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寄情

鷓鴣天·寄情,詞牌名。

詩詞

鷓鴣天·寄情
李呂
臉上殘霞酒半消,晚妝勻罷卻無聊。
金泥帳小教誰共?
銀字笙寒懶更調。
人悄悄,漏迢迢。
瑣窗虛度可憐宵。
一從恨滿丁香結,幾度春深豆蔻梢。
李呂詞作鑑賞

簡介

此詞認妍麗之筆寫絲幽閨春夜的情思,明艷嫵媚,尤覺動人,頗有晏幾道的風姿
起二句,寫入夜後的情景。醉意初消,閨中人臉上的暈紅漸褪;她晚妝勻罷,感到百無聊賴了。“臉上”句,猶小晏《木蘭花》詞“臉邊霞散酒初醒”意。“霞”,指臉頰因酒力而透出了紅暈。由於“無聊”,才要喝酒,而醉後初醒、更覺無聊。縱使重理殘妝,又有何意緒?於此輕點一筆。“金泥”二句,補足“無聊”之意。“金泥帳”,用金粉塗飾的床帳:“銀字笙”,笙上以銀字標明音色的高低,故稱。白居易《南園試小樂》詩:“高調管色吹銀字,慢拽歌詞唱《渭城》。”“金泥”句,寫閨人獨處寂寞無侶之恨。一“小”字,入木三分。帳小而無人與共,自怨自艾,實為下片“瑣窗”句作鋪墊。“笙寒”,笙為簧管類樂器,簧片須烘暖後發音方能圓正。簧片既冷,又懶得去烤熱它,重新吹秦,蓋因賞音之人不在也。兩句極寫女子索居寥落的情態。
過片兩句,運筆入虛。全仿小晏《鷓鴣天》“春悄悄,夜迢迢”句式。黑夜,總是那么漫長,靜聽著迢迢漏聲,孤獨的人閉置在瑣窗之內,無人相伴,又辜負了一個美好的春宵!“瑣窗”句,用唐詩“徘徊花上月,虛度可憐宵”(見《太平廣記》),概括為全詞主旨所在。下片三句,順筆寫來,豪不著力。末二句忽作轉折,點出題面“寄情”之意。“一從恨滿丁香結,幾度春深豆蔻梢”,情酣意滿,餘韻不盡。“丁香結”,指丁香緘結未開的花蕾。李商隱《代贈二首》之一:“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以丁香之“結”,喻心情鬱結不開,愁恨滿腹。“豆蔻梢”,語本杜牧《贈別二首》之一:“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生於嶺南,其苗如蘆,其葉如姜,花作穗,嫩葉卷之而生,微帶紅色,葉展花開。南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稱為“含胎花”。杜牧詩中用以比喻“娉娉裊裊”的美女。本詞中亦以“丁香”、“豆蔻”設喻。上句謂女子自與情人別後,終日牽擺,以至相思成災,無法解脫。下句謂一別數年,虛度了多少個春宵,也辜負了多少美好的年華,比“瑣窗”句更深一層,對別後之“恨”作了整體性的描述。“丁香結”與“豆蔻梢”,均唐人詩語,詞人信手拈來,合用在一起,渾如己出,十分精妙,留給讀者完整、鮮明生動的形象。末句意境尤美,含蘊無盡。形象。末句意境尤美,含蘊無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