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鳳玉

鸞鳳玉

鸞鳳玉,品種又稱:Astrophytummyriostigma科屬:仙人掌[石竹沙漠植物]科、星球屬,拉丁名:Astrophytummyriostigma產地分布:原產墨西哥高原的中部.長大後為柱狀。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0
植株球形,老株變為細長筒狀。球體直徑10~20厘米,有3~9條明顯的棱,多數為5棱。棱上的刺座無刺,但有褐色綿毛。球體灰白色密被白色星狀毛或小鱗片。花朵著生在球體頂部的刺座上,漏斗形,黃色或有紅心。三棱的“三角鸞鳳玉”較稀有名貴,四棱的“四角鸞鳳玉”也稱四方玉,四條闊棱均勻對稱,也很有趣。
植株單生,初始圓球形,後長成圓柱狀,直徑16-18厘米。高達50-60厘米,具5個脊較高的棱,球體呈對稱五星狀,大型球可增至6-8棱。灰青綠色的球體上密被細小的白色星點。春季至夏季頂生漏斗狀橙黃色花,花徑4-5厘米。

分布範圍

原產墨西哥高原的中部。

生長環境

0
鸞鳳玉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有一定的耐寒性,耐乾旱,稍耐半陰,也耐強光,怕水澇。生長期給予充足的光照,若光照不足會使植株表面的白色星點減退,紅葉鸞鳳玉的紅色變淡。相對而言,純綠色的碧琉璃型鸞鳳玉稍耐陰,但如果長期光照不足也會使肉質莖變細,影響觀賞。生長適溫為18~25℃,冬季溫度不低於5℃。

繁殖方法

鸞鳳玉養護通常均採用扦插繁殖,除盛夏酷暑多濕期外,全年均可操作,很容易成活,而以春秋季節最為適合。一般在盛花期後,結合整形修剪,選取當年生健壯枝條作插穗一節葉片去掉,插入素沙、等鬆散的質中。保溫保濕,疏蔭,即可生根,及時分栽,鸞鳳玉翌年即可開花。

栽培技術

0
1、土壤:鸞鳳玉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範圍內均能正常生長,栽培上為保證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宜選擇保肥、保水力強的肥沃壤土種植。
2、溫度:鸞鳳玉喜溫和濕潤氣候與通風良好的環境條件,高溫時節應避狂風宜放陰涼通風環境,以防病蟲為害。秋末天冷時應把盆株移入室內培育,使之充分接受光照,並重新整枝修剪開花後的植株。
3、施肥:鸞鳳玉對肥料的需求不大,生長季節,每月施一次稀薄的肥水,寧淡勿濃。冬季僅能保持室溫,就需停止施肥,盆土稍乾,使植株能夠安全越冬。
4、澆水:鸞鳳玉從植株扥小苗開始小水勤澆,尤其是在高溫乾燥的天氣,注意保持盆土的濕潤。另外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不要直接將水澆到小球上面,以免小球灼傷出現斑點。

主要價值

0
鸞鳳玉是仙人掌科星球屬的著名代表種,原產美國德克薩斯州。鸞鳳玉可以進行一定的屬間雜交,並且原種變異類型很多。部分國家在這兩個品種的育種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日本選育的“超兜、山本兜、龜甲兜、花園兜”以及“恩冢鸞鳳玉、紅葉鸞鳳玉”等等,我國選育的“兜錦、壁方玉”等。
由此可見其園藝價值較高,觀賞價值同樣較高,是植物園和多肉植物愛好者熱衷收集的珍品。由於這類植物繁殖係數很低,且變異性較大,保存各種園藝品種很不容易。採用組織培養法可能是解決星球和鸞鳳玉的各個園藝品種繁殖和種質保存的有效途徑,同時也具有保護瀕危植物的意義。中國國內外未見這種植物組培成功的報導。

品種分類

0
本種的栽培變種較多,主要有白雲鸞鳳玉:球體上白色星狀毛或小鱗片不規則分布,呈雲片狀。螺鏇鸞鳳玉:球體五棱至十棱,呈螺鏇狀,花大,黃色紅心。同屬的有星球(兜)(A.asterias),植株扇球形,球體具8條淺棱,刺座無刺,但具有白色綿毛。花黃色,紅心。白雲星球(A.asterias var.pulbescente),又名白雲兜,是星球(兜)的一個變種。球體扁球狀,直徑10厘米,綠色至灰綠色。無刺,棱通常為8,罕6~10,棱脊平緩。刺座著生於棱中間,由厚厚的氈毛組成。棱的其餘部分分布極多叢捲毛,這些叢捲毛連線為不規則的片狀。花黃色,長約3厘米,直徑6.5厘米,喉部紅色,花瓣中間略呈紅色。本種原產墨西哥和美國的德克薩斯。
相似種:除白鸞鳳玉外,還有塔毛利帕斯鸞鳳玉和波托西鸞鳳玉兩個變種。園藝種、雜交種非常多,除棱數變化外,還有無星的琉璃型和星點大而密的恩冢型。目前恩冢鸞鳳玉深受我國愛好者歡迎。此外三角鸞鳳玉和碧方玉等也是傳統的名種。

鸞鳳玉養護

1
鸞鳳玉通常均採用扦插繁殖。除盛夏酷暑多濕期外,全年均可操作,很容易成活,而以春秋季節最為適合。一般在盛花期後,結合整形修剪,選取當年生健壯枝條作插穗一節葉片去掉,插入素沙、等鬆散的質中。保溫保濕,疏蔭,即可生根,及時分栽,鸞鳳玉翌年即可開花。
鸞鳳玉頂端具短尖,楔形,全緣。基部多分枝,有短粗毛。全緣。鸞鳳玉穗狀花序下垂,外有短毛,唇形,上唇全緣或稍裂,下唇淺裂。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穗生。扦插後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包起來;扦插後溫,給插穗進行噴,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待根出後,再逐步移去種子吸水。
對於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鸞鳳玉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覆蓋然後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讓水慢慢地浸上來。對於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晴天時濕度:扦插後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插穗生喜溫和濕潤氣候與通風良好的環境條件。其生長最為適宜。高溫時節應避狂風宜放陰涼通風環境,以防病蟲為害。秋涼後可見。秋末天冷時應把盆株移入室內培育,使之充分接受光照,並重新整枝修剪開花後的植株。管理植株能繼續抽蕾開花。如冬季僅能保持室溫,就需停止施肥,盆土稍乾,使植株能夠安全越冬。具有耐寒力,均作溫室盆栽,蝦花疏鬆肥沃透水透氣良好的沙質壤土。盆栽用土。更適合孕蕾開花。
6
鸞鳳玉是同一種植物種子等植物學狀及都極為相似,只是鸞鳳玉相互抱合形成一個扁球形或圓球形的球莖。成熟時,成為主要部分,而細葉及葉柄往往是在植株較嫩的時候才茴香肥厚的葉鞘部鮮嫩質脆,,一般。鸞鳳玉是一種很受定植後90天部分單球重達到。發芽期從種子吸水、萌動到發芽需幼苗期幼苗第一片真葉展開到第五至六片真葉。葉叢期從第五片真葉開始到葉鞘肥結實,整個生殖生長期約需。冷鸞鳳玉涼的氣候條件,但適應性廣泛,耐寒、耐熱力均強,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生長適溫,超過。茴香喜冷涼氣候,過高或過低都將影響生長和品質。苗期能耐。整個過程尤其在苗期及葉鞘,要空氣相對濕度和濕潤的土壤旱。鸞鳳玉屬植物,全過程都需要充足可促進花芽形成,在通過春化階段後在長日照高溫條件下開花結實。鸞鳳玉,頂端殘留有突起的,有時有細小的果梗。分果圓形,背面有縱棱,接合面較寬。背面茴香氣,味微甜、辛。果圓形。茴香溫和氣候條件下生,鸞鳳玉耐寒耐熱力均較強苗期對要求,有利於壯苗的形成。
鸞鳳玉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範圍內均能正常生長。栽培上為保證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宜選擇保肥、保水力強的肥沃壤土種植。圓球形類型株高無大差異,但形更緊實,顏色略淡。外形似拳頭,鞘短縮明顯,抱合緊,不僅左右兩側膨大,前後也有明顯的膨大,但外層葉鞘常常緊貼地面。如遇低溫高濕天氣極易。育苗期正處於氣候炎熱的季節,應選擇四面通風,排水條件好,灌水方便的場地,做好防雨降溫。土中,拌勻,靶平;然後開溝將種子均勻的撒進溝內,然後覆土澆水。出苗後進行間苗,間隔2~3厘米留1株無病的健壯苗,苗期應小水勤澆,保持土壤見乾見濕,定植前澆1次透水,切方,囤苗。時定植。
播種繁殖,淺盆播種,播前土壤進行消毒,播後覆土,並用浸水法吸水,後蓋上玻璃,放在光線明亮的半陰處,保溫20-24℃,8-10天可出苗。小苗宜群栽養護,經常移栽,苗期管理應保持盆土濕潤而不積水,防止過於乾旱,要注意及時清除盆上表面的青苔,否則影響小苗生長,重則爛根死亡,並要避免強光暴曬。春季開花,黃色,花徑4-6厘米,果實小、橄欖形,果實成熟,及時採收。
嫁接繁殖,砧木用三棱箭、草球等仙人掌科植物中長勢較為強健的種類,以平接的方法進行。嫁接後的植株放在通風良好的半陰處養護,注意傷口不要進水,更不能淋雨,10天后,傷口會癒合,植株開始生長,才可進行正常管理。等嫁接的植株長大後,可將其切下,進行扦插,使其長出自己的根系,這樣就能培育出一株優美的標本球。

培養繁殖

1、培養條件
(1)啟動培養基:MS+KT1mg·L-1(單位下同)+2,4-D1;
(2)分化培養基:MS+6BA1+KT2;
(3)增殖培養基:MS+6BA0.5+KT0.5+NAA0.1;
(4)復壯與生根培養基:1/2MS+NAA0.1。
以上培養基均加入3%蔗糖,0.7%瓊脂,pH5.8,培養的溫度為
(25±2)℃,光照8h·d-1,光照度為2000lx。
【繁殖及栽培】播種繁殖。基質與管理方法同金琥。
2、生長與分化情況
(1)無菌材料的獲得將實生苗剪去根部,風乾傷口,經流水沖洗1 h,1%新潔爾滅浸洗20min,無菌水沖洗3次,0.1%HgCl2溶液(加入0.05%Tween20)15min,無菌水再沖洗7~8次。將消毒的材料置於無菌濾紙上,每個實生苗橫切3刀,十字縱切2刀,即成外植體,這樣可以保證每塊外植體都具有髓部和表皮。
(2)啟動培養將鸞鳳玉的外植體接入啟動培養基(1),5d後傷口截面膨大,形成一薄層黃綠色疏鬆的雪花狀愈傷組織,增殖速度較快;20d後可見愈傷組織發生改變,從表皮形成綠色的愈傷組織,而從近髓部產生白色愈傷組織。將形成的愈傷組織轉於相同的培養基,可大量增殖,綠色愈傷組織可以分化為綠色和白色兩種愈傷組織,而白色愈傷組織只能形成大量單一的白色愈傷組織。
(3)分化培養將上述培養物轉入分化培養基(2)中,愈傷組織繼續生長,20d後綠色愈傷組織上形成許多濃綠色小點,繼而形成綠色球狀小體(GCB),再經過10d後能形成大量典型的子球。而白色愈傷組織僅僅是快速生長,不見分化和轉綠。
(4)芽的增殖將上述分化出的小球轉入增殖培養基(3)。大約10d後每個小球的刺座都有子球產生,30d後形成一團群生的子球。將每個小球分開作繼代培養後,增殖速度較快,小球基部有極少愈傷組織形成,同時大約50%的小球有10~15條很細的鬚根生成,且有壯苗效果。繼代時間以30d左右一次較好,此時小球的增殖係數可達到6~8倍,這樣得到的小球生長情況良好,部分生根的叢生球可直接出瓶。

(5)壯苗與生根 在增殖培養基(3)上得到的子球很多未生根。將這些未生根的小球進行適當的分離後轉入生根培養基(4)中進行培養。1個月左右,可使小球生根並長得較大。在轉入生根培養基後,需要增大光照強度到3000
lx,最好使用散射陽光,生根率90%以上,部分生根的小球產生類似實生苗樣的粗大直根。

(6)移栽採用蛭石:珍珠岩:草木灰=3:2:1的混合基質,經高壓滅菌後裝入苗缽,距頂端大約5cm。將開口煉苗2d的出瓶苗取出均勻植入基質中,適當保濕。用低濃度的多菌靈溶液澆灌,散射光照射。3周后可見小球生長,成活率大於95%,定植2個月後每株苗可以產生很多根系,生長速度較快。
另外,可以直接將瓶中的子球進行類似實生苗的早期嫁接,砧木採用一年生量天尺或者袖浦柱,2周后可見生長,鸞鳳玉的生長速度較快。早期嫁接後的瓶苗與實生苗生長速度都很快,區別是瓶苗沒有實生苗嫁接後殘留的典型地下莖。

影響生態

鸞鳳玉屬瀕危野生植物,可能對我國生態環境和生態平衡造成危害。

國內法律

鸞鳳玉是我國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之一,並且禁止攜帶、郵寄活體植物入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