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群鴉

麥田群鴉

年代:約創於1890年 類別:布面油畫 尺寸:50.5\

基本信息

名稱:麥田群鴉(Wheatfield with Crows)
年代:約創於1890年
類別:布面油畫
尺寸:50.5*103cm

作者簡介

文森特·梵谷(1853 - 1890)是繼倫勃朗之後被認為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他和高更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他們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卻反對印象派純客觀理性的描繪,提倡事物的實質和象徵意念,是現代藝術最重要的先驅。梵谷27歲時才開始繪畫,在短短十年間, 繪畫了800多幅油畫及同等數目的素描, 卻幾乎從未能覓得買家, 只能長期依賴弟弟Theo 在經濟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的一生,就正如畢卡索所說: “這人如不是一位瘋子, 就是我們當中最出色的。”

相關資料

1890年7月27日梵谷站在麥田中開槍自殺。被槍聲驚起的“撲喇喇”的鴉群,就是他幾天前畫《麥田群鴉》時見過的那些黑黑的烏鴉。
隨後,他在奧維爾的旅店內流血與疼痛,忍受了整整兩天。29日死去。離開了這個他瘋狂熱愛卻無情拋棄了他的冷冰凍的世界。冰冷而空白的世界。
我先看了看他在奧維爾的那間住房。這是當年奧維爾最廉價的客房,每天租金只有3.5法郎。大約七平米。牆上的裂縫,鏽蝕的門環,沉黯的漆牆,依然述說著當年的境況。從坡頂上的一扇天窗只能看到一塊半張報紙大小的天空。但我忽然想到《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台詞:“即使把我放在火柴盒裡,我也是無限空間的主宰者。”
從這小旅舍走出,向南經過奧維爾教堂,再走500米,便是他的墓地。這片墓地在一片開闊的原野上。使我想到梵谷畫了一生的那種渾厚而浩瀚的大地。他至死仍舊守望著這一切生命的本土。墓地外只圈了一道很矮的圍牆。三百年來,當奧維爾人的靈魂去往天國之時,都把軀體留在這裡。梵谷的墳塋就在北牆的牆根。弟弟迪奧的墳墓與他並排。大小相同,墓碑也完全一樣,都是一塊方形的灰色的石板,頂端拱為半圓。上邊極其簡單地刻著他們的姓名與生卒年月。沒有任何雕飾,一如生命本身。迪奧是在梵谷去世後的半年死去的。他生前身後一直陪伴這個兄長。他一定是擔心他的兄長在天國也難於被理解,才匆匆跟隨而去。
一片濃綠的長春藤像一塊厚厚的毯子,把他倆的墳墓嚴嚴實實遮蓋著。歲月已久,兩塊墓碑全都苔痕斑駁。惟一不同的是梵谷的碑前總會有一束麥子,或幾朵鮮黃的向日葵。那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獻上去的。但沒有人會捧來艷麗而名貴的花朵。梵谷的敬仰者們都知道他生命的特殊而非凡的含義。他生命的本質及其色彩。
梵谷的一生,充滿世俗意義上的“失敗”。它名利皆空,情愛亦無,貧困交加,受盡冷遇與摧殘。在生命最後的兩年,他與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鬥,拚死為人間換來了藝術的崇高與輝煌。
如果說梵谷的奇蹟,是天才加上精神病;那么,梵谷至高無上的價值,是他無與倫比的藝術和為藝術而殉道的偉大的一生。
真正的偉大的藝術,都是作品加上他全部的生命。

作品賞析

我們從他最後一幅油畫《麥田群鴉》,已經看到他的絕境。大地烏雲的傾壓下,恐懼、壓抑、驚慄,預示著災難的風暴即將來臨。三條道路伸往三個方向,道路的盡頭全是一片迷茫與陰森。這是他生命中最後一幅逼真而可怕的寫照。也是他留給世人一份刺目的圖像的遺書。他給弟弟迪奧的最後一封信中說:“我以生命為賭注作畫。為了它,我已經喪失了正常人的理智。”在精疲力竭之後,他終於向狂亂的病魔垂下頭來,放下了畫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