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棧道遺址

黃河棧道遺址

位於山西省三門峽水庫大壩下游黃河崖壁上,是緊靠河水衝擊處開鑿的狹窄石路,上下兩股道,石路斷開處鑿出一排排四方洞(大約有800-900個),塞上木樁搭成小道,昔日船夫們在小道上拉縴。石壁間有供拉縴人繫繩索攀援或繫船的牛鼻孔。棧道上現存最早的石刻年代為東漢桓帝和平元年(150年),棧道實際開鑿時間更早。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山西省
黃河棧道遺址VI-24

簡介

黃河棧道屬於罕見的黃河棧道,黃河棧道開鑿於漢代,位於平陸至夏縣和垣曲3縣沿黃河的懸崖峭壁之上。
黃河棧道遺址黃河棧道遺址
自古以來,黃河都被人們認為是一條狂暴的害河,水情複雜而又難以治理。其實,黃河源頭是清澈見底的溪流,到了中游黃土高原地帶,黃河才攜卷大量泥沙,奔騰而來,咆哮而去。到了下游,由於流速減緩,泥沙沉澱,導致河床逐年抬高,直接威脅下遊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黃河的危害一直是歷代統治者的心腹之患。新中國一成立,黨和國家領導人即著手治理黃河。
棧道依山傍河,時斷時續,氣勢雄偉。大多先依山腰向內開鑿成“凹”形通道,然後在通道岩石上開鑿方形壁孔、牛鼻孔、底孔等,再插以木樑,樑上鋪板,形成完整的棧道。
但在現存棧道上,所有木構件已蕩然無存,只有各種壁孔和底孔殘留於通道岩石上。由於棧道久被廢棄,或因山體自然崩塌而不復存在,或被修沿河公路時推下的碎石掩埋等種種因素,致使所發現的45處棧道,長的達數百米,短的僅數十米。
棧道路面寬窄不一,保存較好的,寬度可達2.5米之多。坍塌嚴重的,僅殘存數厘米或完全塌毀。大多數路面已經坎坷不平。但在部分地段的棧道路面上,還留有間距基本相等的鑿痕。在某些地段,路面相當平滑。
縱覽古棧道,基本呈水平狀,但某些地段也有起伏,反映出古代是以地形走勢,節省工力、材料的原則擇點修建棧道的。

棧道遺址

它在從平陸縣米湯溝西始,向東經人門、五一石膏廠、關窯、大祁、杜家莊、糧宿、老莊、馮家底、溜溜窩、煤窯凹、西河頭、老鴉石,夏縣任家堆、小堆、
..
大堆和垣曲縣的魯家圪塔、五福澗至安窩的黃河航道北岸石山的半腰,形似一條大凹槽,計長5.60千米,至今仍有大堆、小堆、溜溜窩、馮家底等段棧道供附近村民使用。棧道遺蹟是古人制服自然、利用資源的非常好的例證。巨大的工程量和施工的艱險,可以理解古代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也是相當大的。河道的修治,棧道的開鑿和架設,如同現在修築鐵路和高速公路,在國家機器的總體營運中占據著重要位置。

黃河古棧道遺址遭破壞

位於平陸縣境內的黃河古棧道被列入第6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入冬以來,記者不斷接到民眾反映,稱私挖濫采導致黃河古棧道遺址遭到嚴重破壞。
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走訪。
這段黃河古棧道遺蹟長約6000餘米,是平陸建國以來惟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棧道位於河南三門峽大壩下游北岸緊靠黃河的陡壁懸崖上,共有兩條,一條離河面較高,一條離河面較低。棧道開鑿時間已不可考,現存最早的記錄是東漢桓帝和平元年(公元50年)的一方石刻,但該石刻也是刻在重修後的棧道上的,可見棧道的開鑿時間還要更早一些,其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無法估量。
..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三門峽大壩往東到小浪底工程130餘華里的黃河兩岸,有大量煤、鋁、鐵等礦產資源。據不完全統計,兩岸有大小礦近百家,僅平陸境內黃河古棧道頂部的山上,就有煤、鋁、鐵礦企業四五十家。受利益驅動,部分不法分子私挖濫采,哪裡有礦,哪裡的古棧道被崩塌的土石和礦渣掩埋的情況就愈嚴重。記者一路走來,發現保存較好的、最能反映黃河漕運歷史的大祁棧道、好漢崖棧道、糧宿棧道,已被碎石和礦渣掩埋得時斷時續。在大祁棧道和好漢崖棧道附近,七八家鋁礦在山上開採,視眼皮底下的黃河古棧道遺址如無物。連附近的“省保文物”前莊商代遺址和集津倉遺址也未能倖免,都遭到了嚴重破壞。有的礦主甚至把這些遺址推平做了儲料場。
令人不解的是,黃河古棧道被批准為“國保”半年來,至今仍掛著原來的省級文物保護標誌。據了解,古棧道成為“國保”以來,至今尚未得到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補助和地方文物保護專項經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