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厭勝錢

鹹豐厭勝錢

鹹豐厭勝錢為清文宗鹹豐年間(1851—1861年)所鑄厭勝錢,也稱壓勝錢、押勝錢。品種多樣,形制不一,多為各式吉語錢。文字內容如“鹹豐萬年”、“大清一統”、“天下太平”等多種,並有背紋游龍戲鳳者,頗精。此外,又仿王莽刀、布鑄制廟宇土梁錢數品,別有韻致。鹹豐厭勝錢多為官爐所鑄,以作內廷賞玩及禮儀之用,亦有民間仿製及後鑄者。存世量極少,收藏家視其為珍品。

簡介

(圖)鹹豐厭勝錢鹹豐厭勝錢

鹹豐厭勝錢,也叫做壓勝錢,也叫押勝錢。壓勝錢,並非流通幣。它起源於西漢,至清末民初都有鑄造。它最初的本義主要是壓邪攘災和喜慶祈福兩大類。到了後來,厭勝錢所指的範圍越來越廣,諸如開爐鎮庫饋贈賞賜、祝福、辟災占卜玩賞、戲作、配飾、生肖等等,都鑄厭勝錢。發展到後來使用範圍越來越廣,按不同的用途,大略可分為紀念、厭勝憑信上樑供養、博奕、吉語、成語、戲作等品類。

鹹豐厭勝錢,是用作吉利品或辟邪物的一種“特種貨幣”。 縱觀歷朝歷代的厭勝錢,各種書法、圖案內容,多是體現當時的禮俗時尚,因此厭勝錢對考察各朝代的政治、民俗、文化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厭勝錢的材質多種多樣,除了銅質,還有金、銀、錫、鉛等材質。厭勝錢的產生、發展與當時社會的諸多方面有很大的關係,它大都反映人們祈求太平盛世的美好願望。因厭勝錢的圖案品種繁多,鑄造工藝多樣,材質各異,因此水平良莠不齊。加上官方也鑄造過不少不作通貨流通的開爐鎮庫、饋贈、賞賜、祝福、玩賞等

(圖)鹹豐厭勝錢鹹豐厭勝錢

花錢。使花錢品類更加豐富。

如今民間花錢遺存不少,其中不乏製作精美之品,對研究宗教史、民俗史、美術史、古建築史、體育史、版畫史等有相當重要的參考價值。

厭勝錢大都是私錢又是迷信的產物,主要因其是非正規貨幣,過去的錢幣學者很少研究,往往只在論著中一語帶過而未作進一步的探討,但實際上厭勝錢流傳很廣、存在時間悠久。同時從厭勝錢的種類鑄工等來看,大都美觀精緻,故厭勝錢也應算是錢幣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它對我們研究當時社會情況、風俗習慣和民間文化藝術等,有著極寶貴的參考價值。

起源

(圖)鹹豐厭勝錢鹹豐厭勝錢

厭勝,典出《漢書·王莽傳》:“莽親之南郊,鑄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銅為之,若北斗,長二尺五寸,欲以厭勝眾兵。”後來“厭勝”演變成了古代方士的一種巫術——厭勝法,當時人們認為運用厭勝法就可以制服他們想要制服的人和物。厭勝法的“厭”讀作ya,據《說文解字》解釋:厭,笮也,今人作壓。所以通常又把厭勝法稱作壓勝法杜甫《石犀行》云:“自古雖有壓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厭勝錢實際上就是人們據厭勝法的本義,為避邪祈福而製造的一種飾物,供佩帶賞玩,厭服邪魅、求取吉祥。

厭勝錢最早起源於漢代,自魏晉南北朝,歷經宋遼金元,厭勝錢得到了全面發展,品種、數量均比前期豐富。到了明清兩代,厭勝錢幣的鑄造和流傳達鼎盛時期,內容幾乎涉及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稱謂更是名目繁多。其形制、銘文、紋飾都達到精美絕倫的境界。

有人認為,厭勝錢的源頭是原始的“冥幣”:古人以為有一種活動在泥土中的鬼怪名“勝”,專門吸食死人的腦髓,使之“二次死亡”不得復活於冥界,因此要有物制約。考古資料表明,在原始公社時期的墓葬中,常有海貝的發現。這種海貝在人們生前便是具有驅邪避害意義的佩飾,死後以之入墓,繼續發揮制服“勝”的作用。這就是“厭勝”的本義。後來,海貝在以物易物的交換中,逐漸從象徵財富的實物轉化成作為一般商品等價物的流通貨幣,則殉葬之貝在“厭勝”的同時,又具有了貨幣的功能,可供死者在冥間使用。從這個意義上講,早期的“冥幣”與“厭勝錢”是二位一體的,但從發展過程考察,仍有先後之別。此後,再分別流變為專供保護棺墓用的“鎮墓錢”和專供死者在冥間使用的陶質或泥質冥幣,即金屬貨幣的代替物。

種類與表象

(圖)鹹豐厭勝錢鹹豐厭勝錢

厭勝錢的種類繁多,表象內容從讚美吉祥到附庸風雅、從婚喪嫁娶到誕辰祝壽、從辟邪除惡到因果報應、從佛教經文到道教符咒、從飛禽走獸到神仙鬼怪、從花草樹木到亭台樓閣、從歷史故事到詩詞曲賦……。可以說,厭勝錢的表象內容幾乎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內容豐富多彩,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

按照厭勝錢的製作工藝,將其劃分為兩大種類,即鏤空品實體品

一、鏤空品

鏤空品厭勝錢形制以圓穿圓孔形為主,鑄工十分精美,紋飾以植物、動物、人物為主題,紋飾變化豐富多彩,極具觀賞性。這類錢的圖案紋飾多飾以花草,所以又稱此類錢為“鏤花錢”和“通花錢”。

1、動物類鏤空錢。紋飾以深受人們喜愛的龍鳳圖案為主,此外還有魚、麒麟、鹿、鶴等。

2、人物類鏤空錢。紋飾常以漁獵、耕作為體裁,繼承了漢代畫像磚上以漁獵、耕作為體裁的遺風,再現當時生活勞作場景。

3、植物類鏤空錢。紋飾常以蔓草、桃花、牡丹等為主要題材,裝飾風格生動巧妙、寓意深遠,如實地反映了民間藝人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遐想。

二、實體品

1、錢文品

錢文品正面有歷代正式流通錢幣上的紀重、紀值、紀年號、紀國號等鑄幣銘文,背面為各種類型的紋飾和圖案龍、龜、蛇、七星、寶劍、僧人等,形制古雅。

2、吉語品

吉語錢是指鑄有“吉利祝詞”的非流通錢幣。錢文都是吉利、祝福的語彙。因民間有寄託心愿和自我安慰的語言兆吉習慣,所以又稱此類錢幣為“口彩錢”。官鑄、民鑄均可見,是厭勝錢幣中鑄量最大、版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品種之一,且廣泛流傳於世。吉語錢多用於社會交往,傳遞感情,表達寄託吉祥,除凶避邪的良好願望和對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吉語品厭勝錢因為種類繁多,按照表現的內容又可分為以下六種:祝壽類如福壽康寧、天下太平等 、仕途類如指日高升、萬里封侯等 、科舉類如五子登科、狀元及第、連中三元等 、生意類如日入千斤、招財進寶、黃金萬兩等 和願望與讚美類如川流不息、龍鳳呈祥等 、撒帳類。這些吉語記錄了歷代百姓固有的生存意識和信仰崇拜,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現象和自身命運的探索,寄託了龍的子孫們的美好理想、心愿和情感。

(圖)鹹豐厭勝錢鹹豐厭勝錢--生肖品

3、生肖品

生肖花錢正面是十二動物生肖圖案、名稱,或配有十二地支文字。背面多為八卦、星官、吉語等相襯。有的一個生肖為一枚,十二枚為一套,有的十二生肖全鑄於同一枚錢上。生肖品花錢內容豐富,形體大小有別,圖形惟妙惟肖。現今一般認為生肖錢始鑄於宋朝,以後歷朝歷代均大量鑄造,尤以清末民國初年為盛。十二生肖錢,是先人們對大自然與人類關係的一種理解,生肖錢戴在身上,保佑平安吉祥,反映了人們追求幸福美滿的一種願望。

4、八卦品

八卦錢面為八卦符,兼書卦文,背多為咒語,也有背飾為神話圖案。另外,有的八卦錢的上郭附捲雲紋或蝙蝠紋掛扣供戴,寓福從天降。八卦錢主要用於鎮宅院、保平安、祛病邪、巫術占卜等。據說八卦錢在清朝道光年間興盛,用於修建殿堂時放置樑上,辟妖邪、祈福祥。自道光至清朝滅亡,民間人們為避兵亂、鎮妖害,在建房時上樑時,也放置八卦錢。清王朝滅亡之後,主要用於巫術占卜了。

5、打馬格品

北宋時期開始盛行起來一種搏戲工具,俗稱“馬錢”,以後歷代民間均有鑄造,品種多樣。有的一面鑄有馬形圖案,一面鑄以馬名,多為歷史上傳說中的名馬;有的一面鑄有騎馬將軍或馬形圖案,一面鑄以將軍姓名或職官名,涉及先秦以來的名將及職官。現今我們所能見到的傳世馬錢大多是宋元時期之物,但後世也有仿鑄。

常見的有北宋的唐將千里背為駿馬圖、趙將廉頗、背將軍騎馬圖、白義、白義為周穆王八駿之一、驊騮。驊騮為周穆王八駿之一、渥窪之馬、背駿馬圖。打馬格錢是中國古代人們文化娛樂生活的反映,是考證某些遊戲活動歷史發展的具體實物資料。

6、神仙佛道品

錢幣上鑄有與道教、佛教相關的人物或咒語。道教表現在鑄造有八仙的名字和圖案,包括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和曹國舅,人物塑造栩栩如生,非常生動。佛教表現在鑄造有“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等文字。

7、異形品

異形品厭勝錢銘文較多為吉語,背以吉祥圖案為裝飾,始鑄於漢代,以後歷朝均有鑄造。形體多樣,形態各異,圖案豐富多姿。主要有腰牌形制類、布形類、連體類、長命鎖形制類、桃形類等等。從以上內容我們不難看出,厭勝錢的種類極其繁雜,表象內容涉及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雖然絕大多數厭勝錢是明清遺物,但我們不能單純從時代的遠近來衡量其自身價值,如同明清官窯瓷器走俏道理一樣。厭勝錢屬於吉祥物,任何一件吉祥物得到人們的青睞,除了其精神上的象徵意義以外,工藝是否精湛、表現內容是否豐富、是否有藝術觀賞性等則是極為重要的條件。厭勝錢正是具備了上述特點,經過二千多年的廣泛使用,愈發受到人們的珍視。

辨別真偽

(圖)鹹豐厭勝錢鹹豐厭勝錢

隨著古錢收藏熱的愈演愈烈,錢幣收藏領域的競爭也變得激烈起來。由於錢幣稀品、奇品存世有限以及受古錢市場的消化、飽和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人開始把收藏的視線拓寬,厭勝錢因其具錢形,亦為藏家青睞,日漸成為收藏新貴。因為厭勝錢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對厭勝錢的研究和收藏,也正是對我國祖先精神世界的一種追求和探索。由於厭勝錢日益稀少,其上升增值空間也極其可觀。厭勝錢開始走俏、市場行情見長,是因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保值功能。因為厭勝錢屬於古代錢幣範疇,錢幣雖是錙銖小器,但亦如青銅器書畫陶瓷一樣,有其自身的文物價值,是不可再生資源。存放時間越長,年代越久,今後升值的機會就越大。

二是欣賞功能。厭勝錢大都鑄工精湛,文字優美,圖案豐富,深受廣大錢幣愛好者的喜歡。因其具有濃郁的傳統風格,因而港台地區、日本、新加坡、歐美錢幣愛好者也很喜歡收藏厭勝錢。

三是研究功能。厭勝錢與古代社會民風、民俗淵源極深,上面的圖案大多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精神理念、宗教信仰,有很深的文化內涵。隨著錢幣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的研究視線和領域也在不斷拓寬,有的已跳出傳統古錢學研究範圍。有不少學者在研究、考證厭勝錢,甚至有的同志已提出“錢幣民俗學”的觀點,認為它是隸屬於錢幣學而又獨樹一幟的新學科。

因為厭勝錢無定製,考證斷代主要依據銅色及花紋圖案。偽品厭勝錢的辨別主要取決於識別者的見識和眼力。從現在錢幣市場上所能見到的偽品厭勝錢情況分析,歷代厭勝錢的仿鑄與作偽主要有兩種方法:

一是用真錢直接翻模。用真錢直接翻模鑄造,這種方法非常簡單,製作起來也比較容易。但是不管真錢的銘文如何清晰,紋飾如何生動,一旦再次翻模,新錢風格總難免有些板滯,此類偽品容易鑑別。真品色澤自然細膩、光亮,文字、圖案清晰,偽品則不然。但如果仿鑄得逼真,就要仔細加以鑑別,在形制、銘文、紋飾相同的情況下,注意銅質、厚重、文字書寫特點、時代風格和特徵。

二是借真錢的拓片或照片仿照制模。用拓片或照片仿照制模鑄造出來的偽品存在四個致命缺陷:一是形制大小有異;二是輕重厚薄有別;三是文字生硬、呆滯;四是花紋圖案不夠生動,缺乏立體感

收藏與鑑賞

(圖)鹹豐厭勝錢鹹豐厭勝錢

中國古代錢幣中有一部分非正式行用的錢幣,它們雖然鑄造成錢幣的形狀,但卻不能行使貨幣的職能,這就是厭勝錢,亦稱為“壓勝錢”。因大多數有花紋圖案、供賞玩,故民間俗稱為“花錢”、“玩錢”。厭勝錢上面的圖案有反映古代民俗的內容,所以又有學者將之稱作“民俗錢”。歷代厭勝錢官方與民間均有鑄造,但大都是民間私鑄。材料一般是、象牙,其中尤以銅質居多。厭勝錢主要用於饋贈、玩賞、配飾、卜卦、辟邪等,種類繁多,形制各異,是中國古代豐富多彩的貨幣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厭勝錢是中國古錢與民風民俗淵源關係的一種體現,上面的圖案多與歷史上的宗教信仰、民間藝術、社會風俗、神秘文化有關,具有很高的收藏和鑑賞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