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制

詞目:形制 拼音:xíng zhì 詞義: 1.謂以有利的地理形勢來制馭天下。 2.形狀;款式。 3.指文學作品的形式、體裁。指構圖。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物體的形狀和構造[shape and structure]

形制古樸

引證詳解

1. 物體的形狀和構造

《隋書·東夷傳·流求國》:“其男子用鳥羽為冠,裝以珠貝,飾以赤毛,形制不同。”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九:“今縣治之南有數叢冢,形制特大,圖經以為 許 氏墓。”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六·超然琅玡二台》:“ 琅邪台 上 秦 碑高數丈,形制甚朴,無趺首。”

南朝 齊 謝赫 《古畫品錄·劉頊》:“用意綿密,畫體簡細,而筆跡困弱,形制單省。”

2. 指構圖。

3. 謂以有利的地理形勢來制馭天下。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願足下急復進兵,收取 滎陽 ,據 敖倉 之粟,塞 成皋 之險,杜大行之道,距蜚狐 之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效實形制之勢,則天下知所歸矣。”

4. 形狀;款式。

漢 王充 《論衡·詰術》:“府廷之內,吏舍比屬,吏舍之形制何殊於宅,吏之居處何異於民?”

《晉書·輿服志》:“皁輪車,駕駟牛,形制猶如犢車。”

宋孔平仲 《續世說·伏侈》:“ 宋 謝靈運 性豪奢,車服鮮麗,衣服多改舊形制。”

葉聖陶 《登雁塔》:“樹蔭之下立著好些個埋葬僧人的小石塔,形制古樸有致。”

5. 指文學作品的形式、體裁。

朱自清 《中國歌謠》:“而關於先民歌謠的形制,亦可由此窺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