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碑胡同

麒麟碑胡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西起交道口南大街,南至張自忠路,東鄰中剪子巷,北靠府學胡同,屬交道口街道辦事處管轄。

麒麟碑胡同位於東城區西北部,西起交道口南大街,南至張自忠路,東鄰中剪子巷,北靠府學胡同,屬交道口街道辦事處管轄。

歷史沿革

麒麟碑胡同,清宣統時稱口袋胡同民國三十六年(1947)稱麒麟碑胡同。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麒麟碑胡同併入張自忠路。“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紅亮胡同,1976年從大街分出後,稱麒轔碑胡同。明朝大同總督仇鸞曾居住於此,府門前有漢白玉雕刻麒麟影壁,故以此為名。後麒麟碑移至鼓樓內保存。
麒麟碑胡同南口原有兩隻埋入土中,只露出頂部的石獅,近年挖出,移至白塔寺內殿前。麒麟碑胡同內大宅,現析為府學胡同36號院和交道口南大街136號院東、西兩宅。東宅曾為同治皇帝的遺孀敬懿榮惠二太妃居所,後為天主教會神學院所購。現為北京市文物局。西宅,民國初年為北洋軍閥海軍總長劉冠雄的官邸,民國二十年(1931)改為助產士學校,現為東城區婦產醫院。

旅遊資源

在北京有兩條因影壁上的飾物而得名的胡同,一為鐵影壁胡同,一為麒麟碑胡同。前者在德勝門內,因為胡同中有一座元代的古剎“護國德勝庵”。庵內有一通雕刻著獅子、麒麟的石頭影壁。由於影壁表面呈黑褐色,好像是鐵鑄的,所以被人稱為“鐵影壁”。現在“德勝庵”早已變為民房,鐵影壁被移到了北海公園中,保護了起來。後者在地安門東大街路北,因為明朝嘉靖年間有個武將仇鸞住在這裡,府邸前邊有一座鑲嵌著漢白玉石碑的影壁。這塊石碑上浮雕著麒麟怪獸,故稱“麒麟碑”。後來,仇鸞因故獲罪,門前影壁被推倒,麒麟碑被埋在地下近六百年。民國初年翻建房屋時,石碑才從泥土中被挖出來。如今這塊石碑被完好地保存在鼓樓內。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