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吻棘花鮨

黃吻棘花鮨

黃吻棘花鮨所屬脊索動物門,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帛琉、薩摩亞、法屬玻里尼西亞及台灣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黃吻棘花鮨
分類學地位 taxonomy
|__真核生物域 Eukarya
|__動物界 Fauna
|__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__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__有頜上綱 Gnathastomata
|__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魚綱 Pisces__硬骨魚系)
|__幅鰭亞綱 Subclass Neopterygii
|__棘鰭總目 Acanthopterygii
|__鱸形目 Perciformes
|__鱸亞目 Percoidei
|__鱸總科 Percoidea
|__鮨科 Serranidae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略高,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3-2.8倍。頭背部略為弧形;眶間區平坦。稍大,長於或等於吻長。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鰓耙數5-6+11-13,隨成長而漸退化。前鰓蓋骨下緣具二枚前向棘。體被細小櫛鱗,主上頜骨及頤部無;頰部鱗列數6;側線完整,側線鱗孔數35-37,側線上鱗列數5 1/2。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具缺刻,具硬棘X,軟條17-18,第III棘最長;臀鰭硬棘III枚,軟條7;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延長,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鰭條 13,部份鰭條有分支;尾鰭內凹形。頭背側橘黃色,背側中部具一條金黃色縱帶,頭腹側淡色。體側橘黃色,具二列黃褐色班塊:第一列有6個位於背部上,另兩個在尾柄上;第二列有4個,後兩個在尾柄上。以前所記載之擬棘花鱸(Plectranthias anthioides)為本種之誤鑒,此體背側具黑斑;胸鰭鰭條 15;腹鰭末端延伸及肛門開口;尾鰭圓形。

生長習性

主要棲息於較深水域的岩礁區。底棲性。內食性,以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帛琉、薩摩亞、法屬玻里尼西亞台灣等。

經濟利用

可食用,但肉質較爛,較少人食用,多作為下雜魚處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