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球蟲病

鵪鶉球蟲病由艾美科球蟲寄生於鵪鶉腸道引起的,多發生於1-2月齡鵪鶉,病變為小腸腫脹,漿膜面呈乳酪樣色澤,空腸、迴腸呈瀰漫性出血和充血。

基本信息

名詞解釋

鵪鶉球蟲病由艾美科球蟲寄生於鵪鶉腸道引起的,多發生於1-2月齡鵪鶉,侵襲鵪鶉的球蟲有6種艾美耳屬球蟲和一種溫揚屬球蟲,其中致病力較強的有巴氏艾美球蟲、鵪鶉艾美球蟲和分散艾美球蟲,卵囊橢圓形,孢子化時間為24小時,潛在期5-6天。
病鶉下痢,糞便呈黃褐色或灰黃色黏液性,混有血液,幼鶉發育不良,成年鶉產蛋停止,極度消瘦,扎堆,臥倒不起,最後因衰竭而死亡,病程7-20天。病變小腸腫脹,漿膜面呈乳酪樣色澤,空腸、迴腸呈瀰漫性出血和充血。

相關條目

生物 疾病 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