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梁夢鎮

黃梁夢鎮

邯鄲市黃粱夢鎮轄26個行政村,常住人口8萬餘人,其中農業人口5.4萬人,土地面積88平方公里,鎮建成區域面積4.2平方公里,黃粱夢鎮南依古趙都城邯鄲,北臨太極之鄉永年,西望太行雄姿,東有滏河清流。我國南北交通的三大動脈——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從該鎮穿境而過,馳名中外的“呂仙祠”、“廣濟宮”坐落鎮區。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文化底蘊豐富,構成了黃粱夢鎮的獨特優勢。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黃粱夢鎮(Huangliangmeng Zhen)位於河北省邯鄲市邯鄲縣境北部,距縣政府11千米。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

路縱貫南北。鎮政府駐黃粱夢村。面積63.1平方千米,人口5.13

萬人(2002年)。轄26個行政村。黃粱夢村內有古蹟呂仙祠,是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粱夢鎮轄26個行政村,常住人口8萬餘人,其中農業人口5.4萬人,土地面積88平方公里,鎮建成區域面積4.2平方公里,黃粱夢鎮南依

古趙都城邯鄲,北臨太極之鄉永年,西望太行雄姿,東有滏河清流。

我國南北交通的三大動脈——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

從該鎮穿境而過,馳名中外的“呂仙祠”、“廣濟宮”坐落鎮區。

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文化底蘊豐富,構成了黃梁夢鎮的獨特優勢。

沿革

1958年由東三家鄉、東官莊鄉合建蘇里鄉,同年併入永年縣,屬尚壁公社蘇里管理區,1961年建蘇里公社,1962年復歸邯鄲縣,1984年改黃粱夢鎮。1996年叢東鄉併入。1997年,面積68.4平方千米,人口6.7萬。轄黃粱夢、貴龍崗、蘆英堡、袁莊、西鴨池、東鴨池、馮村、西三家、東三家、西耒馬台、胡村、燕莊、官前、官後、十五里舖、叢東、叢西、叢南、叢北、祝村、大莊、岳窪、高南、高北、薛莊25個行政村。

呂仙祠

黃梁夢鎮 黃梁夢鎮

黃粱夢鎮呂仙祠景區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現存為明清建築風格的建築群。祠院內朱垣掩映,綠樹郁蔥,碧波蕩漾,青煙飄裊,集北方道觀之幽靜和江南園林之清麗為一身。 黃粱夢呂仙祠是河北省著名文物古蹟和旅遊勝地,系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邯鄲市北10公里黃粱夢鎮,黃粱夢位於河北邯鄲市北10公里處的黃粱夢鎮,始建於宋代,明、清時代及1984年均有大規模修復。這一古建築群占地1.3萬平方米,殿宇房舍180餘間,是依據唐代沈既濟傳奇小說《枕中記》而建,欲稱盧生廟又稱邯鄲古觀,明湯顯祖《臨川四夢》之一,始建於北宋初期,是華北地區影響較大的千年古觀。“黃粱美夢”成語故事和毛澤東詩詞“一枕黃粱再現”均出於此。相傳盧生遇神仙,做黃粱美夢就在此地。

黃粱夢呂仙祠是中國惟一以夢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它反映出中國儒道兩家“無為是永恆、出世是正道”的傳統思想。所以,自《枕中記》問世以來,這個夢一再被人續寫改編,唐代有《南柯記》,宋代有《南柯太守》,元代有馬致遠的雜劇《黃粱夢》,明代有湯顯祖《臨川四夢》中的《邯鄲記》,而清代蒲松齡的名著《聊齋志異》中的《續黃粱夢》,則塑造出一個與盧生相反的典型人物,這個夢對千古名著《紅樓夢》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黃梁夢鎮 黃梁夢鎮

黃粱夢呂仙祠是國內唯一以夢為載體的文化景區,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為國際間的夢文化研究與交流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日本五、六十年代國小課本中有《邯鄲夢》一文,民間戲劇也有《邯鄲記》一齣戲,已搬上舞台。景區中軸線上依次有鍾離、呂祖、盧生三大殿,東西有光緒、慈禧兩行宮,東院有“中國名夢館”等參觀項目。景區其它配套服務設施齊全,已建成為集遊覽、休閒、學術研究為一身的文化景區。但景區始終認識到發展才是硬道理,深挖夢文化內涵,擴大遊覽面積,現已完成擴建37畝征地工作,規劃正在設計中。

殿宇房舍坐北朝南,而大門卻面西。入大門迎面而立的八仙閣與門樓東、西對峙,院落中部南側是照壁,上嵌“蓬萊仙境”四個石刻大字,傳為呂洞賓所寫,因而有許多傳奇故事。照壁對面是三間丹房,入門,四面荷花吐艷,楊柳爭綠,使人心曠神怡。進入中門便是主體建築的鐘離殿、呂祖殿、盧生殿。殿內均有塑像、石像,盧生石臥像,睡意朦朧,惟妙惟肖,招引了不少名家為他寫詩作畫。殿閣門聯多出自名家之手,妙趣橫生,殿兩旁長廊內有各代名碑古碣。中軸線的兩側,有清末建築的東西行宮、鐘鼓樓、涼亭、假山等,大小建築錯落有致,間有古柏、翠竹、奇花等花木襯托,環境幽雅,歷代文人騷客多游於此。宋王安石曾寫下“邯鄲四十餘年夢,相對黃粱欲熟時。萬事只如空鳥跡,怪君強記尚能追”的詩句。盧生殿楹聯題道:“睡到二三更時凡功名皆成幻境,

想到一百年後無少長俱為古人”,極富人生哲理。 主要景點:

1、八仙閣

2、呂祖殿

3、盧生殿

4、元辰殿

想到一百年後無少長俱為古人”,極富人生哲理。 主要景點:

1、八仙閣

2、呂祖殿

3、盧生殿

4、元辰殿

經濟發展

黃粱夢鎮依託城市輻射優勢,按照依法治鎮整體方略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加快小城鎮綜合建設步伐。共改制企業15家,升入二級企業一家,建立產業化龍頭企業一家,新增部級TQC達標企業一家;引進外資50萬美元,引進內資2530萬元,建成高科技項目2個,高附加值項目5個;呂仙祠廣場擴建一期工程已經完畢,依法拆遷8800平方米;為改善城市環境,依法拆除北環路違章建築6500平方米;投資290餘萬元將永安路及鎮區三橫四縱共八條街道長5150米路面全部翻新成水泥路;投資350萬元,高標準的蘇黃路、夢城路已全線貫通。現全鎮村村通公路,大大改善了全鎮的交通環境。

為全面貫徹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依法治縣精神,該鎮積極穩妥地開展各項依法治理工作,形成了依法辦事,執法必嚴,普法、用法的良好局面。普法宣傳、淨化環境是依法治鎮法寶,為此,鎮機關各種制度、執法程式匾牌、櫥窗盡善盡美,村村有法制宣傳一條街。有專用法制教育活動室,有法制活動宣傳隊。各種制度機構齊全,普法教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利用近郊獨特位置,合理調整布局,依照各項法律程式大搞農業綜合開發。興修水利,植樹造林,大力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形成溝通溝,路連路,樹成行,田成方,旱能澆,澇能排。投資200餘萬元,修建、恢復、改善各種管道、水渠、機井、揚水泵站等能具備灌溉條件的2800餘畝良田;投資40萬元,實施特色林果種植工程,建成官莊贊皇金絲大棗示範園2000餘畝;以高速公路為軸心,建成750畝沿路林帶。投資160萬元,建起了萬隻種鴨場、龍盛兔業公司等養殖基地,形成了繁種、收購、加工為一體的農戶加公司的戰略轉換格局。

依法治鎮,文明施政,保障文教、衛生、綜合治理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大力開展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校務公開,使該鎮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全鎮共投資130餘萬元,改善科教工作環境;投資60餘萬元使全鎮衛生系統更新器械,修繕房屋,培訓技術人員;投資20萬元完善計生服務站,提高計畫生育整體工作水平,使該鎮計生工作在市、縣上檔晉位;綜合治理工作在普法工作的基礎上,穩定了民心,排除了隱患,使該鎮穩定工作走出了低谷。自依法治鎮工作以來,未發生重大惡性刑事案件,無進京上訪事件,幹群關係進一步融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