授]

黃河清[浙江大學人文學院藝術系教授]

黃河清,筆名河清。浙江大學人文學院藝術系教授。1958年生於浙江臨安。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文革”期間曾下鄉當知青。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1980年畢業於解放軍洛陽外語學院法語專業。 1985年考上浙江美術學院西方美術史碩士研究生。1987年就學於巴黎第一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1992年獲藝術史博士學位。

1995-1997年在中國美術學院任教。

1997-1999年於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作學術研究。


研究方向

他的學術興趣不僅僅止於藝術史,而是廣泛涉及一系列與中國當今現實密切相關的文化理論問題。

人物語錄

他在當代藝術史的分析中指出:美國在二戰後用強大的文化宣傳和藝術市場的力量,實際也就是資本的巨大力量,把原先非藝術的日常物品與行為確認為藝術,以“反藝術”、“反繪畫”的名義,宣告歐洲古典藝術“過時”,而把二十世紀60年代產生於美國的“波普”、“行為”、“裝置”、“概念”等等都冊封為“當代藝術”,由此強行把世界藝術中心從巴黎遷往紐約。在這一過程背後,是美國人用時代性”、“世界性”掩蓋“美國性”,將“美國藝術”等同於“當代藝術”、“國際藝術”,以消解其他國族文化藝術存在的合法性。其最終陰謀則是使代表美國文化的“自由女神”矗立到世界各地,取代不同的文化形式。

他為東方文明的價值和與西方文明的關係正名,認為東西文化之間的關係是“差異”而不是“差距”,並力圖消除中國人近百年的文化自卑感。

黃河清作為”2016中國·杭州“中和雅正,風流在茲”繪畫作品提名展”策展人認為:中華民族有幾千年“雅”文化傳統,追求中和之美,雅正之趣,落實到個人就是“中和雅正”精神的內化,以此成就風流蘊藉的生命境界。然而,自近代以來,我們長期受西方“進步論”影響, 過於關注“時代性”,忽視“民族精神”,把根本拋棄,自我矮化、異化,以至於我們失去了文化之魂,就更不用說話語權了。

南朝畫論家謝赫早就有言:“跡有巧拙,藝無古今。”就是說,藝術只有好壞之分,而無時代之別。藝術本來無需強調時代,所謂“現代”、“當代”藝術多是標新立異、奇技淫巧。藝術應有標準,應有雅俗、美醜、高低之分。好的藝術,有超越時代的永恆價值。 我們以為在全球化背景中,應當凸顯中國“中和雅正”繪畫所具有的永恆價值。

主要貢獻

主要著作有:《藝術的陰謀》、《現代與後現代》、《民主的烏托邦》(香港明報出版社,1994;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全球化與國家意識的衰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破解進步論--為中國文化正名》(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法文專著《靜之象--中國思想與藝術》(ImagesduSilence,Harmattan,Paris.1999)等。另在《讀書》雜誌等刊物發表了一系列文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