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窯

鶴壁窯

鶴壁窯是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民間瓷窯場之一。位於今河南省鶴壁市,故稱鶴壁窯,亦有稱鶴壁瓷窯。始燒於晚唐,歷宋、金而終於元代。歷經500餘年才逐漸衰退。瓷窯全盛時期面積約有84萬平方米,呈現出“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的燒造盛況。唐代時燒白釉刻瓷、黃釉刻瓷、黑釉刻瓷、鶴壁鈞瓷等。 它創造性的將中國繪畫以線描寫意的技法,生動的將花卉、人物、鳥獸、蟲魚、山水繪製在瓷器上,而且富有情趣,開創了我國瓷器彩繪的新紀元,成為當時北方民窯陶瓷藝術的主流派。這一成就可與五大官窯瓷器比肩抗衡,爭美比艷,後因戰亂大批窯工南遷,為宋以後南方景德鎮的青花瓷發展奠定了基礎。 現代鶴壁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學昆的鶴壁窯瓷器,不僅融合了傳統的工藝技法,更注重現代人生活的需求,並賦予其新的藝術魅力。 鶴壁窯藝術會館坐落於鶴壁迎賓館二樓,由鶴壁窯瓷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國內最大的鶴壁窯主體展館,館內集鶴壁窯文物收藏陳列,現代藝術精品展銷,鶴壁窯學術文化交流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文化聖地,標誌著現代鶴壁窯藝術的新延續......

概述

鶴壁窯工藝品種類繁多,又經千餘年的變化變遷。凡民間所需用品:餐茶酒具、缸盆碗盤、燈爐枕壇、瓶壺杯盞、文具玩具、彩塑神仙,應有盡有,實用美觀,現主產區在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石林鎮西寺台一帶。
鶴壁窯工藝美術陶瓷製品有著獨特的裝飾陶瓷工藝方法,近千年間它創造出七十餘種不同工藝方法裝飾陶瓷工藝方法與技法。其主要技法有白刻白剔劃、黑釉刻劃黑剔劃、珠地刻劃花、色泥刻劃花、紅綠彩繪、青花彩繪,還有大寫意的黑白花、鐵繡花彩繪,形成黑白分明的藝術特徵,具有獨特的地方風格。鶴壁窯在宋代較早地採用毛筆繪畫來裝飾陶瓷工藝品。使鶴壁窯製品的畫面內容更加豐富,花鳥魚蟲、人物山水、民俗風物、時事典故、詩詞曲賦、戲曲故事,無不涉入,畫面內容,豐實鮮活,記錄了我國各個時代極其珍貴的民俗民風及藝術資料和信息,成為研究中華民族民俗文化藝術的詳實資料。
鶴壁窯民間陶瓷工藝美術陶瓷以其簡潔的裝飾風格、優雅的民族民間色彩、落落大方實用大度的爽朗構圖、瀟灑而又美觀的圖案,裝飾味道十足,黑白對比強烈,散發出濃郁的東方藝術風韻,華夏北方民族的民間民俗情調,閃爍著民間藝人的智慧火花與藝術結晶。
鶴壁窯制瓷工藝,在陶瓷史上曾做出過重大的貢獻,當青瓷轉向白瓷生產工藝變化的唐代之後,創造在白瓷上大量裝飾陶瓷的工藝方法,開創了釉上彩繪技術(紅綠彩)及釉下彩繪技術(鐵繡花)的廣泛套用,它早年奠定下其工藝技術流程延用至今;它的釉下彩技術在宋代成熟,而景德鎮在元代才有釉下青花生產(早約三百年),更重要的是在裝飾美學上,鶴壁窯奠定下彩繪陶瓷基本的藝術格律,宋紅綠彩誕生於大金時代,而景德鎮至明代才有釉上彩色瓷器的生產(這種技能早於景德鎮五百餘年)足見鶴壁窯陶瓷在世界陶瓷史上的影響。
鶴壁窯器古樸大方,畫面寫意豪放,器形變化多樣,深為各國人民喜愛和收藏,在日本被視為國寶,在歐美各國博物館鶴壁窯器均被重點陳設和收藏,在中國更是眾多博物館和個人收藏的熱點。鶴壁窯以廣大民眾智慧,以敢為天下先的創造精神,書寫了世界陶瓷史不可磨滅的光輝一頁,展現了陶瓷藝術歷史與現代的輝煌。

類別

唐代燒白、黃、黑瓷;宋、金、元時期除燒白地黑花瓷外,還有白釉劃花、褐黃釉刻花及鈞窯系青瓷,很多產品及風格與磁州窯相似。白地黑花彩烏黑光亮;褐黃釉刻花最富代表性,有鵝、蓮花與兔吃草等紋飾,在紋內敷一層薄薄的白化妝土,然後施釉,在深褐色地上托出褐黃色紋樣,具有特殊風格。白釉劃花大碗與磁州窯風格相同,碗心有5個長條狀支燒痕。盆口徑一般都在40厘米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