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谷

麓谷

“麓谷”,是湖南省為滿足長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二次創業需要而新辟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它北鄰長益高速公路,南至龍王港,東起雷鋒東大道,西界長沙繞城公路。總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分軟體、新材料和感測器技術等幾大專業產業基地。目前已經吸引了來自國內外許多高新技術企業的青睞,先後吸引了各地的投資項目超過20個,現已有艾因泰克、湘郵科技、金瑞材料等幾十餘家企業陸續開工建設,其中有國家863計畫、火炬計畫等重點計畫項目10餘個。

麓谷·加州陽光

位於長沙市高新區麓谷中心區域,占地120餘畝,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總投資3.8億元,目前開工建設的東組團面積有9.8萬平方米。
“麓谷”,是省市黨委、政府為滿足長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二次創業需要而新辟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它北鄰長益高速公路,南至龍王港,東起雷鋒東大道,西界長沙繞城公路。總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分軟體、新材料和感測器技術等幾大專業產業基地。
傲立於湘江之畔、嶽麓山下的長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作為省、市改革開放橋頭堡和經濟發展增長極,有力促進了科技與經濟結合,並因此成為全市機制創新的切入點、經濟成長的制高點、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點,為省、市高新技術成果加速轉化創造了一流的平台和環境。10年來,長沙高新區已累計創辦高新技術企業700餘家,開發高新技術項目1300多項,其中90%以上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累計實現技工貿收入884.7億元,實現利稅139億元,上繳國家稅收46億元,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0.5%。
長沙高新區正在成為湖湘一顆璀璨奪目的科技明星,知識與智慧高度聚集的嶽麓山高科技園新的產業基地———麓谷,也因此成為新經濟時代長沙展示成就和作為的“金字招牌”。
產業———強壯美
翻閱長沙經濟發展的歷史,你一定會驚奇發現,曾靠河西荒郊僻壤一個面積僅0.5平方公里起步的高科技試驗區,短短十年間,不僅孕育了20世紀末長沙最具實力的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還通過技術創新與滲透,在全市形成了“一區四園”新的產業發展格局,使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技術、新材料和生物醫藥四大產業進入全國先進行列,並即將支撐起長沙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遠大空調”、“中聯重科”等一批現代民族工業超級巨星能在長誕生更是一個奇蹟。10年前,製造業相當落後的長沙幾乎看不出能孕育天才企業的優良“基因”。但是今天,在長沙,像“遠大”、“中聯”這樣被同行業豎大拇指的,還有“LG飛利浦曙光”、“湘計算機”、“創智科技”、“海利化工”、“隆平高科”、“三一重工”等一批高科技明星企業。業界人士都認為,如果當時沒有像今天“麓谷”這樣能對挑選出的優良“基因”予以特殊培植的“實驗室”———嶽麓山高科技園,明星的誕生恐怕還得稍待時日。
從十年前產業發展可用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的嶽麓山高科技園,到今天面積為23平方公里的麓谷產業基地,空間的迅速擴展真實反映出長沙高新區產業蓬勃發展的喜人變化。
雖說長沙高新區求賢若渴,可進入“麓谷”產業基地發展的企業,依然要跨越二道很“高”的門檻———高技術和高成長,這是任何一家高科技企業落戶這個規劃建設中的長沙一流工業園區的準入資格。
曾紅遍大江南北的“藍貓”將落戶“麓谷”的訊息現在宣布,恐怕算得是新聞。目前,由湖南三辰影庫卡通節目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投資興建的“三辰數字卡通城”的項目,經專家專題評審,已獲準進入“麓谷”基地內長沙軟體園發展,這意味“三辰影庫”通過把開發成功且具有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的“計算機動畫製作集成軟體和集成系統”項目實現產業化,將在長建成國內最大、集高科技於一身的中國自己的“迪斯尼”。此外,由三潤納米新材料有限公司聯合國內專家研發的“納米級三氧化二銻”項目,在獲得國家火炬項目入選證書後,已正式落戶麓谷並開工建設;在網路安全研究領域卓有建樹的“天一銀河”,帶著公司通過國家863計畫項目驗收的成果入園,著手於民族網路安全產品的產業開發;具有上市公司背景並擁有6項具有國內領先技術成果的“金瑞新材料”,2001年元月進入麓谷開工建設,投資近2億元建起目前國內惟一一條“四氧化三錳”生產線和“共晶合成軟磁鐵氧體磁晶”生產線,今年底前,兩條生產線將正式投產,達產後,年利稅可達7000萬元。此外,正全力打造中國郵政第一股的“湘郵科技”,投資近5000萬元在麓谷建設的科技園已經完工,將於10月正式投產;由新疆匯通和隆平高科投資創建的麓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作為麓谷產業基地首家開工企業,現已建成我國第一條規模化金屬硫蛋白生產線並滿負荷運轉,今年計畫完成2.5億元產值。
據了解,“麓谷”基地引進項目,將精心打好基地內“國家軟體園、國家新材料產業基地、國家感測器產業基地”三個品牌,做大做強基地內的高新技術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將集中發展以套用軟體為主的軟體開發及系統集成,特別是軟體產業,根據“數字寫意,網上創業”思路,重點發展嵌入式軟體、網路平台和數字媒體軟體;新材料產業領域,新型能源材料特別是動力電池及相關材料、超硬材料和精細化工材料的產業化將成為發展重點,並力爭建成全國有影響力的生產基地。至今年6月底,進入二期開發階段的“麓谷”產業基地,共有31家高科技企業獲準入園發展。還有28家正在審批之中。追憶長沙高新區10年創新創業的歷程,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座希望之城正在崛起;一群產業之星不日將冉冉升起,與今日星辰共同輝映三湘四水,光照華夏大地。
服務———親和美
在長沙高新區“麓谷”投資發展的創業者,除了可享受特優政策、優良的基礎設施條件和靈活機制帶來的效益,所享受的服務也堪稱一流。在“麓谷”基地企業採訪,企業老總對高新區管委會服務意識和水平的評價,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想入高新區“麓谷”發展的企業,不少是由技術專家領辦。專家辦企業,不願花太多時間用於人際溝通和來回奔跑簽字蓋章上。管委會為此在全市各職能部門中率先設立“綠色通道”,使一站式辦公真正落到實處,提高經辦雙方辦事效率。長江學者、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光線材料研究所教授譚成忠來長沙高新區創辦企業,他只用3天就辦完全部手續,他由衷向記者感慨;像長沙高新區管委會這樣的辦事效率,已開發國家也不過如此。
長沙高新區留學生創業園是麓谷基地重要項目源,管委會通過主動服務,為項目孵化提供全方位幫助。像目前已進入產業開發階段的長沙博路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進入產品研發關鍵時期的湖南遠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20餘家留學生企業,就是經管委會牽線搭橋而完成與創業資本的即時對接,使項目研發和產業化得以順利實施。
人才特別是高科技人才已成為智力密集和創新主導型企業爭奪的第一資源。高新區管委會了解到企業這一需要後,通過創建高新技術專業人才市場,在人才適時供給與有效配置上為入基地發展的企業做好跟蹤服務。2000年人才市場成立至今,已儲備工程技術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5000餘人,為企業引進人才5000餘名。此外,100餘家企業引進的1000餘名外地技術人才的落戶,都經由高新區人才市場接手辦妥。
隨著中國入世,企業與國際間的交往合作逐漸增多,高新區管委會通過推行落實相關政策、提高對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指導水平,協助企業完善國際化創新體系、緊跟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從而高起點、高質量、高效益參與國際競爭。目前,區內已有30多項高科技產品成功進入美國、日本及歐洲、東南亞及港澳市場,“中聯重科”、“LG飛利浦曙光”、“遠大空調”、“創智科技”、“長海數碼”、“維用長城”等骨幹企業國際化步伐正逐步加快。
值得一提的是,省市黨委、政府領導對高新區麓谷基地建設無比關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楊正午,省委副書記、省長張雲川,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梅克保,市長譚仲池等領導曾多次到麓谷產業基地現場辦公,嚴把項目規劃、基地建設及工程進展關,協調解決影響基地建設速度的問題。
從管理協調到全方位服務,成熟的市場經濟時代一個有為政府所需要實現的職能轉變,在長沙高新區“麓谷”產業基地,已經初露端倪。
環境——生態美
長沙高新區從1999年開始尋找自己新的產業發展空間,以泛美、惟美文化精心構築“麓谷”新城的構想就開始深植決策者頭腦。3年來,有關“麓谷”的規劃設計方案經各方專家反覆論證、不斷修改而趨於完善。目前,一個能充分體現長沙山水洲城總體規劃特色,同時又在產業升級、城市功能設計中體現了創新思想的“麓谷”美好藍圖已經繪就。
依山就勢、立體園林是“麓谷”生態環境布局的最明顯特徵,也是設計者面對丘陵環境在設計中大道自然的點睛之筆。城市人渴望擁有的田園牧歌、花香鳥語式的工作生活環境,在“麓谷”產業基地能變為現實。
40%的綠化率和60%的植被覆蓋率,一座座具有金屬質感和現代造型的園區廠房無疑將掩映於幽幽麓谷。在“麓谷”,規劃建設的園區各主次幹道不再統一“著裝”,不同風格的行道樹和園林燈飾,將成為它們的標誌和路牌;園區內長約50公里的路網,都將擁有一個需用湖湘文化悉心解讀的名字;規劃建設的科學家公園,不僅是園區一處別致的景點,還將是我省首個展現湖湘科技成就與創新曆程的科普世紀公園。
目前,“麓谷”這卷盛大的畫卷已徐徐展開,“十五”期間,將完成8平方公里的總體規劃和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已啟動的一二期工程內17公里長的道路建設將於年內完成。至今年8月,將有湘郵科技、佳宇環保、金瑞科技、三環電源、晶鑫油墨、銀佳科技等8家企業完成基建工程並開始生產,還有五強產業、青島漢纜、三潤納米、安淳科技、英才科技、鋰科電子、晶源電子等20多家入園企業已開工建設;作為“麓谷”中心區主體建築的長沙高新區管委會大樓、軟體大廈主體工程也將於今年年底竣工,明年正式投入使用。
把簡單的物質環境升華為具有文化特質的高科技園區環境。並且使它浸淫於綿延了數千年的歷史人文與自然生態氛圍,這更需要決策者的高超智慧與過人膽識。美國矽谷為何成為許多人渴望創新創業的樂園?因為那兒有獨特的創新文化氛圍。長沙高新區開闢一個“麓谷”產業基地,無疑是希望以經世致用的湖湘文化傳統,激勵創新創業者奮發圖強;以深谷藏幽的寧靜致遠,引領思考者突破傳統、勇敢進入科技探索的未知空間。
隨著世界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發展,高新區園區建設越來越呈現多元化和個性化趨勢。像長沙高新區“麓谷”這樣把現代科技與地域資源、人文特徵有機結合,使產業規模與文化特色同時顯現。這種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實踐,是精通湖湘文化的長沙人向新世紀遞交的一份令人自豪、引人深思的答卷。

相關條目

北京中新企業管理學院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協和大學
胡雅斯
謝覺哉故居
譚嗣同墓
新算學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