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

鵲橋仙

鵲橋仙,詞牌名。亦稱《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最初是詠牛郎織女在七夕藉鵲橋相會故事的,故名。因歐陽修的“鵲迎橋路接天津”得名。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兩仄韻,一韻到底。前後句首兩句要求對仗。

基本信息

簡介

鵲橋仙鵲橋仙
鵲橋仙又名《廣寒秋》《秦樓月》《梅已謝》《蕙香囊》、《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等。雙調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同。上下片三、五各兩韻。首二句多作四字對句。第五句七字,上三下四。亦有上下片各四仄韻,首二句均入韻,

特點

雙調五十六字,仄韻。秦觀所作詠七夕一闋,有“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句,故又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又一體,雙調八十八字,仄韻。

屬南曲仙呂宮。字句格律與牌五十六體半闋同。用作引子。

由來

牛郎織女牛郎織女

《風俗記》:“七夕,織女當渡河,使鵲為橋。”因取以為曲名,以詠牛郎織女相會事。
《樂章集》入“歇指調”,較一般所用多三十二字。茲以《淮海詞》為準。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亦有上下片各四仄韻者。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韻)。(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韻)。(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韻)。

例詞賞析

鵲橋仙 秦觀

鵲橋會鵲橋會

纖雲弄巧②,飛星傳恨③,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④,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⑤!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⑥!

注釋

①鵲橋仙:此調有兩體,五十六字者始自歐陽修,因其詞中有“迎橋路接天津”句,取以為名;八十八字者始於柳永。此調多詠七夕。
②纖雲句:絲絲雲彩編織出許多奇巧形態,暗示這是乞巧節。
③飛星句:作者想像被銀河阻隔的牛郎、織女二星,閃現出離愁別恨的樣子。
④金風:秋風。玉露:晶瑩如玉的露珠,指秋露。
⑤忍顧:不忍心回頭看。
⑥朝朝暮暮:日日夜夜。這裡指日夜相聚

賞析

牛郎織女圖牛郎織女圖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悽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人。為蘇(軾)門四學士之一。著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詞》一卷。是婉約詞人中一大家。

鵲橋仙 陸游其一

常啼杜宇常啼杜宇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賞析

夢中還是從戎南鄭的邊城角聲,醒來卻是聞羈旅成都的杜鵑啼鳴。"千里曜戈甲"的壯景,由此破碎為茅檐孤燈的暗夜;那"氣吞殘虜"的雄懷,又何堪臨對這春晚的"連江風雨"?杜鵑是蜀中望帝的化身,它的啼鳴,似乎總在提醒羈人“歸去”。但放翁的志向,本就在“欲傾天上銀河水,淨洗關中胡虜塵”,他也曾在詩中再三申訴:“四方男兒事,不敢恨飄零。”那么,這"故山"就不應只指故鄉山陰,當還包含了半壁液淪落的故國河山。而半世飄然的"羈旅",更還伴和著“老卻英雄似等閒”的無限悲慨了。

鵲橋仙 陸游其二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台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賞析
陸游這首詞表面上是寫漁父,實際上是作者自己詠懷之作。他寫漁父的生活與心情,正是寫自己的生活與心情。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是漁父的生活環境。“家在釣台西住”,這裡借用了嚴光不應漢光武的徵召,獨自披羊裘釣於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來喻漁父的心情近似嚴光。上片結句說,漁父雖以賣魚為生,但是他遠遠地避開爭利的市場。賣魚還生怕走近城門,當然就更不肯向紅塵深處追逐名利了。以此來表現漁父並不熱衷於追逐名利,只求悠閒、自在。
下片頭三句寫漁父在潮生時出去打魚,在潮平時系纜,在潮落時歸家。生活規律和自然規律相適應,並無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樣沽名釣譽,利令智昏。最後兩句承上片“釣台”兩句,說嚴光還不免有求名之心,這從他披羊裘垂釣上可看出來。宋人有一首詠嚴光的詩說:“一著羊裘便有心,虛名留得到如今。當時若著蓑衣去,煙水茫茫何處尋。”也是說嚴光雖拒絕光武徵召,但還有求名心。陸游因此覺得:“無名”的“漁父”比嚴光還要清高。
這詞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頭三句寫生活,後兩句寫心情,但深淺不同。上片結尾說自己心情近似嚴光,下片結尾卻把嚴光也否定了。文人詞中寫漁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張志和的《漁父》,後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漁父詞,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實。
陸游這首詞,論思想內容,可以說在張志和等諸人之上。顯而易見,這詞是諷刺當時那些被名牽利絆的俗人的。我們不可錯會他的寫作意圖,簡單地認為它是消極的、逃避現實的作品
陸游另有一首《鵲橋仙》詞:“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一半取封候,獨去作、江邊漁父。輕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斷苹洲煙雨。鏡湖元自屬閒人,又何必、官家賜與!”也是寫漁父的。它上片所寫的大概是他四十八歲那一年在漢中的軍旅生活。而這首詞可能是作者在王炎幕府經略中原事業夭折以後,回到山陰故鄉時作的。兩首詞同調、同韻,都是寫他自己晚年英雄失志的感慨,決不是張志和《漁父》那種恬淡、閒適的隱士心情。讀這道詞時,應該注意他這個創作背景和創作心情。

鵲橋仙 吳潛

扁舟昨泊,危亭孤嘯,目斷閒雲千里。 前山急雨過溪來,盡洗卻、人間暑氣。
暮鴉木末,落鳧天際,都是一團秋意。 痴兒騃女賀新涼,也不道、西風又起。
【鑑賞】
宦海中的沉浮,恰如海的潮漲潮落,永無停息。
尤其是在調遷頻繁卻無法擔當大任、壯志難酬時,其落寞的心情更為沉重。此詞抒寫的就是宦海浮沉的落寞心情。
起筆三句敘事:扁舟昨天剛停泊,今天就來到高亭上,極目遠望千里閒雲。“閒雲”也顯出一股輕鬆之感。但是,他畢竟是來散心的,以解胸中鬱悶,“孤”字見出他的孤獨感,“目斷閒雲千里”也隱約透出念遠、懷鄉之意。作者的心情並不那么閒適,而較為複雜,有如夏末秋初的黃昏那和著涼意的熱燥,使人並不好受。
“前山急雨過溪來,盡洗卻、人間暑氣”。天順人意,降下一陣好雨!將那熱燥一洗而空,仿佛人世間的一切塵垢連同自己那些莫名的煩悶也一洗而空。此詞的“前山急雨過溪來”又加之“盡洗卻”,這樣的心情表現得更為痛快。此時他的愁悶似乎散去了,他得到了很大的滿足。
過片寫雨後情景。“暮鴉木末,落鳧天際,都是一團秋意。”極目秋景一片高遠,可是,暮色寒鴉卻不無一種惆悵的意味,作者遂以“一團”來形容這秋意。“一團”,即憂絲難理,煩躁中難堪的心境,委婉地表現出來。所以下面說:“痴兒騃女賀新涼,也不道、西風又起。”新秋的涼爽是可喜的,可是在不知不覺間,西風起了,節序便又推移了。這句是從蘇軾《洞仙歌》:“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轉化而來。表達出作者此時的情緒底蘊:他是在感嘆似水的流年。以“痴區騃女”作反襯,益發顯得悲涼。
柳宗元貶謫永州,寫了一首詩叫《南澗中題》,蘇軾謂此詩憂中有樂,樂中有憂。終歸還是憂。詩云:“秋氣集南澗,獨游亭午時。迴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又云:“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鵲橋仙》中所表現的情緒雖然沒有那么沉重,但節奏是相似的:憂中求樂,樂中有憂,樂盡憂來,心情雖一時得以開解,但終歸抵擋不了憂愁的糾纏。這是一個欲有作為的士大夫在那不安定的調遷頻繁的仕途中,所特有的心態。作者在不少詞中寫這種情況,感嘆著“歲月盡拋塵土裡”(《糖多令》)、“萬事悠悠付寒暑”(《青玉案》)、“江湖自古多流落”( 《滿江紅》 )。讀了那些詞,回頭再讀這篇作品,對其思想感情能有個較切實的把握。

中國詞牌名

詞牌名知識介紹

介紹詞牌名的來由、詞譜和其他一些相關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