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東海堤

孤東海堤

孤東海堤位於黃河入海口北側的渤海灣沿岸,是勝利油田為保障沿海石油生產而建設的“海上長城”,歷時三年於1988年7月建成。海堤南起黃河入海口,北至樁西北的渤海之中,全長80多公里,底寬38米,頂寬10米,高5米,青石護坡,柏油鋪頂。共圍海造陸500平方公里,建成了孤東、長堤、五號樁、樁西等油田,年原油生產能力450萬噸,是勝利油田向大海進軍的象徵。身臨長堤,東觀茫茫大海,帆影點點,海上鑽井、採油平台高聳;西望陸上,鑽塔林立,採油樹密布。是休閒、觀光的理想出處。

孤東海堤介紹

孤東海堤位於黃河入海口北側的渤海灣沿岸,是勝利油田為保障沿海石油生產而建設的“海上長城”。
孤東海堤孤東海堤
孤東海堤所在地原為淺海漫灘潮汐帶,漲潮時一片汪洋,退潮後一片泥灘,並經常受到黃河洪水、凌汛的威脅。為保證油田勘探開發的順利進行,自70年代起,勝利油田開始建設海堤工程。至1990年底,共建成海堤117.28公里,圍海造陸88.3平方公里。 孤東海堤底寬38米,頂寬10米,高5米。海堤工程的建成,不但加快了海灘油田的開發建設、方便了交通、改善了油區環境,同時,海堤還成為黃河三角洲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著四方遊客來此觀賞:它南鄰黃河口,北接東營港,東面渤海灣,西臨大油田;海堤氣勢恢宏,如長龍臥波,鎮海鎖浪。堤外碧波粼粼,漁帆點點,海鷗翔集;堤內芳草淒淒,鑽塔林立,採油樹(俗稱“磕頭蟲”)此起彼伏……孤東海堤,濃縮了黃河三角洲最具吸引力的特色,是遊人領略“新、奇、野、美”,感受“滄海桑田”的絕佳去處。

建造過程

孤東位於黃河入海口北側的海灘地帶,海拔高度為-0.5米至1.5米。
孤東海堤孤東海堤
孤東油田是勝利人1984年發現的,它地質構造比較簡單、油層物性好、埋藏淺、具有多套含油層系。1986年,孤東油田大會戰打響。為了阻擋海水,便於開採近海水下石油,勝利人決定修築孤東海堤。 孤東海堤建於潮間帶和泛洪區,自然條件惡劣,海堤所處的灘地表層土壤為黃河的沖積層。由於現場缺少砂、石料,堤身材料採用就地取土填築而成,海堤護坡採用了蘑菇石、拋石、砌石等多種結構形式。 孤東海堤所在地原為淺海漫灘潮汐帶,這裡風沙瀰漫、紅荊叢生、人煙罕至。漲潮時一片汪洋,退潮後一片泥灘。漫灘由黃河帶下的亞黏土細沙淤積而成,見水即化。在這裡修築海堤,猶如在剛剛凝固的豆腐上修建工程,大型裝備一進來就陷進去動彈不得,油田工人們只能用原始手推車,用肩扛人拉的方式在幾千米的沿海灘涂上展開人海大戰。 由於在淺海施工,施工場地和工作時間都受海潮漲落規律的制約,施工者充分利用退潮時留給人們的有限時間,爭分奪秒突擊施工。勝利人在海水裡一泡就是一天,吃在水裡,喝在水
孤東海堤孤東海堤
里,無論當天的任務有多重,戰線有多長,無論施工中發生什麼問題,都必須一鼓作氣,一乾到底,使圍堰達到設計標高,否則海潮會毫不客氣地將圍堰摧毀,使施工前功盡棄。 1986年11月,孤東防潮大堤全部竣工,一道海上長城巍然屹立在孤東海灘,成為保護孤東油田的安全螢幕障,被譽為孤東油田的“生命線”。10.7千米長的防潮大堤,硬是把大海趕出了67.3平方千米的地盤,為勝利油田新增陸上石油地質儲量2.3億多噸。一位領導在視察油田時說:“勝利油田搞海堤是石油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情。”一位日本專家也驚嘆說:“我們連想都不敢想。” 海堤工程的建成,不但加快了海灘油田的開發建設、方便了交通、改善了油區環境,同時,海堤還成為黃河三角洲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著四方遊客來此觀賞:它南鄰黃河口,北接東營港,東面渤海灣,西臨大油田;海堤氣勢恢宏,如長龍臥波,鎮海鎖浪。堤外碧波粼粼,漁帆點點,海鷗翔集;堤內芳草淒淒,鑽塔林立,採油樹(俗稱“磕頭蟲”)此起彼伏……孤東海堤,濃縮了黃河三角洲最具吸引力的特色,是遊人領略“新、奇、野、美”,感受“滄海桑田”的絕佳去處。

東營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東營市是山東省省轄市,於1983年6月成立,是國家規劃的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中國第三大油田----勝利油田所在地。
景點天鵝湖景區 | 新世紀廣場 | 黃河水體紀念碑 |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 | 勝利黃河大橋 | 孤東海堤 | 南宋大殿 |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