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口旅遊區

黃河口旅遊區

黃河口旅遊區位於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黃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鳥類為主體的生態旅遊區;於1992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上最年輕、最完整、最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

簡介

黃河口旅遊區 黃河口旅遊區

黃河口旅遊區有各種生物1917種,其中水生動物641種,屬國家一、二級保護的9種

,有鳥類269種,屬國家一、二級保護的41種;有植物393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大豆8000公頃, 天然草場51000公頃,天然檉柳林8100公頃,人工刺槐林12000公頃。被稱為地球暖溫帶地區保存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區內建有眺望黃河入海口的瞭望塔。主要有黃龍入海、長河落日、萬畝槐林、草原秋色、蘆花飛雪等景觀。

基本信息

黃河口生態旅遊區里旅遊資源豐富;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從這裡入海,形成海河交匯的奇觀;這裡有各種野生動物1524多種,其中包括271種鳥類,有“鳥的樂園”之稱,珍稀鳥類有天鵝、丹頂鶴等50多種,還有國內罕見的天然檉柳林和萬畝人工刺槐林,五月槐花飄香,潔白剔透是人們回歸自然、進行科考、度假、觀鳥、獵奇的理想場所;黃河入海口旅遊區還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陸地,滄海桑田的演繹讓人嘆為觀止;這裡還有美麗的海濱景觀;海濱灘涂平整、泥質細膩、生物豐富是趕海、觀潮、賞月、觀日出的理想境地。

生態木棧道 在黃河口生態旅遊區深處建有生態木棧道,木棧道長約800米,寬2.6米,全部採用俄羅斯樟子松防腐木,並經過防腐處理,可在水中使用20年。生態木棧道直接伸入蘆葦盪中,被濕地和蘆葦盪所包圍,木棧道曲折迂迴每個拐角處設休閒涼亭和,站在觀河樓上可以看到神奇的濕地、自然柳林和新、老河道。站在質樸無華,未曾雕飾的木棧道上,感受到大自然撲面而來的清新,頓然感覺身心都無掛礙。黃河口生態木棧道的已經成為黃河口生態旅遊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漫步黃河口,檉柳樹隨處可見,有的三叢五株,長在路邊田頭;有的幾百枝群叢簇,攀枝連理,蓬勃向上;更多的是密密匝匝的平鋪開去,蒼乾層疊簇擁,翠枝柔順,成為黃河口的又一奇觀。檉柳一年三次開花,又名“三春柳”,是一種抗鹽鹼、耐旱澇、抵貧瘠,改良土壤,美化環境,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檉柳還有著未雨先知的功能,天將下雨之前,枝葉特別挺拔滋潤,花兒也分外艷麗醉人,故有“雨師”之稱。古人說檉柳“乃木中之聖”,並不言過。檉柳花期長達半年之久,所釀製的蜜,色似琥珀,體似凝脂,甘甜爽口,沁人心脾,是營養健身的上佳補品。堅硬的檉柳枝幹,可提供單丁、煉製栲膠、編織花籃、製作盆景,給黃河口人以豐富的饋贈。秋天的檉柳林,叢叢簇簇,茫茫蒼蒼,火一般燃燒在平原上,為黃河的凝重、蒼勁,又平添了一份悲壯的濃艷。百萬畝檉柳林隨風搖曳,紛披下垂,如楊柳般婀娜多姿,林內鷗飛雁鳴,獾鶴起舞,狐兔出沒,群鳥栖息,花香清雅濃郁,令人心曠神怡。

蘆花飛雪 在黃河入海口的百里平原上,依河傍渠隨道,到處生長著密密匝匝的蘆葦,連綿不斷,巍然壯觀,成為黃河入海口的一大自然景觀。春天放眼望去,碧綠像地毯,坦蕩無垠。秋天是蘆葦的成熟季節,葦葉漸白,葦穗裹實,有的高達幾米,大拇指般粗壯,整個葦盪猶如待檢閱的千軍萬馬,異常素潔齊整。待飽滿的葦穗由淡紫轉為粉白,蘆花盛放,蓬蓬鬆鬆白花花的一片,風乍起時,葦絮隨風在天空悠悠飄飛,彌天蓋地,形成“蘆花飛雪”的壯美景觀,一直持續到來年春天,如天空普降瑞雪,令人嘆為觀止,形成一幅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的剪影圖。

“紅地毯”景觀是黃河口生態旅遊區獨特的濕地自然景觀,是由一簇簇高20厘米左右、學名翅鹼蓬的野生植物“織成”的。翅鹼蓬被當地人稱為“黃須菜”,據營養學專家分析研究,黃須菜營養素種類齊全,礦物質含量豐富,具有防止衰老的功效,是一種天然的綠色保健食品。

黃河口旅遊區美麗景色 黃河口旅遊區美麗景色

黃須菜一般生長在平均高潮線以上的近海灘地,尤以黃河入海口最 為集中,生長密度很大。每到初春時節,黃須菜給黃河入海口這片新淤地蓋上了一層新綠。深秋,開花結果的黃須菜又給大地披上了艷麗的紅裝,極目遠望,像火海,似朝霞,於是又叫“紅地毯”。

黃河入海口 黃河口位於渤海與萊州灣交匯處,是1855年黃河由鋼瓦廂決口改道奪大清河入海演變而成。河口地區幅員遼闊,氣候良好,自然資源豐富,歷史上曾有較發達的農業、漁業、鹽業及河海航運業。但因黃河年復一年的將大量泥沙輸至河口,使尾閭流路一直延續著淤積、延伸、擺動、改道的自然規律。建市後,東營人堅持不懈地治理河口,鎖住“龍尾”,探索出了一條使黃河現行入海流路長期穩定的成功之路。黃河口曠野茫茫,芳草萋萋,海鷗、野鴨一年四季隨處可見,一些世界瀕危的野生珍禽在這裡也時常看到。據專家考察後估測,僅丹頂鶴、灰鶴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珍禽就有15種,其它鳥類高達120多種,數量達數百萬隻,而且每年還有增加的趨勢。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裡四季分明,有豐富的海、淡水資源和優良的環境,成為鳥類理想的家園。黃河水經過了一萬多里的艱難跋涉,衝破了群山的阻擋,謝絕了河灘的羈留,終於投向了大海的懷抱,大海以寬廣大比的胸懷接納了這回歸的巨流。乘船順河而下,河面越來越寬,留意觀察,會發現這渾厚凝重的黃河,不是流淌,而是沉沉地通體向前推進。黃河兩岸,植被種類層次分明。最高的是具有原始氣勢的大林場,中層是挺拔的蘆葦,低層是蔥籠青郁的牧草帶。乘船繼續前行,河海交匯處,恰如一條黃綠相間的飄帶,把渾濁的河水與碧藍的海水劈為兩半,河黃海藍,格外分明。登高俯瞰,黃色的河水猶如一條巨型黃舌伸入蔚藍的大海,經緯分明,勘稱天下奇觀。若是漲大潮時,則又是一番景象。海潮溯源而上,洶湧澎湃;河水傾瀉而下,咆哮奔騰,二龍爭鬥,攪作一團,聲如雷鳴,堪稱古今奇觀。如是傍晚,站在堤壩上看夕陽西下,更能領略“長河落日”的迷人意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