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青島開發區西部柳花泊街道辦事處境內的珠山森林景區,成為青島繼嶗山之後又一國家森林公園。是以保護新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體的自然資源保護區,總面積15.4萬公頃,又為“黃河三角洲國家自然保護區”。

基本信息

簡介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青島開發區西部柳花泊街道辦事處境內的珠山森林景區,成為青島繼嶗山之後又一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古老的黃河入海口,是以保護新生濕地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鳥類為主體的自然資源保護區,總面積15.4萬公頃,又為“黃河三角洲國家自然保護區”。公園現有各種生物1900餘種,其中鳥類就有270餘種。
黃河三角洲地處渤海之濱的黃河入海口,是黃河攜帶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處沉積所形成,為全國最大的三角洲,也是我國溫帶最廣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本區屬溫帶季風氣候,植被為原生性濱海濕地演替系列,生態系統類型獨特,濕地生物資源豐富,高等植物有116種,海洋生物有800多種,鳥類有187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丹頂鶴、白頭鶴等32種,屬中日候鳥協定保護種類有108種,是東北亞內陸和環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該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和研究黃河三角洲濕生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歷史沿革

1990年經東營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1991年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1992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原生性濕地生態系統和鳥類。

地理位置和特點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保護區地處黃河入海口,位於山東省東北部的渤海之濱、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新興的石油城市——東營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8°33′~119°20′,北緯37°35′~38°12′之間,包括黃河入海口和1976年以前引洪的黃河故道兩部分,總面積15.3萬ha,其中核心區7.9萬ha,緩衝區1.1萬ha,實驗區6.3萬ha。
自然保護區的土地資源是黃河近百年來攜帶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成陸的海相沉積平原,地勢平坦寬廣,東西比降1:10000左右,潛水位小於2m,礦化度10~20ml/L,土壤為隱域性潮土和鹽土土類,降水量551.6mm,蒸發量1928.2mm,氣候為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占地面積

總面積15.3萬ha,其中核心區7.9萬ha,緩衝區1.1萬ha,實驗區6.3萬ha。

保護區類型

以保護新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的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

基礎建設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2007年,圍繞保護黃河口新生濕地生態系統的目標,加大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和科研功能,增強了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
1.投資165萬元,在大汶流管理站進行圍欄試點,對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衝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建設永久性防火隔離帶51.2公里、圍欄9.8公里。
2.投資10萬元,在大汶流管理站15萬畝濕地修復區實施人工築巢招引工程,建設東方白鸛巢架21個。
3.投資320萬元,搞好鳥類救護繁育中心配套完善,救治傷病鳥類,有計畫地進行珍稀瀕危鳥類人工繁育。
4.數字保護區工程。完成總體設計、標準規範研製、歷史資料整理等工作,與科技部信息技術研究所合作進行無線傳輸遠程自動視頻監控系統建設試點,在大汶流管理站設定無線傳輸遠程自動視頻監控設備,為數字保護區建設提供經驗,增強自然保護區預警預報能力。
5.重點物種和重要生態區域保護工程完成。野外調查和定點工作,制定工程實施方案,完成界樁、宣傳牌的製作和埋設。

生態環境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自然保護區的土地資源是黃河近百年來攜帶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成陸的海相沉積平原,地勢平坦寬廣,東西比降1:10000左右,潛水位小於2m,礦化度10~20ml/L,土壤為隱域性潮土和鹽土土類,降水量551.6mm,蒸發量1928.2mm,氣候為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保護區是世界少有的河口濕地生態系統海岸線131km,黃河流經61km。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以含沙量高而著稱於世,每年攜帶15億t泥沙流向大海,在三角洲淤積了大面積新生陸地,平均每年新造陸地2000~3000ha(3~4萬畝),每年以3km的速度向渤海灣推進。這裡水源充足,植被豐富,又因處於黃河流入渤海的交匯處,水文條件獨特,海淡水交匯,離子作用促進泥沙的絮凝沉降,形成了寬闊的泥灘(即濕地),土壤含氮量高,有機質含量豐富,浮游生物繁盛,極適宜鳥類居集。以此為基礎,吸引了大量過境和棲息繁殖的鳥類,同時,也提供了大片植物生長的土地,這片濕地保護區,其主要價值正在於此。

資源條件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植物資源

自然保護區內,植被覆蓋率高達53.7%,形成了中國沿海最大的海灘植被。區內各類植物393種,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大豆,天然柳林675ha,天然葦盪3.3萬ha,天然檉柳林8126ha。人工刺槐林5603ha,與自然保護區周邊地區的人工刺槐林連線成一片,面積達11300ha。 

動物資源

保護區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重要的“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鳥類資源豐富,珍稀瀕危鳥類眾多。自然保護區內共有鳥類265種,其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白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金雕、丹頂鶴白頭鶴、大鴇7種,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海鸕鶿大天鵝灰鶴白尾鷂等33種。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屬附錄Ⅰ的種類有白鸛、丹頂鶴等7種,屬附錄Ⅱ的種類有花臉鴨鵲鷂等26種,屬於附錄Ⅲ的種類有大白鷺、針尾鴨等7種。在《中澳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的協定》中,保護鳥類81種,自然保護區內有51種。在《中日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的協定》中,保護鳥類227種,自然保護區內有152種。
自然保護區其他動物資源有:陸生脊椎動物35種,陸生無脊椎動物583種,水生動物641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白鱘、達氏鱘2種,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江豚、寬吻海豚、松江鱸魚等7種。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屬附錄Ⅰ的動物有棱皮龜江豚2種,屬附錄Ⅱ的種類有豹貓、小鬚鯨等4種,屬於附錄Ⅲ的種類有黃鼬1種。 

旅遊資源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以其原始狀態的自然面貌,造就了野、奇、特、新為主要美學特點的河口景觀、濕地景觀、草地景觀和海灘景觀;古齊國的歷史和純樸的民風又組成了豐富的人文景觀;天鵝戲水、鶴鳴鸛舞形成了一幅幅美麗的鳥類天地。這些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為旅遊業的開發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並為中國研究河口旅遊資源的開發提供了充分、原始的條件。因此,在保護好生態系統的前提下,發展旅遊事業是大有前途的。

特色景觀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保護區自然景觀黃河口獨特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條件,形成了以奇、特、曠、野、新為主要特徵的自然景觀。這是自然保護區豐富而又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一)故道落日
故道入海口,濁浪和碧浪伴著晚霞跳躍,漸漸吞沒一輪夕陽,這就是故道的落日。故道落日實則是水中觀日。尤其在晴空之日,萬頃碧水泛著細浪,水中太陽搖曳多姿,或兩輪或三輪,不斷變化,繼而形成一個巨大的火圓柱。這時,伴著水中張張漁網,映著天空夜歸候鳥的倩影,和著鶴類高亢的鳴叫聲,組成了一幅美妙的畫面。
(二)檉柳臥波
分布在海水高潮線以上的近海灘涂地帶,有大片檉柳,伴生著蘆葦、鹼篷,形成植物群落。春天,紅枝披掛翠葉,猶如“不愛紅妝愛武裝”的英姿少女;初夏,粉紅的花絮,鮮紅的枝條,與鹼篷等草本植物相間分布,隨風掀起千頃碧浪,與大海渾然一體;金秋季節,勃勃生機的檉柳灌叢把大地點綴成七色畫布,景色誘人;冬天,紅柳堅挺,直立傲然,與風雪抗爭,展示出頑強的生命價值。
(三)萬畝葦盪
在低洼積水區,蘆葦形成優勢種群,季節變化明顯。春風吹來,蘆葦吐綠,片片滴翠,碧波蕩漾;金秋時節,乳白的葦穗在晨曦中搖曳,仿佛成群結隊的羊群,一望無際;進入深秋,蘆花飄揚,伴著瑟瑟荻花,象輕盈的白雪隨風飄蕩,情趣萬千,萬頃草場上再現“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風光。連綿不斷的蘆葦盪,粗狂豪放,給人以大自然返璞歸真之感覺。各種鳥類的起落,給蘆葦盪帶來了無限的生機,更給遊人增添無限的樂趣。
(四)地毯映紅
在沿海灘涂地帶,天然植被隨處可見。這是黃河三角洲植被由陸地向海洋方向發展的先鋒植被群體,多呈簇狀,紫紅色的植株在斑塊狀白色鹽霜裸地的襯托下,顯得分外鮮艷,是一望無際,渾然天成的“紅地毯”。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五)百鳥爭鳴
獨特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自然保護區成為東北亞內陸和環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鳥類資源豐富,珍稀瀕危鳥類眾多。冬春季節,天鵝在碧水中悠閒的遊蕩,鶴類昂首高亢的鳴叫,大鴇安靜地取食,鷹、隼翱翔天空,鴻雁整齊地列隊,組成了和諧、祥和的畫面。夏、秋季節,蒼鷺縮在水邊等候獵物,野鴨在葦盪中穿行,鶴類涉水取食,海鷗空中飛翔,形成了又一主體景觀。
(六)鑽塔林立
自然保護區內散布勝利油田的油井,林立入雲的鑽塔,猿臂舒展自如的抽油機布列在曠野,馬達轟鳴,日夜不息。給人以精神的力量和力與美的感受,使人倍添改造自然、戰勝自然的自信心。
(七)圍海大堤
林場北部有41公里的圍海大堤。雄偉的圍海大堤是旅遊的好地方,風平浪靜時,遊人可以釣魚也可以觀海或遠眺。遠處,聳立的鑽井及採油平台點綴在海面上,為大海的美麗增添景色。有風時海浪澎湃咆哮,沖向大堤,浪花四濺,蔚為壯觀。
(八)莽原野趣
林場區域有野兔黃鼬等動物極易看到,對遊人有較大的吸引力,特別是野兔,數量眾多。倘若識得“兔路”設上幾個“兔套”,可以套住野兔,使人們在觀賞自然的同時,又能得到美味野餐。

社會人文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制定從自然保護區項目申請到竣工驗收等規範文本,對油田新開發項目實行總量、區域和時間“三控制”,審查報請項目內容,實行現場勘察制度,嚴格規範各類生產經營項目報批程式。投資120萬元,完成一千二三河檢查站搬遷,進行黃河口管理站八千畝檢查站建設及檢查站點維修。加大檢查監督力度,遏制破壞性開發行為。查處油田違規作業案件5起,責令相關單位進行整改;查處違規開發土地和海域案件9起,全部勒令停工並恢復原貌。
防火及安全生產工作。調整組織領導體系、責任網路體系和通訊網路體系,修訂完善《火災處置應急預案》等規章制度,召開春、冬防火工作會議,嚴把“入口、巡邏和區域責任”三關,落實“加強防火宣傳、開設防火隔離帶、增加防火設備、強化火源管理、搞好撲火隊伍建設”五項措施,完善“應急、長效和聯動”三個機制,年內無火災事故。大汶流林場(管理站)被評為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先進單位;投資200多萬元,為3個管理站配備6部消防車、60台風力滅火機,組織使用技能培訓和現場操作演練,提高滅火能力。加強與區內油田等單位協作,保持安全穩定。
重視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與禽流感防控工作。在鳥類遷徙高峰期,舉辦監測與防控培訓班,增強監測人員的監測技能;堅持日報告制度,確保區內野生動物尤其是鳥類的安全。制定並落實保護區巡護監測體系建設方案。在東營日報開闢專版介紹自然保護區發展歷程,宣傳自然保護區有關知識;在東營電視台開展以“依法管理、科學保護、創建國家級示範自然保護區”為主題的宣傳。

濕地監測工程

濕地監測工程是國家林業局批覆的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40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預算內專項投資243萬元,地方配套162萬元。根據初步設計,濕地監測站與一千二管理站綜合樓合併建設,完成1.3萬平方米廣場硬化、250米公路拓寬改造等配套工程,為開展濕地監測提供保障。濕地監測站位於綜合樓一層,面積為202平方米,主體工程2007年12月竣工。 

科研工作

倡議發起並與內蒙古達賚湖、上海崇明東灘海南東寨港等10個濕地類型國家級示範自然保護區建立姊妹保護區,加強技術合作,實施聯合保護,打造鳥類遷徙綠色通道。10月1日,姊妹保護區成立大會在東營召開,這是我國首次自發成立的聯合保護組織,為自然資源特別是鳥類資源的聯合保護提供了借鑑。
加強科研基地建設。爭取國家林業局在保護區建立濕地監測中心野外監測基地和野生動植物監測中心野外監測基地,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安徽大學在保護區建立科研與教學基地。開展基礎研究,重點做好與國家黃委會水資源保護局、中科院合作實施“中國——荷蘭政府黃河口生態需水量”等3個項目研究;立項並實施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黃河三角洲生態系統綜合整治技術與模式”項目,為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管理提供科技支撐。首次組隊參加“白沙”2007中國洞庭湖國際觀鳥節暨第五屆洞庭湖觀鳥賽,獲8個獎項中的“金鶚”和“火烈鳥”2個獎項。

生態文化節

2007年10月1~7日,組織舉辦中國·黃河口濕地生態文化節。主題是“親近自然,呵護濕地,推進黃河三角洲生態高效經濟發展”。主辦單位是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山東省林業局、東營市人民政府。主要內容:10月1日上午,在自然保護區天然柳林景區廣場舉行濕地生態文化節開幕式;10月1日下午至2日上午,在藍海國際大飯店舉行10家姊妹自然保護區成立大會暨濕地生態文化研討會。

發展意義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1.濕地生態系統研究
濕地生態系統是水生生態系統向陸地生態系統的一個過渡階段,其基本生態功能是調節水
份循環和維持濕地的動植物資源,特別是水禽的棲息地和遷移性鳥類的繁殖地,其脆弱性決定了易失難復原的現實,因而開展對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消費者的研究,掌握其演替規律,研究其發生、發展、組成至關重要。
2.天然實生林及遺傳基因研究
自然保護區內分布著天然柳林、天然檉柳林及大面積的野大豆,提供了對遺傳基因研究和植物發展演替規律研究的基本材料。
3.黃河尾閭穩定性研究
開展黃河穩流固道研究是一個高難度課題,運用海動力學原理及黃河沉砂規律研究穩定黃河尾閭的工程措施,事關大局,意義深遠,將是對全民族的貢獻。
4.鹽鹼地改良研究
自然保護區內隱性潮土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0%,這部分土壤pH值在7.5~7.8之間,極易發生鹽漬化。50年代後期的盲目開發,使該地區大片土地鹽鹼化,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工農業生產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因此,在掌握該濕地生態系統演化規律的基礎上,開展對鹽鹼地優良環境研究和對各類資源充分、合理利用與改良研究,對我國建設黃河三角洲糧棉基地有重要意義。
5.增強保護意識,確保持續利用
保護自然資源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造福人類,自然保護區內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國家的巨大財富。吸取和總結各方面的經驗,加強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在保護好自然資源充分發揮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基礎上,對自然保護區的自然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達到自然資源持續利用的目的。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富國強民、實現現代化的唯一出路。為此我們將加強保護措施,加大執法力度,加強科學研究,把自然保護區建設好、保護好,為人民造福。

小貼士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保護區內的旅遊資源具有“新、奇、特、曠、野”的特點,1994年被國家列為濕地水域生態系統16處具有國際意義的重要保護地點之一,2005年被評為“山東省十大魅力景點”、“中國六大最美的濕地”,2006年被確定為國家級示範自然保護區,2008年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三角洲水域面積廣闊,有一望無際的天然蘆葦盪,有大面積的沿海灘涂沼澤,有華北地區最大的人工刺槐林,有中國最大的平原水庫。有大面積的天然草場和天然檉柳林。為全國最大的三角洲,也是中國溫帶最廣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

最佳旅遊時間

最佳遊覽時間為4-11月份。
三角洲定期舉辦的旅遊活動:黃河口濕地生態旅遊區舉辦的活動有五月槐花觀賞節,7--8月觀黃龍入海及進行青少年夏令活動,9--10月觀蘆花飛雪和觀黃河口“紅地毯”,11月--次年3月觀鳥。

住宿

在東營港附近有金島賓館,是二星級賓館,離自然保護區只有4公里,雙人標準間120元/間;有野味餐和標準餐,每人40-80元。在東營港內的海員俱樂部,可吃到各種海鮮,價格每人100元左右,住宿每人60元。離自然保護區10公里有現代小鎮——仙河鎮,為遊客提供吃、住、娛、購一體化服務。此外,仙河鎮的各種水果香甜無比,價格一般每斤2-3元。

禁忌

該旅遊區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準損害這裡的一草一木,不得獵取各種動物及鳥、鳥蛋等,不準吸菸,有提醒標誌的區域嚴禁入內。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美食:黃河三角洲的風味小吃鮮魚湯風味獨具。

美食推薦

黃河刀魚、鯉魚、鮮蟹、文蛤廣饒餚驢肉、利津水煎包

東營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東營市是山東省省轄市,於1983年6月成立,是國家規劃的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中國第三大油田----勝利油田所在地。
景點天鵝湖景區 | 新世紀廣場 | 黃河水體紀念碑 |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 | 勝利黃河大橋 | 孤東海堤 | 南宋大殿 |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