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頂蘭屬

鶴頂蘭屬

鶴頂蘭屬,屬於蘭目蘭科,約50種。成員為陸生蘭,較高大,有莖或莖變為短的假鱗莖狀,具數枚葉;葉大,具摺扇狀脈,花大而美麗;花瓣與萼片近相似或後者較寬。分布於熱帶非洲、亞洲至大洋洲。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屬中文名:鶴頂蘭屬鶴頂蘭

鶴頂蘭
屬拉丁名:Phaius

科中文名:蘭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亞綱中文名:百合綱
亞綱拉丁名:Liliopsida
物種種: 全球約50種,我國有8種
分布產地:分布於熱帶非洲亞洲大洋洲,我國產東南部至西南部
栽種方式:常見栽培,為南部庭園觀賞植物。

形態特徵

地生草本。根圓柱形,粗壯,長而彎曲,密被淡灰色絨毛。假鱗莖叢生,長或短,具少至多數節,常被鞘。葉大,數枚,互生於假鱗莖上部,基部收狹為柄並下延為長鞘,具摺扇狀脈,乾後變靛藍色;葉鞘緊抱於莖或互相套迭而形成假莖。花葶1-2個,側生於假鱗莖節上或從葉腋中發出,高於或低於葉層;花序柄疏被少數鞘;總狀花序疏生少數或密生多數花;花苞片大,早落或宿存;花通常大,美麗;萼片和花瓣近等大;唇瓣基部貼生於蕊柱基部,與蕊柱分離或與蕊柱基部上方的蕊柱翅多少合生,具短距或無距,近3裂或不裂,兩側圍抱蕊柱;蕊柱長而粗壯,上端擴大,兩側具翅;蕊喙大或有時不明顯,不裂;柱頭側生;花葯2室;花粉團8個,蠟質,每4個為一群,附著於1個粘質物上。

由來及歷史

鶴頂蘭屬(PhaiusLour.)於1790年創立,其拉丁名的含意是深顏色的花朵,其實鶴頂蘭屬的花朵不乏鮮艷的顏色。鶴頂蘭的栽培歷史已經有200多年了,1778年歐洲人從中國引入第一株鶴頂蘭後,在西方就開始了對鶴頂蘭連續不斷地研究和培育。

本科概述

地生、附生或較少為腐生草本,極罕為攀援藤本;地生與腐生種類常有塊莖或肥厚的根狀莖,附生種類常有由莖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質假鱗莖。葉基生或莖生,後者通常互生或生於假鱗莖頂端或近頂端處,扁平或有時圓柱形或兩側壓扁,基部具或不具關節。花葶或花序頂生或側生;花常排列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少有為縮短的頭狀花序或減退為單花,兩性,通常兩側對稱;花被片6,2輪;萼片離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態常有較大的特化,明顯不同於2枚側生花瓣,稱唇瓣,唇瓣由於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轉或90°彎曲,常處於下方(遠軸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側膜胎座,較少3室而具中軸胎座;除子房外整個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狀體,稱蕊柱;蕊柱頂端一般具藥床和1個花葯,腹面有1個柱頭穴,柱頭與花葯之間有1個舌狀器官,稱蕊喙(源自柱頭上裂片),極罕具2—3枚花葯(雄蕊)、2個隆起的柱頭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時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狀,稱蕊柱足,此時2枚側萼片基部常著生於蕊柱足上,形成囊狀結構,稱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團塊,稱花粉團,花粉團的一端常變成柄狀物,稱花粉團柄;花粉團柄連線於由蕊喙的一部分變成固態粘塊即粘盤上,有時粘盤還有柄狀附屬物,稱粘盤柄;花粉團、花粉團柄、粘盤柄和粘盤連線在一起,稱花粉塊,但有的花粉塊不具花粉團柄或粘盤柄,有的不具粘盤而只有粘質團。果實通常為蒴果,較少呈莢果狀,具極多種子。種子細小,無胚乳,種皮常在兩端延長成翅狀。科的模式屬:OrchisL.全科約有700屬20000種,產全球熱帶地區和亞熱帶地區,少數種類也見於溫帶地區。我國有171屬1247種以及許多亞種、變種和變型。

所有物種

斑葉鶴頂蘭 長莖鶴頂蘭 大花鶴頂蘭 海南鶴頂蘭 鶴頂蘭屬 黃花鶴頂蘭 文山鶴頂蘭 仙筆鶴頂蘭
紫花鶴頂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