鵠[天鵝的別名]

鵠[天鵝的別名]

鵠(hú )又叫天鵝,它比雁大,羽毛白有光澤,也有黃鵠、丹鵠,生活在湖、海、江、河,它的皮毛可做衣服等,稱為天鵝絨。鵠肉醃炙後食用,增氣力,利五臟。主治刀杖打傷,貼上去立即可以治癒。此其鵠惟在於刑,其刑惟在於任威斬斷,而五官之大法無與焉。鶴科各種禽類的泛稱 。有鳥赤首烏翼,大如鵠,方東向立。

基本信息

動物名稱

釋名

鵠又叫天鵝。它比雁大,羽毛白有光澤,也有黃鵠、丹鵠,生活在湖、海、江、河,它的皮毛可做衣服等,稱為天鵝絨。

【性味】味甘,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醃炙後食用,增氣力,利五臟。

【功效主治】外用治療癰腫。小兒積耳。

絨毛

【功效主治】主治刀杖打傷,貼上去立即可以治癒。

基本資料

讀音

【漢字】: 鵠;

【拼音】:gǔ , hè , hú 。

部首筆畫

【部首】:鳥

【筆畫數】:12

漢字編碼

鄭碼:MBJR;

U:9E44;

GBK:F0C0;

筆順編號:312125135451

五筆: tfkg。

詳細解釋

鵠
(gǔ )

箭靶的中心。如:鵠子(箭靶) 。

目標,目的

此其鵠惟在於刑,其刑惟在於任威斬斷,而五官之大法無與焉。——章炳麟《商鞅》

鵠(hè)

通“鶴”。鳥名。鶴科各種禽類的泛稱 。

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莊子·天運》

越雞不能伏鵠卵。——《莊子 庚桑楚》

王昭楚妃,千里別鵠。——嵇康《琴賦》

大儀鵠髮。——《後漢書 吳良傳贊》

鵠(hú )

(形聲。從鳥,告聲。本義:鳥名。指鴻鵠,又名“黃鵠”,俗稱天鵝) 。

同本義

青雀白鵠舫。——《玉台新詠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有鳥赤首烏翼,大如鵠,方東向立。——唐·柳宗元《游黃溪記》

脫籠之鵠。——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又如:鵠卵(天鵝蛋);鵠韻鵠鵠(天鵝的鳴叫聲);鵠子(幼鵠)

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聞喜縣附近〖Hu〗

素衣朱繡,從子於鵠。——《詩·唐風》。毛傳:“鵠,曲沃邑也。”

治理象牙

象謂之鵠。——《爾雅》。郭璞註:“鵠,治朴之名。”

佇立如鵠,引申為等候,企盼。如:鵠立(鵠鳥延頸而立。形容佇立盼望);鵠企(延頸企盼);鵠侍(在旁侍立) 。

白色。如:鵠袍(舊時應試士子所穿的白袍);鵠髮(白髮);鵠纓(白色的垂帶);鵠鬢(白髮) 。

通“浩”。大

鵠乎其羞用智慮也。——《呂氏春秋 下賢》

拼音是g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