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上游經濟區

黃河上游經濟區

黃河上游經濟區,又稱為“蘭西銀經濟區”、“西蘭銀經濟區”,是指以蘭州、西寧、銀川三個城市為核心,沿黃河上游布局的廣大經濟區域,是沿黃經濟地帶和隴海蘭新經濟地帶的交匯區域。主要包括黃河上游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較快、經濟基礎較為雄厚的青海東、西部地區(包括西寧市、海東地區和格爾木市),甘肅中部地區(包括蘭州市、白銀市、定西市),寧夏中北部地區(包括銀川市、中衛市、吳中市和石嘴山市)。

概念

黃河上游經濟區黃河上游經濟區

西蘭銀經濟區的概念由蘭州學者賀應欽於2005年率先提出,其內涵由甘肅農業大學教授賀有利發展豐富;2010年甘肅省工商聯和甘肅農業大學《蘭州-西寧-銀川經濟區》課題組發布了《蘭州-西寧-銀川經濟區研究報告》,完整的論述了經濟區的發展戰略;2011年又由民建中央將概念發展為黃河上游經濟區。後來,經過民建青海省委主委高雲龍、民建甘肅省委主委寧崇瑞、民建寧夏區委主委孫貴寶等專家潛心調研、精心論證,終於在20011年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四次會議上,由民建中央提交了關於建議設立黃河上游經濟區的提案,助推西蘭銀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黃河上游經濟帶總面積25.2萬平方公里,2009年末總人口1500萬人。區域內自然資源豐富,水資源、礦產資源、有色金屬、天然氣、石油、草原資源均位居全國前列;經濟區科技實力雄厚,有較大的熟練產業工人群體,勞動力資源豐富;同時,農業條件較好,是我國糧食、畜牧品、中藥材等的重要生產基地;工業基礎相對雄厚,又處於西北區域的國家級交通樞紐位置,戰略地位十分突出。

發展框架

三圈

蘭白都市經濟圈西寧都市經濟圈銀川都市經濟圈

一軸

從青海東部的西寧經甘肅中部的蘭州到寧夏北部的銀川,即黃河、湟水兩岸經濟帶,與鐵路蘭青線、包蘭線(西寧-蘭州-銀川)、西寧-蘭州-銀川高速公路、國道109線(西寧-蘭州-銀川)、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基本並列,“一軸”將成為開發區的軸線。

五輻射

五輻射是五條經濟輻射互動帶,分別至關中-天水經濟區、成渝經濟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自治區、西藏自治區的五條經濟輻射集聚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帶。

五互動

五互動是通過五條經濟輻射互動帶,分別與關中-天水經濟區、成渝經濟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自治區、西藏自治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東南向經濟輻射互動帶:由蘭州及銀川沿鐵路、高速鐵路、公路、高速公路向東南直通西安,與關中-天水經濟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經濟輻射的主要地區是甘肅的定西市、天水市、平涼市、慶陽市、隴南市和寧夏的吳忠市、中衛市、固原市。●西北向經濟輻射互動帶:由蘭州、西寧沿鐵路、高速鐵路、公路、高速公路向西北直通新疆,與新疆自治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這條經濟輻射帶覆蓋整個河西走廊,經濟輻射的主要地區是甘肅的武威市、金昌市、張掖市、嘉峪關市、酒泉市和青海的海北州。●南向經濟輻射互動帶:沿鐵路、高速鐵路、公路、高速公路向南連線成渝經濟區,與成渝經濟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經濟輻射的主要地區是甘肅的臨夏州、甘南州、隴南市和青海的黃南州、果洛州。●東北向經濟輻射互動帶:沿鐵路、高速鐵路、公路、高速公路向東北經包頭,到達呼和浩特市,可實現蘭西銀經濟區與內蒙古自治區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經濟輻射的主要地區是甘肅的白銀市和寧夏的吳忠市、中衛市、石嘴山市。●西南向經濟輻射互動帶:沿鐵路、公路、高速公路向西南到達拉薩市,可實現蘭西銀經濟區與西藏自治區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經濟輻射的主要地區是青海的海北州、海西州、玉樹州、海南州、果洛州、黃南州。

打造西北城市圈

張兆安:“哪裡有城市群,哪裡就是發達地區。”我國東部地區之所以經濟發達是因為有珠三角長三角黃渤海地區等城市圈的帶動。從全國範圍來看,唯一缺少城市群的就是西部的西北地區。但是在這一地區是具備發展城市圈的條件的,只是該地區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城市比較離散,二是西寧銀川蘭州三個省會城市從規模和功能上都不足以單獨作為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唯一的辦法,就是聯手。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辦法,把西寧、蘭州、銀川組合成馬力更大的發動機,帶動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

意義

建設以蘭州為中心,西寧、銀川為兩極,沿鐵路幹線、公路幹線為軸心的城市經濟區,形成區域間相互促進、優勢互補的互動機制,將極大地改善該區域產業配套環境,增強甘寧青三省區的自我發展能力,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一、構建黃河上游城市經濟區是打造區域經濟成長帶頭地區的需要依託中心城市,構建區域經濟高地,實施重點突破戰略,帶動區域開發,既是地區發展的國際經驗,也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發展的成功實踐。由於西北地區的空間經濟結構為典型的二元性特徵,即少數發達的中心城市和大面積的落後地區,因此西北地區的開發只能選擇非均衡的發展模式,由點到面,依託現有的中心城市和交通主幹線,逐步拓展開發空間,以局部的快速發展帶動整體的全面振興。西寧、蘭州、銀川等城市是西北的經濟高地,又是以亞歐大陸橋為依託的西隴海蘭新經濟區的一部分。白銀、中衛、吳忠、青銅峽、靈武等城市鑲嵌在黃河沿岸,把西寧經濟區、蘭州區、銀川經濟區連線起來,以此造就西北經濟成長的帶頭地區,具有現實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一是蘭州在我國經濟建設大局中處於承東啟西、連線南北的地理中心,是我國交通大動脈的重要控制點,是亞歐大陸橋的重要連線點。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新絲綢之路的復興以及蘭青鐵路二線、蘭渝鐵路的建設,使西蘭銀黃河上游城市經濟區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十一五”期間啟動建設西蘭銀黃河上游城市經濟區,將對均衡國家經濟戰略布局、統籌區域發展,以及發展民族經濟穩定邊疆,維護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共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二是建國以來國家在蘭州、西寧、銀川三城市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設了以資源開發與初級產品加工業、基礎民用工業、軍事工業和重加工業為主題的龐大的工業生產基礎,擁有較強的科技研發優勢和生產重大裝備及基礎件的優勢,這些工業生產能力是我國裝備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新型工業化戰略中進行進口替代和產業升級以及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西寧、蘭州、銀川三省會城市的工業和科技教育已有一定的基礎優勢,現有的大中型企業在生產重大設備和成套設備、投資類資本產品、出口創匯和替代進口的高新技術產品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並在有色金屬冶煉加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氣化工、旅遊、能源等方面具有產業資源優勢。二、構建黃河上游城市經濟區是實現地區經濟起飛的需要對一個省(區)來說,在西部大開發中不可能平均使用力量,都需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圍繞經濟起飛和發展條件的大中城市進行開發,利用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讓有條件的地方率先發展起來,有利於加快增大全地區的經濟總量,使後進地區獲得有力的經濟支撐;有利於形成經濟勢差和經濟勢能,帶動後進地區發展;有利於讓封鎖和沉澱的生產要素流動起來,流向發展條件較好和回報率較高的地區,使要素在流動中生財。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工業化進程日益加快,城市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跨行政區域的城市發展模式已成為市場配置資源的重要選擇。由於缺乏如廣州、上海這樣的核心增長極和輻射源,沒有形成中心城市帶動整體發展的戰略格局,使得諸侯經濟、分散經濟、單一經濟成為甘寧青三省區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不僅影響到區域工業化的提升,而且加大了發展成本,削弱了發展後勁。所以打破經濟壁壘,提高對內開放程度,整合區域經濟資源,構建無邊界的黃河上游城市經濟區,擴大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作用和範圍,扭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觀念束縛,增強城市在區域經濟中的輻射性和吸引範圍的完整性,將會達到“雙贏”乃至“多贏”的效果。三、構建黃河上游城市經濟區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需要西北地區是我國生態環境最薄弱的地區,大部分地區森林覆蓋率很低。其中青海森林覆蓋率只有0.35%,寧夏為1.54%牞甘肅為4.43%。由於生態環境脆弱,植被覆蓋率低,加上人為的過度開荒和荒漠化。西寧、蘭州、銀川處於黃河上游,在沿黃河垂直距離100公里-200公里的範圍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荒漠化嚴重。重點加快這一地區的人口向城市轉移,減輕黃河上游的生態壓力,促進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逐步在西北地區建成一條綠色生態屏障與內蒙古的生態整治工程相結合,從整體上構建我國北方的生態屏障,為全國的生態安全做出貢獻,是今後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

相關報導

青海甘肅寧夏擬打破行政區劃局限共建黃河上游經濟區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副省長、民建青海省委主委高雲龍,全國政協委員、民建甘肅省委主委寧崇瑞,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寧夏區委主委孫貴寶,以及兩位特邀嘉賓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楊先明,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經濟學家張兆安做客“中經線上訪談”欄目。高斌攝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1日訊(記者佟明彪)在正在召開的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四次會議上,民建中央提交了關於建議設立黃河上游經濟區的提案。這份提案在兩會上引起了代表、委員和媒體的關注。昨日,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副省長、民建青海省委主委高雲龍,全國政協委員、民建甘肅省委主委寧崇瑞,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寧夏區委主委孫貴寶,以及兩位特邀嘉賓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楊先明,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經濟學家張兆安受邀做客“中經線上訪談”兩會特別節目,就三省區構建黃河上游經濟區與廣大網友進行了線上交流。點擊進入訪談專題>>>張兆安:西寧、蘭州、銀川應聯手打造西北城市圈“哪裡有城市群,哪裡就是發達地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經濟學家張兆安在做客“中經線上訪談”時提出這樣的觀點。張兆安分析說,我國東部地區之所以經濟發達是因為有珠三角、長三角、黃渤海地區等城市圈的帶動。他認為,在我國“哪裡有城市群,哪裡就是發達地區。”從全國範圍來看,唯一缺少城市群的就是西部的西北地區。但是在這一地區,是具備發展城市圈的條件的,只是該地區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城市比較離散,二是西寧、銀川、蘭州三個省會城市從規模和功能上都不足以單獨作為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對此張兆安提出建議,他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聯手。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辦法,把西寧、蘭州、銀川組合成馬力更大的發動機,帶動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青海省副省長、民建青海省主委高雲龍表示,青海準備在西寧與蘭州之間建立產業集群,帶動中間的貧困縣,形成一個經濟帶,進而輻射到其他地區。民建甘肅省委主委寧崇瑞介紹說,“甘肅省委已制定了省級的區域發展戰略,叫"中心帶動,兩翼齊飛"。以蘭州為中心,與黃河上游多民族地區的城市形成大的城市群,形成城市共生系統。”民建寧夏區委主委孫貴寶透露,“寧夏已經把下一步的發展戰略放在了黃河沿岸。”寧夏黃河沿岸的4個地級市與周邊的縣城和比較大的鄉鎮已經形成了沿黃城市群。寧夏準備藉助沿黃城市群先向蘭州發展,再通過蘭州向西寧發展。楊先明:蘭州、西寧、銀川可共建黃河上游經濟區“在黃河上游,以蘭州、西寧、銀川三個城市為核心構建經濟區,它的可行性是完全成立的。”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楊先明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線上訪談”時肯定地表示,並分析指出這三個城市的距離近,交通便利,布局各有特色,資源支撐能力好,並且中間還有許多小城市作為拓展區,具備形成經濟區核心的條件。楊先明說,“這裡是我國第二條歐亞大陸橋承上啟下的部位。”如果沒有一個經濟區的支撐,由於物流量、人流量的有限,和遠距離運輸的高成本,歐亞大陸橋的作用將大打折扣。所以該地區發展成為經濟區有經濟上的必要性和物流上的必要性,歐亞大陸橋要發揮更大的作用,需要經濟發展的支撐。楊先明指出,“這三個核心區的交通都很便利,距離很近,基本上路程只有三四個小時。”他認為,可以通過統一規劃、合理的區域布局,克服過去以行政區劃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格局中的很多弊端。同時,這三個城市之間有很多中小城市。它們通過科學的產業分工、精心的策劃,可以成為經濟核心區發展的拓展區。此外,該地區跨越三個省,布局各有特色,資源支撐能力很好,可以實現優勢互補。而且,三個省有共同的優勢,比如黃河的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等,又各有特色,青海的電比較便宜,甘肅蘭州的科研院校比較多,人才資源豐富,寧夏已經形成了沿黃城市群,發展速度比較快。“我覺得國家構建黃河上游經濟區是十分必要的。”楊先明如是說。高雲龍:打破行政區劃局限青海甘肅寧夏統一布局當談及青海甘肅寧夏如何建立黃河上游經濟區時,高雲龍表示,三省可以進行總體規劃,在交通上進行統一布局,並且努力實現資源、人才、技術優勢互補。高雲龍分析道,青海是資源大省,但地處海拔比較高的地區,在加工業等方面就會受到限制。如果組建黃河上游經濟區,就可以進行總體規劃。這樣的好處首先是資源可以優勢互補,青海的電比較便宜,是具有優勢的。另外,蘭州銀川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比較多,人才、技術也可以優勢互補。高雲龍認為,如果建立經濟區,解決有些問題時就可以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比如對在三省交界處的縣市工業企業、商業設施進行統一布局,這樣可以減少成本,獲得更大的投資效益。同時,在交通上也可以進行統一布局,有利於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和與東部發達地區的交流。這樣老百姓也接收新鮮的理念和開放的思想,逐漸縮小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寧崇瑞:建立黃河上游經濟區將助推第二輪西部大開發民建中央在甘肅召開了專門針對建立黃河上游經濟區提案的會議。民建甘肅省委主委寧崇瑞說,會議結束後與會人員對形成黃河上游經濟區有了更清晰、更明確的認識,希望將這一提案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因為這樣非常有利於在第二輪西部大開發中提升西部的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先後有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區,“十一五”期間有成渝、北部灣等經濟區。這些經濟區都給當地的經濟帶來了飛速地發展。寧崇瑞認為只有建立黃河上游經濟區才是實現青、甘、寧三省更好發展的最佳模式。寧崇瑞表示,在最初的構想中,甘肅省委制定了省級的區域發展戰略“中心帶動,兩翼齊飛”。該戰略是以蘭州為中心,聯合三個省的城市,形成大的城市群、城市共生系統,從而起到比蘭州更大的帶動作用。他提出,在這一過程中甚至可以考慮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助推第二輪西部大開發,將黃河上游經濟區打造成西北經濟新的發展極。孫貴寶:黃河上游經濟區可發展清真產業加強中阿貿易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寧夏區委主委孫貴寶表示,寧甘青三省區在地理與歷史上都有著緊密的聯繫,在民族概況上也有共性,三省區中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民眾很多。因此,通過三個省區合作,可以通過這個平台大力發展清真產業,加強與阿拉伯世界的貿易。孫貴寶在訪談中介紹道,寧夏現在有630萬人口,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的34%左右,而甘肅與青海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民眾的數量比寧夏還多。因此,寧夏搞的清真產業、穆斯林用品產業都跟青海、甘肅有很多相似之處。他說,甘肅、青海、寧夏都是向西開放,與中東和北非的穆斯林國家的接觸比較多。青海的穆斯林用品在阿聯、沙烏地阿拉伯做得比較好。正因為地區的民族特性,使得寧甘青三省區成為大力發展中國與阿拉伯世界貿易的理想平台。2010年,國務院將“中國-阿拉伯國家經貿論壇”的永久舉辦地選在銀川。據悉,2008年中阿經貿總量僅300多億美元。2009年,已超1000多億美元。到2010年,大概達到1200多億美元。商務部曾預測,到2013年中阿貿易量將突破3000億美元。孫貴寶認為,通過寧夏、甘肅、青海三個省區的合作,憑藉黃河上游經濟區這個平台,可以更好的發展中國同阿拉伯世界的貿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