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復彩

黃復彩

黃復彩(1949—),安徽銅陵人,中共黨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理事,安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禪宗文化研究會理事,安徽省趙朴初研究會常務理事,九華山佛學院客座教授。1981年開始文學創作,著有長篇小說《紅兜肚》,中短篇小說集《魂離》、《菩提煙魂》,散文集《心如明鏡台》,長篇傳記文學《仁德法師》,學術專著《安徽佛教史》等。其作品十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文學獎。

基本信息

個人資料

簡介

黃復彩 黃復彩

黃復彩,男,祖籍安徽樅陽,1949年10月出生於安徽銅陵縣大通古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協安徽分會理事,安徽省趙朴初研究會常務理事,池州學院佛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九華山佛學院客座教授。1981年開始文學創作,迄今發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學術論文等六百餘萬字。

出版長篇小說

《紅兜肚》、長篇歷史小說《梁武帝》,長篇傳記文學《仁德法師》以及中短篇小說集《魂離》、《菩提煙魂》,散文集《一花一世界》、《心如明鏡台》以及《佛教故事》,《禪的故事》等。其中《紅兜肚》獲第四屆安徽文學獎唯一首獎。其他作品十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文學獎,並被收入各種文集中。

咀嚼歷史的厚重和生命的無奈——《紅兜肚》前言

劉冬冠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是文化的積澱,歷史的承載。它給予讀者的閱讀過程,是一次精神的歷練,情感的磨礪,人文的思考。

——然而,當極度的物慾膨脹著我們的思想空間的時候,這樣的作品變得越來越不可遇不可求了。

《紅兜肚》

讀到《紅兜肚》,給了我一種欣逢知己的喜悅。其厚重、其大氣、其沉鬱,其人物之豐富、情節之錯綜、場面之恢宏、其對人性的挖掘之深,對世事洞察之明、對生活讀解之細,都讓我讚嘆。讀它,令我醇醇然。

《紅兜肚》的敘事氛圍,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皖南——那是一個外辱內患、民生極為疾苦的時代,那是一片世風和民風都極為豐饒的土地。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地主——一個總想有所作為卻屢戰屢敗、最後在精神和肉體上都遭到毀滅的鄉紳——朱子尚。書中圍繞朱子尚的、形神兼備的各色人等不下三四十人。正是他們,為我們上演了一場波瀾壯闊、驚心動魄、有聲有色、曲折離奇的人間大戲。氏族間的紛爭、家庭內的仇殺、情愛的絞結、親戚的亂倫,土匪四起、幫會滋擾……透過這些,我們讀到了一段鮮活的歷史,一個衰弱的時代的不可避免的消亡。

凝重的歷史感

讀《紅兜肚》,給了我們一種凝重的歷史感。作者通曉那段歷史,深切體味那段歷史,刻骨抒寫那段歷史。由朱家大屋的千奇百怪,而非非寺的空靈洞明,由浦河鎮的世風民俗而和悅洲的聲色犬馬,道士郎中、壯丁乞丐、三教九流、商界學界,作者寫來皆如親見,一言一狀,讓我們在經歷了那段歷史後,也讀到一種沉鬱的風情。

體悟

讀《紅兜肚》,讓我們真切體悟到人性的複雜、莫測和命運的無奈。朱子尚的人性構成是複雜的,如同在那個時代染缸里浸泡過一樣,在他的身上折射出的那種錯綜的、迷離的、相互矛盾的、互為善惡的人生色澤以及乖戾無常的人格特徵,常令我們寒徹脊骨。當讀到他斃命於養子的槍口時,我們既難以拒絕命運賦予他的如此結局——但人心的惻隱還是讓我們不得不為之發出一聲無奈的嘆息。作品中的其他人,無論是在情愛的漩渦里折騰的芷蓮、海棠、還是在命運的顛簸中沉浮的杏林、杏麥,無論是九死而不知其悔的臘狗,還是愚而又忠的家奴啞巴,都無不給人留下不盡的思索。尤其是作者著墨頗重的啞巴這個人物,我以為,啞巴的人生際遇,所作所為,不僅給了我們一種心靈上的震撼,更具有了一種象徵意義——啞巴是生活在一個無聲世界裡的,他不能說也不能聽——假如他對這個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既能聽也能說的話,他的命運又會如何呢?潛意識裡,作者是否在呼喚一種被窒息的真與善的人性的張揚呢?

讀《紅兜肚》,也讓我們體會到了作者黃復彩深厚的生活底蘊和紮實的文字能力。

進入《紅兜肚》,我常有些眼花繚亂的感覺。情節的大起大落,生活的炫幻迷離,場面的繁複變化,細節的精緻入微,在在反映了作者人生積累的深厚。

這部作品的語言也極具特色。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我在《紅兜肚》里感受到了一種大巧若拙的行文特色。處處似平鋪直敘,處處卻暗藏機關,處處似信手拈來,處處又留有餘韻,涉筆成趣。那種語境,常誘你動情,引你失笑。

我和黃復彩雖交往不長,卻一見如故。他的為人一如他的為文,敦厚、持重。他對佛學有大研究,與佛教界有深交往,至今還兼著佛學院的教職。我在他的作品裡不時可以讀到一種佛教意義上的悲憫情懷和道德意識;我在他的身上也看到了佛的影響:有大氣度,有大胸懷。

2006年歲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