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膚子[植物]

鹽膚子[植物]

鹽膚子,漆樹科鹽膚木屬的一種。又稱鹽膚子、五倍子樹。中國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和新疆外,其餘各省區均有分布。也見於日本、中南半島、印度至印度尼西亞。該種為落葉灌木至小喬木;小枝被柔毛,有皮孔。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葉軸具寬翅,有小葉7~13;小葉邊緣有粗鋸齒,背麵粉綠色,有柔毛。

基本信息

概述

鹽膚子鹽膚木花
鹽膚木,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10m。小枝棕褐色,被銹色柔毛,具圓形小皮孔。奇數羽狀複葉互生,葉軸及柄常有翅;小葉5-13,小葉無柄;小葉紙質,多形,常為卵形或橢圓狀卵形或長圓形,長6-12cm,寬3-7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邊緣具粗鋸齒或近無毛,葉背被銹色柔毛。圓錐花序寬大,頂生,多分枝,雄花序長30-40cm,雌花序較短,密被銹色柔毛;花小,雜性,黃白色;雄花花萼裂片卵形,長約1mm,花瓣倒卵形狀長圓形,長約2mm,開花時外卷,雄蕊伸出,花絲線形,花葯卵形;雌花花萼裂片較短,長約0.6mm,花瓣橢圓狀卵形,長約1.6mm;花盤無毛;子房卵形,長約1mm,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頭頭狀。核果球形,略壓扁,徑約4-5mm,被具節柔毛和腺毛,成熟時紅色,果核徑3-4mm。花期8-9月,果期10月。

藥品簡述

鹽膚子五倍子
藥名:鹽膚子
漢語拼音:yanfuzi
英文名:ChinaSumac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uschinensisMill.[SchinusindicusBurm.;RhussemialataMurr.;R.javanicaThunb.]
功效分類:生津潤肺藥;降火化痰藥;斂汗止痢藥。
科屬分類:漆樹科
別名:鹽麩子、叛奴鹽、鹽梅子、木附子、鹽膚木子、假五味子、油鹽果、烏酸桃、紅葉桃、紅鹽果、鹽酸果、鹽酸白、五倍子樹
性味:味酸;鹹;性涼.
鹽膚子鹽膚木花
歸經:(暫缺)
功能:生津潤肺;降火化痰;斂汗止痢
主治:痰嗽;喉痹;黃疸;盜汗;痢疾;頑癬;癰毒;頭風白屑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外用:適量,煎水洗;搗敷或研末調敷。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50-2300m的石灰山灌叢、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全國各地。北至黑龍江南部,南達海南島,以及貴州。
藥材基源: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的果實。
採收儲藏:0月採收成熟地時實,鮮用或曬乾。

用藥禁忌

(暫缺)

中藥化學成分

鹽膚子含鞣質50%-70%,也有高達80%的,主要為五-間雙沒食子醯-β-葡萄糖(penta-m-digalloyl-β-glucose),尚有游離沒食子酸(gallicacid)及脂肪樹脂澱粉。有機酸有蘋果酸(malicacid)、酒石酸(tartaricacid)、枸櫞酸(citricacid)等。

藥理作用

(暫缺)

五倍子藥源植物

鹽膚子鹽膚木園林用途

五倍子出自《本草綱目拾遺》。《綱目》:五倍子,宋《開寶本草》收入草部。《嘉祐本草》移入木部,雖知生於膚木之上,而不知其乃蟲所造也。膚木,即鹽膚子木也。此木生叢林處者,五、六月有蟲如蟻,食其汁,老則遺種,結小球於葉間,正如蛅嘶之作雀瓮,蠟蟲之作蠟子也。初起甚小,漸漸長堅,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狀圓長不等。初時青綠,久而細黃,綴於枝葉,宛若結成,其殼堅脆,其中空虛,有細蟲如蠛蠓。山人霜降前採取,蒸殺貨之,否則蟲必穿壞,而殼薄且腐矣。皮工造為百藥煎,以染皂色,大為時用。他樹亦有此蟲球,不入藥用,木性殊也。

社會套用

鹽膚木是我國主要經濟樹種,可供製藥和作工業染料的原料。其皮部、種子還可榨油。在園林綠化中,可作為觀葉、觀果的樹種。

植物培植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也能耐一定寒冷和乾旱。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中性或石灰岩的鹼性土壤上都能生長,耐瘠薄,不耐水濕。根系發達,有很強的萌櫱性。
鹽膚木分布廣,適應性強,容易培育,是理想的寄主植物。在自然的條件下,鹽膚木常見成片生長,在溝谷地帶或山地陰坡生長的鹽膚木,樹下比較濕潤,在苔蘚生長,常為發展五倍子生產的最好地方。在人工培植條件下,為了保證五倍子蚜夏季寄主植物,必須在五倍子產地集中種植一定數量的鹽膚木植株。在選擇基地時,要充分考慮到苔蘚分布的地方。苔蘚主要分布於陰濕和地下水源充足地區,因此要具備生長良好的環境條件。

鹽膚子鹽膚木
繁殖方法
可採用種子繁殖或插條繁殖,但時間較長,一般生長2-3年的植株才能放蟲結倍。也可採用野生幼株移栽的方法,當年即可放蟲結倍,效果較好。
1、野生幼苗移栽。
為較快地形成鹽膚木林基地,每年冬末春初季節,在野外連根挖取主莖約2厘米的鹽膚木幼苗,集中栽於苔蘚生長比較濕潤的地方,一般選擇溝谷地帶的坡地(或陰坡,半陰坡),夏季光照時間較短的地方。株行距1.5-2米;定值時宜將頂芽摘除,以防徒長,保持樹型低矮,便於放蟲和採摘五倍子。
鹽膚木幼苗易受蟲害,可在6-8月,蟲癭封口時,及時噴灑農藥消滅害蟲,5月以前禁止噴藥。
2、壓根繁殖法。
此法是將老鹽膚木的鬚根挖出,切成30厘米長一根,在已選好的地方栽置,如樹根大的壓插下去,2-3年就可長大成林,此時要加強管理,要及時澆水,整地除草,越冬防凍。
3、種子育苗移栽法。
鹽膚木苗地應選擇地勢平坦向陽、排水良好,土壤肥力高、管理方便的地方。苗地選好後,進行精細整地,加入有機農家肥埋入土中。用鹽膚木種子育苗移栽,一般在3月播種,其種子表面有一層蠟質,不易透氣透水,影響發芽,因此播種前將種子進行脫蠟處理,可用40℃-50℃溫水加草木灰調成糊狀搓洗種子表面的蠟質;種子放在80℃熱水中浸種24小時,撈出,再將種子與草木灰拌勻攤放,上面蓋草,每天澆水1次,等發芽後再撒播於苗床上。保持苗床濕潤,及時除草,看苗施肥,乾旱時要澆水,以使苗木健壯,根據苗木生長情況,可在翌年進行移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