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養殖

鵪鶉養殖

鵪鶉是一種食用很強的家禽,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蛋白質食物--鵪鶉肉和鵪鶉蛋,被人們加工成各種各樣的食品在市場中出售,是最受人們喜愛的食品之一,鵪鶉蛋、肉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膽固醇含量低,鵪鶉肉細嫩,胺基酸豐富,並且還具有很多的藥用價值,是國內一致公認的珍貴食品和滋補品,具有動物人參之稱。人工飼養鵪鶉在國內外多採用自製電孵器,其外殼和平箱孵化器,結構進行了改進,熱源採用電源,用電爐絲加熱,用電子繼電器連線電接點溫度計,自動控制溫度,自製電孵器操作方便,效果很好。

基本信息

簡介

鵪鶉養殖鵪鶉養殖
鵪鶉是雉科中體形較小的一種。野生鵪鶉尾短翅長而尖,上體有黑色和棕色斑相間雜,具有淺黃色羽乾紋,下體灰白色,頰和喉部赤褐色,嘴沿灰色,謝淡黃色。雌鳥與雄鳥顏色相似,分布廣泛於中國四川黑龍江吉林、遼寧、青海、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雲南、福建、廣東等地。

鵪鶉用途

鵪鶉是一種食用很強的家禽,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蛋白質食物--鵪鶉肉和鵪鶉蛋,被人們加工成各種各樣的食品在市場中出售,是最受人們喜愛的食品之一,鵪鶉蛋、肉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膽固醇含量低,鵪鶉肉細嫩,胺基酸豐富,並且還具有很多的藥用價值。是國內一致公認的珍貴食品和滋補品,具有動物人參之稱。

經濟效益

鵪鶉抗病力強,耗料少,40日齡左右開產平均蛋重12克--13克,料旦比2.5:1至2.7:1,成鶉重量達150克左右,每年平均產蛋率達85%--90%,飼料成本低,占地面積小,見效快,好管理,好飼養。成鶉每隻耗料4錢,飼養效率高,在籠養條件下,每3平方可飼養400隻左右(以6層籠計算),養1000隻鵪鶉,40日齡左右產蛋,平均每日產蛋20斤左右,每日850--900枚,每日可獲利25元左右,糞便出售後可支付工人工資,1個人可管理1萬隻左右。

出殼鵪鶉

育雛室必須經過嚴格消毒,進前2--3天觀察雛室溫度是否正常,溫度控制(1-5天)39--40度(5-10天)36--37度,10天以後溫度33--35度在適宜條件下,經1-2小時後,用高錳酸鉀飲水(淡黃色為宜),同時開始添加飼料,15天以後上籠飼養,以防上鵪鶉過大過小,造成不良現象,可參考以下幾種藥,阿莫西林、環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諾少星等任選限可(特注狗、貓、鼠等襲擊);

青年鵪鶉

鵪鶉上籠後室溫控制在27度左右為宜,可清理母鶉數量,便於耗料多少及望後產蛋狀況,注意溫度、通風、光照、濕度是否正常,可防止疾病發生,有利於產蛋率的提高應做到室內定期消毒,搞好室內清潔衛生,保持槽內有水有料,控制好飼養密度。

產蛋鵪鶉

鵪鶉40日左右即可開產,不得隨便更換飼料,室內溫度控制在25左右為宜,溫度不能忽冷忽熱便於鵪產蛋率穩狀態,定期清理糞便,注意糞便顏色、形狀、氣味,以及保暖和通風、光照是否正常,觀察鶉群對產蛋減少及病死鶉應加強檢查,如有問題及時投藥治療,保持槽內水料不能中斷(物別是貓、鼠、狗襲擊) 。

飼養管理:鵪鶉飼料可分植物性和動物性兩大類。植物性飼料包括:玉米小麥、碎米、米糠、麥鼓、花生餅、大豆餅清萊等。動物性飼料有魚粉、無機鹽等。

飼料配合

根據鵪鶉不同的生長期配合飼料。據北京市種鶴場經驗。1~35日齡其飼料配方為:豆餅 25%、魚粉 15%、鼓皮 4. 5%、骨粉l.5%成熟鵪鶉飼料配方為:玉米55.5%、豆餅 22%、魚粉 14%、骨粉2%、槐樹粉6.5%。

飼料多樣性。動物植物飼料適當搭配,要保持飼料的相對穩定,不要變化太大,因鵪鶉對飼料變化敏感性強。自餵養方法應乾濕結合,每次配合飼料不能使用過長,以免變質,影響鵪鶉生長發育或中毒死亡。

家庭養鵪鶉或專業養鶉,都要有一定的鵪鶉舍,它的形式和結構各異,既要經濟實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又要符合鵪鶉的生長發育繁殖需要。鶉舍可按飼養量分為小型、中型、大型三種。小型告能養。500--800隻,適於家庭飼養,正面寬3.6米、長1.8米,前面高2.4米、後面高2.1米。舍內隔為大小兩間,大間寬2.7米,長1.8米,作飼養室,剩下小間作存放工具及飼料用。舍頂可用鋅鐵皮。石棉瓦或瓦片蓋成,開有兩個排氣孔,舍四周設有窗戶,可將四個六層飼養籠放入鶉舍內飼養。中型舍可養1,000~3,000隻,適於農村專業戶,正面寬5.4米、長3.6米,用6.6平方米飼料房,13.2平方米作飼養室,室內設有工作室、育肥室、育雛室、種鶉室、孵化室,均有窗戶和排氣孔。大型養鶉場一般飼養5,000隻以上。其結構與中型舍相似,但面積較大。

繁殖

鵪鶉養殖鵪鶉養殖
要選擇優質抗病力強的鵪鶉留種,母鵪鶉應挑選腹腔容積大、產蛋力強,公鶉應選體型較大、爪必須完全伸開、有利交配繁殖的留種。雄雌比例應為1:2或3,種蛋應選顏色鮮艷、斑點明顯、大小中等,這樣的蛋孵化率高。家養鵪鶉已失去孵蛋的習性,因此孵化鵪鶉時採取兩種形式。

1、自然孵化。利用母雞孵鵪鶉蛋,但每次只能孵7~8個蛋。

2、採用母雞孵蛋,要挑選體型適中的母雞,使其孵化20~30個蛋,幼鶉出殼後要立即取走,這樣可連續孵3~4窩。

3、人工孵化。種類多,有缸孵法、桶孵法、平箱或立箱孵化法等。桶孵法是將桶四周用紙糊幾層,將炒熱的稻穀裝入麻袋內,作為熱源,紹蛋也用麻袋裝好,一層韻蛋一層稻穀,放入桶內,孵卵管理人員必須嚴格掌握孵化規律,才能獲得高孵化率。平箱孵化法,一般適合中小養鶉場,構造簡單,容易製造和操作,箱高157厘米,長96厘米,寬 80厘米,用 5 X 5厘米木方做四周的支架,四周及門用兩層纖維板,中間夾有玻璃纖維,起保溫作用。平箱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孵蛋室,下層為熱源室,兩層之間用0.3厘米厚鐵板隔開,熱源室留一火門,用木炭、煤油或500W電爐供熱。在孵化室內放有溫度計和放蛋筐及翻蛋架,孵化室應保持 20~24℃,相對溫度 60~65%,以利提高孵化率。孵蛋第三天后,每天翻蛋兩次,每次涼蛋幾分鐘,孵到11天后,進行驗蛋,蛋是紅色或黑色,光線不能透過,則是正常發育蛋。孵到15天后,將蛋放入雛蛋盤,一般經過17天孵化,受精蛋就發育成雛鶉,雛鶉出殼1~2小時絨毛已乾,取出放入育雛室飼養。

最近,國內外多採用自製電孵器,其外殼和平箱孵化器,結構進行了改進,熱源採用電源,用電爐絲加熱,用電子繼電器連線電接點溫度計,自動控制溫度,自製電孵器操作方便,效果很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