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橋[化學名詞]

鹽橋[化學名詞]

鹽橋常出現在原電池中,是由瓊脂和飽和氯化鉀或飽和硝酸銨溶液構成的。用來在兩種溶液中轉移電子。

基本信息

作用原理

鹽橋[化學名詞]鹽橋[化學名詞]

在兩種溶液之間插入鹽橋以代替原來的兩種溶液的直接接觸,減免和穩定液接電位(當組成或活度不同的兩種電解質接觸時,在溶液接界處由於正負離子擴散通過界面的離子遷移速度不同造成正負電荷分離而形成雙電層,這樣產生的電位差稱為液體接界擴散電位,簡稱液接電位),使液接電位減至最小以致接近消除。 防止試液中的有害離子擴散到參比電極的內鹽橋溶液中影響其電極電位。

飽和KCl溶液的濃度高達4.2mol·dm-3,當鹽橋插入到濃度不大的兩電解質溶液之間的界面時,產生了兩個接界面,鹽橋中K+和Cl-向外擴散就成為這兩個接界面上離子擴散的主流。由於K+和Cl-的擴散速率相近,使鹽橋與兩個溶液接觸產生的液接電勢均很小,且兩者方向相反,故相互抵消後降至1~2mV。

選擇鹽橋中的電解質的原則是高濃度、正負離子遷移速率接近相等,且不與電池中溶液發生化學反應。常採用KCl、NH4NO3和KNO3的飽和溶液

製備

--------------------------------------------------------------------------------

1.瓊脂-飽和KCl鹽橋:燒杯中加入3g瓊脂和97ml蒸餾水,使用水浴加熱法將瓊脂加熱至完全溶解。然後加入30克KCl充分攪拌,KCl完全溶解後趁熱用滴管或虹吸將此溶液加入已事先彎好的玻璃管中,靜置待瓊脂凝結後便可使用。

多餘的瓊脂-飽和KCl用磨口塞塞好,使用時重新加熱。

若無瓊脂,也可以用棉花將內裝有氯化鉀飽和溶液的U形管兩端塞住來代替鹽橋。

瓊脂-飽和KCl鹽橋不能用於含Ag+、Hg2+等與Cl-作用的例子或含有ClO4-等與K+作用的物質的溶液。

2.3%瓊脂-1mol·dm-3K2SO4鹽橋:適用於與作用的溶液,在該溶液中可使用Hg―Hg2SO4―飽和K2SO4電極。

3.3%瓊脂-1mol·dm-3NaCl或LiCl鹽橋:適用於含高濃度的ClO4-的溶液,在該溶液中可使用汞-甘汞-飽和NaCl或LiCl電極。

4.NH4NO3鹽橋和KNO3鹽橋在許多溶液中都能使用,但它與通常的各種電極無共同離子,因而在共同使用時會改變參考電極的濃度和引入外來離子,從而可能改變參考電極的電勢。另外在含有高濃度的酸、氨的溶液中不能使用瓊脂鹽橋。

5.(1)簡易法

用滴管將飽和KNO3(或NH4NO3)溶液注入U型管中,加滿後用捻緊的濾紙塞緊U型管兩端即可,管中不能存有氣泡。

(2)凝膠法

稱取瓊脂1g放入50mL飽和KNO3溶液中,浸泡片刻,再緩慢加熱至沸騰,待瓊脂全部溶解後稍冷,將洗淨之鹽橋管插入瓊脂溶液中,從管的上口將溶液吸滿(管中不能有氣泡),保持此充滿狀態冷卻到室溫,即凝固成凍膠固定在管內。取出擦淨備用。

相關介紹

鹽橋(慶餘亭拱橋),中河橋樑。始建於宋代,位於慶春路中段,與聯橋相平行。橋上原有惠濟廟,故原名惠濟橋,新建一橋作廟基與舊橋相連,故又名聯橋。宋時,鹽船帶榷(徵稅)於此,因此又稱鹽橋。1984年中、東河改造時廟屋被拆除,慶春路改造時,橋上又修仿古重檐八角的慶餘亭。現橋長12.5米,寬40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