鵎鵼

鵎鵼

鵎鵼(學名:Toucans )又名巨嘴鳥,屬巨嘴鳥亞目的鳥類動物,有6屬34種。體長約67厘米,嘴巨大,長17~24厘米,寬5~9厘米,形似嘴刀。嘴非常漂亮,上半部黃色,略呈淡綠色,下半部呈蔚藍色,喙尖點綴著一點殷紅。眼睛四周鑲嵌著天藍色羽毛眼圈,胸脯橙黃色,脊部為漆黑色。色彩艷麗和驚人的大喙使其觀賞價值極高。主要以果實、種子、昆蟲、鳥卵和雛雞等為食。以樹洞營巢。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熱帶森林中,尤以亞馬遜河河口一帶為多。

基本信息

簡介

鵎鵼鵎鵼
鵎鵼(TOUCAN)也就是我們一般俗稱的大嘴鳥巨嘴鳥,外型最大特徵是擁有一張與身體不成比例的大嘴,雖然它與產於亞洲犀鳥都同樣有張大嘴巴,但其實在分類上與啄木鳥比較接近,鵎鵼與啄木鳥一樣腳爪都是前後各兩趾,覓食漿果昆蟲蜘蛛蜥蜴、小型鳥類的蛋等食物,覓食時先用巨喙尖端咬住食物,再甩頭讓食物掉入喉部,接著用舌頭將食物勾住。
鵎鵼厚嘴鵎鵼
分布:美洲熱帶地區,從墨西哥中部至玻利維亞阿根廷北部,西印度群島除外。
棲息地:雨林、林地、長廊林、草原。
體型:體長36~79厘米(包括喙);體重115~860克;雄鳥的喙通常比雌鳥的長。
巢:營巢於天然洞穴中;有些會入住啄木鳥或大型擬鴷的棄巢,或直接驅逐巢主然後進行擴巢。
卵:窩卵數1~5枚;白色,無斑紋。孵化期為15~18天,雛鳥留巢期40~60天。
飲食:以果實為主,也食昆蟲、無脊椎動物蜥蜴、小型鳥類及鳥的卵和雛鳥
保護狀況:分布範圍很小的黃額巨嘴鳥為瀕危種。
體羽:黑色配以紅色、黃色和白色,或黑色和綠色輔以黃色、紅色和栗色,或全身以綠色為主,或以黃褐色和藍色為主搭以黃色、紅色和栗色。兩性在著色上相似,小巨嘴鳥種類和部分簇舌巨嘴鳥種類除外。
鳴聲:一般不悅耳,常常似叫聲、狗吠聲,或為咕噥聲、卡嗒聲或尖銳刺耳的聲音;但少數種類擁有優美動聽的鳴囀或憂傷的鳴聲。

6屬34種。屬、種包括:簇舌巨嘴鳥屬(Pteroglossus)(如領簇舌巨嘴鳥(P.torquatus)、曲冠簇舌巨嘴鳥(P.beauharnaesii))、黑嘴山巨嘴鳥(Andigenanigrirostris)、扁嘴山巨嘴鳥(A.laminirostris)、綠巨嘴鳥(Aulacorhynchusprasinus)、黃額巨嘴鳥(A.huallagae)、橘黃巨嘴鳥(Bailloniusbailloni)、蓋亞那小巨嘴鳥(Selenideraculik)、茶須小巨嘴鳥(S.nattereri)、厚嘴巨嘴鳥(Ramphastossulfuratus)、巨嘴鳥(R.toco)、紅嘴巨嘴鳥(R.tucanus)、黑嘴巨嘴鳥(R.ambiguus)等。

形態簡介

鵎鵼紅嘴鵎鵼
鵎鵼又叫巨嘴鳥,包括鵎鵼和阿拉卡鴷等,多為中型攀禽,身長約50~60CM,外形略似犀鳥,喙極大,但重量較輕,嘴邊緣有鋸齒,嘴上有鮮艷色彩。鵎鵼羽毛的顏色也豐富多彩,黑色較多,雜食性,但主要食果實,其巨大的嘴就是對食用果實的特殊適應。鵎鵼分布於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在亞馬孫河下游最豐富,約5屬37種。 巨嘴鳥類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它們巨大而絢麗的喙。其中喙最大的當數雄巨嘴鳥,體長79厘米,喙長就占了將近23厘米。巨嘴鳥頻繁見人類的各種作品中,儼然成了美洲熱帶森林的傳統象徵。在鳥類極大豐富的新熱帶,或許只有蜂鳥比它更吸引藝術家們的目光。巨嘴鳥科與擬鴷科有密切的親緣關係,起源於一個共同的美洲原種。一些分類學者認為巨嘴鳥類與美洲的擬鴷種類當組成一個科,獨立於其他擬鴷種類。其他學者則傾向於將各種擬鴷和巨嘴鳥歸為同一科的兩個亞科。然而,巨嘴鳥類在生理結構和遺傳基因上的統一以及表現出諸多不同於其他鳥類的獨特特徵,使這個富有特色的群體更適合自成一科。

鵎鵼,多為中型攀禽,外形略似犀鳥,喙極大,但重量較輕,嘴邊緣有鋸齒,嘴上有鮮艷色彩

多功能喙

鵎鵼鵎鵼
巨嘴鳥的喙實際上很輕,遠沒有看上去那樣重。外面是一層薄薄的角質鞘,裡面中空,只是有不少細的骨質支撐桿交錯排列著;雖然有這種內部加固成份,巨嘴鳥的喙還是很脆弱,有時會破碎。不過,有些個體在喙的一部分明顯缺失後照樣還可以生存很長時間。巨嘴鳥的舌很長,喙緣呈明顯的鋸齒狀,喙基周圍無口須。臉和下顎裸露部分的皮膚通常著色鮮艷。有幾種眼睛顏色淺的種類在(黑色)瞳孔前後有深色的陰影,使它們的眼睛看起來成一道橫向的狹縫。數個世紀以來自然學家一直在研究巨嘴鳥這種如此誇張的喙究竟作何用途。它使這些相當笨重的鳥在棲於樹枝較粗的樹冠內時能夠採擷到外層細枝(不能承受它們的重量)上的漿果和種籽。它們用喙尖攫住食物,然後往上一甩,頭揚起,食物落入中。這一行為可解釋喙的長度,但沒能解釋其厚度和艷麗的著色。巨嘴鳥以食果實為主,飲食中也包括昆蟲和某些脊椎動物。一些巨嘴鳥會很活躍地(有時成對或成群)捕食蜥蜴、、鳥的卵和雛鳥等。有些巨嘴鳥會跟隨密密麻林的螞蟻大軍捕捉被螞蟻驚擾的節肢動物和脊椎動物。打劫鳥巢時,巨嘴鳥五彩斑斕的巨喙常常使受害的親鳥嚇得一動都不敢動,根本不敢發起攻擊。只有在巨嘴鳥起飛後,惱怒的親鳥才會進行反擊,甚至會踩在飛行的巨嘴鳥的背上,但在後者著陸前會謹慎地選擇撤退。巨嘴鳥的喙同樣使它們在覓食的樹上對其他食果鳥處於支配地位。
此外,也可以幫助不同的巨嘴鳥種類相互識別。如在中美洲的森林裡,黑嘴巨嘴鳥和厚嘴巨嘴鳥的體羽如出一轍,只有通過喙(和鳴聲)才能區分。其中厚嘴巨嘴鳥的喙呈現出幾乎所有的彩虹色(七色中僅缺一種)――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它的另一個名字彩虹嘴巨嘴鳥也許便貼切。而它的親緣種黑嘴巨嘴鳥的喙主要為栗色,同時在上頜有不少黃色。巨嘴鳥的喙還可用以求偶,因為雄鳥的喙相對更細長,猶如一把半月形刀,而雌鳥的喙顯得短而寬。

居於雨林

鵎鵼灰胸山鵎鵼
大型的巨嘴鳥類,即巨嘴鳥屬的七個種類,主要棲息於低地雨林中,有時會出現在鄰近有稀疏樹木的空曠地上。在海拔1.700米以上的地方很少看到它們的身影。它們的喙成明顯的鋸齒狀,成鳥的鼻孔隱於喙基下面。體羽主要為黑色或栗黑。大部分鳴聲嘶啞低沉,但黑嘴巨嘴鳥的鳴囀(“迪歐嘶,啼-噠,啼-噠”)在遠處聽起來相當悅耳動聽,紅嘴簇舌巨嘴鳥屬的十個種類較巨嘴鳥屬的種類體型小而細長,尾更長。
它們也棲息於暖林及邊緣地帶,很少出現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方。上體黑色或墨綠色,腰部深紅色,頭部通常為黑色和栗色;下體以黃色為主,大部分種類有一處或多處黑色或紅色斑紋,有時會形成一塊大的胸斑。它們的長喙呈現出多種色調搭配,包括黑色與黃色、黑色與象牙白,栗色與象牙色橙色紅色等。喙緣一般成明顯的鋸齒狀,外表為黑色或象牙色,看上去有幾分像牙齒。曲冠簇舌巨嘴鳥頭頂有獨特的冠羽,寬而粗,富有光澤,猶如是金屬屑條上了釉後盤繞起來。簇舌巨嘴鳥的鳴聲通常為一連串尖銳刺耳的聲音,或者如機車發出的那種卡嗒卡嗒聲;少數種類則沒有類似的機械聲響,而是為哀號聲。至少有部分簇舌巨嘴鳥種類全年棲息於洞穴中,迄今為止這在其他巨嘴鳥種類中不曾發現――儘管其他的巨嘴鳥在鳥類飼養場裡也會棲於洞中。綠巨嘴鳥屬的六個種類為中小型鳥,體羽以綠色為主。鳴聲通常為一連串冗長而不入調的喉音,類似蛙叫和狗吠,以及乾澀的卡嗒卡嗒聲。它們大部分居于海拔1.000~3.600米的冷山林中,也有少數種類部分棲息於低地暖林。
秘魯中部的黃額巨嘴鳥為瀕危種。六種小巨嘴鳥生活於宏都拉斯至阿根廷北部的低地雨林中,極少出現在海拔1,500米以上。與其他巨嘴鳥相比,它們的群居性不強,而體羽更多變。所有種類都有紅色的尾下覆羽和黃色或金色的耳羽。它們和幾種簇舌巨嘴鳥是巨嘴鳥中為數不多的兩性差異明顯的種類;雛鳥長到四周大就可以通過體羽來辨別性別。茶須小巨嘴鳥的喙為紅棕色和綠色,帶有天藍色和象牙色斑紋。而南美東南部的橘黃巨嘴鳥體羽主要呈綠色和金色至黃色,帶有些許紅色。這種鳥是Baillonius屬的唯一種類,似乎與簇舌巨嘴鳥有一定的親緣關係。它通常見於海拔400~1.000米的地區,有時被視為果園害鳥。四種大型的山巨嘴鳥相對鮮為人知。
如它們的屬名“Andigena”所暗示的,這些鳥生活在委內瑞拉西北至玻利維亞的安第斯山脈中。它們的分布範圍從亞熱帶地區一直延伸至溫帶高海拔地區,甚至接近3.650米的林木線。黑嘴山巨嘴鳥可謂是色彩斑斕的典型代表:下體淺藍色(在巨嘴鳥中所罕見),頭頂黑色,部白色,背和翅以黃褐色為主,腰部為黃色,尾下覆羽為深紅色,以及腿和尾尖為栗色。雌雄鳥在鳴叫時會先低下頭、翹起尾,然後揚起頭低下尾發出鳴囀(這一過程與小巨嘴鳥極為相似),同時會伴以咬喙聲。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扁嘴山巨嘴鳥,它們紅黑色喙的上側有一塊凸起的淡黃色斑。這種鳥是山巨嘴鳥中兩個受脅種類之一,原因是安第斯山脈西坡的森林遭到大量砍伐。因種植農業經濟作物、經營農場及採礦導致的森林破壞也許很快將威脅到大部分巨嘴鳥的生存――因為它們的棲息地將被人類占用。

發育緩慢

鵎鵼綠寶石小鵎鵼
巨嘴鳥既有程度不一的群居種類,也有不群居的種類。群居的巨嘴鳥成群規模一般不大,飛行時成零零星星的一列,而不像鸚鵡那樣成密密麻麻的一群。大型的巨嘴鳥種類飛行時常常先扇翅數下,然後收翅呈下落之勢,繼而展翅作短距離滑翔,之後重新開始扇翅上飛。由於長途飛行對它們而言是顯得困難重重,故很少穿越大片的空曠地或寬闊的河流。小型種類則相對扇翅頻率要快得多,其中簇舌巨嘴鳥外形似長尾小海雀,但飛行時也呈單列。巨嘴鳥喜棲於高處的樹幹和樹枝上,雨天它們會在那上面的樹洞裡用積水洗澡。配偶會相互餵食,但棲於枝頭時並不緊挨在一起,而是用長長的喙輕輕地給對方梳羽。
偶爾,巨嘴鳥也會玩起“遊戲”――可能與確立個體的支配地位有關,而這會影響日後的配對結偶。如兩隻鳥的喙“短兵相接”後,會緊扣在一起相互推搡,直到一方被迫後撤。然後會有另一隻鳥過來將喙指向勝利者,而獲勝的一方將繼續接受下一隻鳥的挑戰。在另一種遊戲中,一隻巨嘴鳥拋出一枚果實,另一隻鳥在空中接住,然後以類似的方式擲給第三隻鳥,後者可能會繼續拋向下一隻鳥。巨嘴鳥後背和尾基的脊椎骨進化得很獨特,從而使尾部能夠貼於頭部。於是,巨嘴鳥栖息時將頭和喙埋於向前覆的尾羽下,看上去猶如一個茸球。多數大型的巨嘴鳥種類將巢營於樹幹上因腐朽而成的洞中,並且若營巢繁殖成功則會年復一年地使用。不過,由於這樣的樹洞並非隨處可得,故有可能會限制繁殖的配偶數量。
一般而言,巨嘴鳥鍾愛的洞為木質良好、開口寬度剛好使成鳥鑽入,洞深17厘米~2米。當然,樹幹根部附近若有合適的洞穴,也會吸引通常營巢於高處的種類將巢營於近地面處。如巨嘴鳥會營巢於地上的白蟻穴或泥岸中。小型的巨嘴鳥種類通常占用啄木鳥的舊巢,有時甚至會驅逐現有的主人。大型的扁嘴山巨嘴鳥會經常侵占巨嘴擬鴷的巢――如果後者在樹上的巢對前者而言足夠大。一些綠巨嘴鳥種類會在朽樹上鑿洞穴,而小巨嘴鳥種類、山巨嘴鳥種類以及橘黃巨嘴鳥通常先選擇洞穴,然後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挖掘工作。事實上,在許多巨嘴鳥種類中,某種程度的鑿穴是它們繁殖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巢內無襯材,一窩1~5枚卵產於木屑上或由回吐的種籽組成的粗糙層面上――隨著營巢的進展,這一層會越積越厚。親鳥雙方分擔孵卵任務,但常常缺乏耐心,很少會坐孵一小時以上。易受驚嚇,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立即離巢飛走,往往不會將卵遮掩起來。孵孵16天左右雛鳥出生,全身裸露,雙目緊閉,無任何絨毛。足部發育嚴重滯後,不過踝關節處長有一肉墊,即面積較大的釘狀凸出物。雛鳥剛開始便依靠兩隻腳上的肉墊和皮膚粗糙、凸出的腹部形成“三足”鼎力之勢來支撐身體。和啄木鳥的雛鳥一樣(巨嘴鳥與啄木鳥外形相似),它們的喙很短,下頜略長於上頜。
鵎鵼鵎鵼
雛鳥由雙親餵食,隨著它們的發育,食物越來越多地為果實類。但它們的發育出奇地緩慢。小型巨嘴鳥種類的雛鳥長到四周時身上的羽毛還相當稀少,而較大種類的雛鳥在一個月大時很大程度上仍屬於赤裸狀態。雙親共同照看雛鳥,但夜間沒有明確的哪一方負責看雛。大的排泄物和殘留物會用喙啄出巢,有些種類如綠巨嘴鳥,巢保持得相當整潔;而紅嘴巨嘴鳥會讓腐爛的種籽留在巢中。當雛鳥終於羽翼豐滿後,它們看上去與親鳥頗為相似,只是色調較為暗淡,還沒有表現出成鳥的鮮艷色彩;並且喙相對較小,喙緣不成鋸齒狀,也沒有垂直的基線,整個喙需要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在大小和特徵方面長得與成鳥的喙一樣。小型巨嘴鳥種類的雛鳥在出生40天后離巢而飛,較大種類的雛鳥則需要50天以上,一些山巨嘴鳥種類的雛鳥留巢期更是長達60天。某些簇舌巨嘴鳥的幼鳥在會飛後仍由成鳥領回巢中與親鳥一起棲息,不過其他絕大部分種類的幼鳥此後便獨立棲息於葉簇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