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池甜瓜

鹽池甜瓜

1998-1999年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區域試驗,平均產量39822.79/h㎡,比對照齊甜1號增產21.15%。 旺源3號鹽池縣甜瓜的主栽品種,又名一窩蜂,早熟品種,植株生長勢較強,果實梨形,果皮淺黃白色,有淺縱棱8-10條,果肉黃白色,質脆,口感清香,瓤黃白色,單果重400-500克,可溶型固形物含量12-15%。 平均單瓜重0.6公斤,大者可達一公斤,畝產2000公斤。

產地環境

鹽池縣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東部、毛烏素沙漠南緣,東鄰陝西定邊縣
鹽池縣拱棚西甜瓜種植
南接甘肅環縣,北靠內蒙鄂托克前旗,西連靈武、同心,屬陝、甘、寧、蒙四省(區)交界地帶,自古就是“西北門戶、關中要衝”,“靈夏肘腋、環慶襟喉”,為邊陲用武之地,系陝甘寧邊區要邑和西北商貿活動的旱碼頭。1978年被國家列為“三北”防護林體系重點縣,2002年率先在全區實行封山禁牧,經過多年的修復與治理,全縣林木覆蓋度達到30%,植被覆蓋度達到68%。 鹽池縣轄區總面積8661.3平方公里,是寧夏面積最大的縣。全縣現轄4鎮、4鄉、98個村民委員會、675個村民小組,1個街道辦事處,9個社區。鹽池是寧夏中部乾旱帶山區縣,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晴天多,降雨少,光能豐富,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7.8℃,冬夏兩季氣候迥異,平均溫差28℃左右,秋冬交節之際,晝夜溫差可達20℃。充足的日照和大溫差,是優質瓜果生產的必備條件。

品種特點

紅城10號

鹽池縣甜瓜的主栽品種,原代號:95-58,是1995年烏蘭浩特市大民
鹽池縣寧蜜2號旱地甜瓜
農業科學研究院以3S為母本,48-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屬中早熟品種,全生育期75天左右,開花至果實成熟28天左右,植株長勢旺,果實闊梨形,成熟時標準單瓜重300-500g,果皮黃白色略帶微綠,表面光滑,外形美觀,商品性好,果肉白色,維生素C含量22.52mg/1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肉厚1.5%,甜脆適口,香味濃郁,植株抗逆性強,抗枯萎病,較抗炭疽病,耐貯運,豐產性好,棚室栽培低溫下坐果率明顯高於同類品種。1998-1999年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區域試驗,平均產量39822.79/h㎡,比對照齊甜1號增產21.15%。2000年東北三省及內蒙古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0140.27/ h㎡,比對照齊甜1號增產20.5%。適宜內蒙古、東北三省、華南、華北等地區露地地膜覆蓋及保護地栽培。

旺源3號

鹽池縣甜瓜的主栽品種,又名一窩蜂,早熟品種,植株生長
鹽池甜瓜
勢較強,果實梨形,果皮淺黃白色,有淺縱棱8-10條,果肉黃白色,質脆,口感清香,瓤黃白色,單果重400-500克,可溶型固形物含量12-15%。子蔓、孫蔓均可坐果,果實不易落蒂,抗逆性較強。平均畝產1500公斤-2000公斤。不易倒瓤,耐儲運,耐低溫,耐弱光,適合保護地栽培。

黃金蜜

鹽池縣甜瓜的主栽品種,薄皮甜瓜雜交一代新品種。早熟,全生育期75—80天,雌花開放至果實成熟21—25天。果實橢圓形,成熟果金黃色,光滑有光澤;果肉白色,肉厚2.3厘米,肉質細脆,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5%。平均單瓜重0.6公斤,大者可達一公斤,畝產2000公斤。

地理標誌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科技服務中心申請對“鹽池甜瓜”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程式和條件,農業部決定於2008年8月31日準予登記。

保護範圍

鹽池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東部,屬鄂爾多斯台地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地處東經106°33′-107°47′,北緯37°04′-38°10′之間。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

國家標準:AGI2008-07-0006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