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興泰

鴻興泰

鴻興泰是撫順地區最早的茶莊字號,始創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鴻興泰茶莊始終堅持童叟無欺,信譽至上的經營原則,堅持從南方茶圓直接收購,貨真價實,拒絕假貨。現在鴻興泰已是撫順地區最大的一家茶產品專業經營公司。它集代理,批發,陪送,零售,品茶,茶藝,茶文化研究於一身,已與各生產廠家及茶葉生產基地建立了良好的信譽關係。已成為撫順地區的“茶葉之王”。

企業簡介

鴻興泰公司
鴻興泰始創於清康熙廿一年,創始人為張天鴻(1639==1727)。商號為康熙東巡祭祖時御筆親賜,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清王朝時期遼東地區歷史最為悠久的茶樓商號。鴻興泰就像一個活化石,見證了歷史巨變的全過程。文革期間,作為“四舊”之一,鴻興泰及康熙御賜金字招牌毀於紅衛兵之手。改革開放之後,尤其是近幾年,作為清王朝發祥地的滿族之都——撫順,開展了大量挖掘歷史人文資源,鴻興泰品牌由此得以重見天日並得到光大。近十幾年來,鴻興泰的後人先後在滿族故里撫順恢復了鴻興泰茶莊;開設了東北地區第一家清茶館——鴻興泰清茶館;復建了百年老號——鴻興泰茶樓……。今天的鴻興泰已發展成集鴻興茶茶產業有限公司、鴻興泰飲食文化公司、滿族茶文化研究中心、滿族茶道藝術學校、北視傳媒廣告有限公司、香港鴻興泰(國際)集團所組成的集團企業,其企業宗旨是把鴻興泰品牌推向市場、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發展歷程

鴻興泰鴻興泰初創時期
揚名關外

中國的“老字號”成百上千,中國的“作坊店”不計其數。然而時至今日,有的慘澹經營,有的舉步維艱,真正象鴻興泰這樣歷經300餘年歷史仍保持強大生命力的,實屬鳳毛麟角。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滿清康熙皇帝隨太皇太后孝莊東巡祭祖。奉天(今瀋陽)府尹高爾位安排當時最好的茶樓——張氏茶樓接駕。康熙皇帝見室內奇石青松錯落有致,四壁丹青墨跡點綴,詩性頓發,並賦詩一首:“鴻運啟帝基,興業創八旗;泰和今盛世,茶香心自怡。”茶樓主人張天鴻受寵若驚,急令能工巧匠將詩裱糊,並將詩前三句的第一個字篆刻成匾——“鴻興泰”。從此“鴻興泰”這個康熙皇帝欽點的商號在東北黑土地上家喻戶曉。

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撥款重修撫順,頒布“京期還屯令”撫順城較前大興。四十八年(1784年),乾隆帝東巡,城守引帝於鴻興泰,乾隆帝本是一代茶聖,今有北品南茶更增興致。茶主張津輔,精通茶道,技法純熟,乾隆帝甚感心悅。題詩一首:“鴻運中天日斗金,興隆生意月月新,泰和心境淡如水,茶香主雅客來勤。”

張天鴻之子——張津輔因更擅長茶事、飲食,於乾隆六十年(1796年)被詔入宮,官居五品,專供宮中茶事膳食,甚得乾隆皇帝寵愛。因子承父業,加之宮廷中豐富的閱歷,張津輔對滿族及清宮廷的茶道、膳食的造詣得以質的飛躍,這對日後“鴻興泰”茶藝與膳食文化的傳承提供了理論上和技藝上的根本保證。時至光緒年間,清王朝日見衰敗,戰事連連,張氏後人張朝鼎攜家眷重返滿鄉遼寧撫順重建“鴻興泰”。僅幾年時間,“鴻興泰”再度揚名於白山黑水之間。

歷盡磨難

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大地淪陷,鴻興泰也隨之歷經磨難。日軍為掠奪撫順優質礦藏,逼迫鴻興泰遷移。其後,日本商人崗田垂涎於鴻興泰的悠久歷史和鴻興泰的金字招牌,仰仗日軍勢力強行介股經營。戰亂中的鴻興泰舉步維艱。雖然牌子依舊,其經營狀況卻到了瀕臨破產的地步。

1949年,新中國誕生,給鴻興泰東山再起帶來轉機,在“文革”浩劫中,鴻興泰保存的康熙、乾隆真跡、鴻興泰金字招牌等珍貴歷史文物被毀於一旦,最終連鴻興泰的店名也被迫取締了。

鴻興泰鴻興泰茶葉
重振雄風

任何一個企業的存在和發展都離不開歷史的局限與制約。而一旦時代賦予其發展的空間和契機,強者就會抓住機遇迅速崛起,在探索中撐起一片綠洲,在搏擊中劃出騰飛的軌跡。

清朝時期,鴻興泰一靠產品的優良品質,二靠皇室的支持,雖也經歷過一些風風雨雨,但金字招牌始終得以保持。然而,當經歷了民國戰亂、日寇侵華、特別是國民黨統治時期的通貨膨脹,直至解放前夕,鴻興泰雖然牌子依舊,其經營狀況卻到了瀕臨破產的地步。

1949年,新中國誕生,鴻興泰東山再起,但由於極左思潮的影響,特別在“十年浩劫”中,鴻興泰被劃為“封、資、修”的行列,屬於被“砸爛”的對象。

當歷史的塵埃落定,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鴻興泰又迎來了興旺的曙光。1996年6月6日,張朝鼎的外孫——蔣詠先生(現任鴻興泰實業集團董事長)本著繼承中華飲食文化傳統,弘揚滿清飲食文化,於鴻興泰舊址——遼寧撫順歡樂園再建“鴻興泰”。此舉一出,眾人譁然。歷史界、學術界、商業界等各界人士及政府領導紛紛關注,並做了大量的論證工作。許許多多見過鴻興泰舊貌的老人無不奔走相告:“鴻興泰老號又回來啦!”。

穩健發展

鴻興泰在蔣詠先生的帶領下逐步發展壯大,成為集生產經營與資產經營於一體的企業法人實體,這些都為鴻興泰在市場競爭中發揮整體優勢、在社會發展中挑起民族脊樑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內外部環境。現代生態食品“賽熊掌”的問世,標誌著古老而年輕的鴻興泰已進入了迅猛發展的快車道。一個優秀的民族產業正騰空而起,遍布神州,走向世界。

2001年11月26日,鴻興泰被命名為“中華百年老字號”企業。並被許多專家、學者譽為滿清飲食文化的活化石

創新經營

鴻興泰鴻興泰
與行業內的幾大傳統茶業品牌相比,鴻興泰無論從規模還是業績來看,都尚有差距。但是蔣詠很樂觀,他認為,鴻興泰機制靈活、管理科學、起步穩健。他分析說,老字號給人的感覺除了誠信經營、歷史悠久外,多是以中老年消費者為銷售群,機制陳舊。其實世界上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品牌,但他們給消費者的印象是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如明星潘瑋柏張韶涵的鈴聲篇可口可樂廣告就給人以年輕的品牌印象,而實際上可口可樂已擁有119年的歷史。再如擁有138年歷史的雀巢、擁有181年歷史的吉百利等等都擁有強勁的品牌感召力,而國內的老字號卻大多給人招牌塵封的感覺,縱有輝煌的歷史卻對艱難的經營毫無幫助。特別是茶業企業,似乎始終和年輕人沒有關聯。

一方面,老字號多因循守舊,管理模式沒有很好地適應市場,缺乏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許多茶業老字號都是國有企業或剛剛轉軌成股份制,原有體制的替換並不容易,在實際的執行中老員工老關係遺留下故有的運作模式難以取替。此外,正是這些老員工占據領導位置,使員工組成的調整受到限制,給管理造成阻力,導致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無法介入。特別是茶業老字號多數缺乏現代行銷意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已經深植人心,因此不注重宣傳成為眾多老字號茶企的通病。

鴻興泰正是因為規模小,“換血”也就來得更容易,沒有家族式的經營,因此在用人機制、分配機制上也就可以更趨合理化。他的團隊都很年輕,這些孩子們不僅給了他許多新的思路,現代化的管理模式也容易被貫徹執行。在人才培養上,蔣詠更是下足了功夫。遼寧省第一位高級茶藝技師就是鴻興泰茶業的總經理,年輕的楊玉敏說,企業給了她很好的發揮、發展空間,合理的建議會被領導重視和採納,權力充分下放到她手中,無論是服務流程的設計,員工的任用,茶葉、茶具的採購,企業都給她相應的權力以保證執行力度。在這樣的用人機制下,人才流失就不需要過多地擔心了。品牌宣傳上,文化活動的參與是不能忽視的。在遼寧撫順,鴻興泰滿族茶藝被當地人譽為滿族文化的活化石。在遼寧歷屆滿族風情節中,鴻興泰不僅參與其中,而且多次作為整個活動的策劃。此次,“中華老字號”評選,鴻興泰也是撫順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此外,一年一度的綠茶節也為鴻興泰帶來更多的消費者。

品牌價值

鴻興泰鴻興泰榮譽
鴻興泰是老字號企業。其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一直為社會廣泛關注,鴻興泰企業依託百年老號的品牌優勢,在原有的經營範圍內拓展了經營項目,使企業的發展速度如日中天。近幾年來,鴻興泰先後承辦了2001中國·撫順滿族風情游茶文化展示表演;2002中國·瀋陽國際清文化展示節;中國·撫順(1—4)屆綠茶節;2003中國·撫順滿族風情旅遊節;2004中國·撫順滿族風情旅遊節等大型活動。接待了數以百計的中外嘉賓,受到了來自南非、印度、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數十個國家的外賓及清朝末代皇帝傅儀之弟——愛新覺羅·傅任愛新覺羅·啟驤愛新覺羅·德崇孫道臨、秦怡、喬臻、丁建華、愛未來、孫冕等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鴻興泰先後被指定為“中華老字號”、“中華餐飲名店”、“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理事單位”、“遼寧省茶文化副會長單位”、“遼寧省社科院滿族茶文化研究中心”、“撫順滿族聯誼會副會長單位”等諸榮。2004年8月30日經遼寧省工商局和瀋陽光輝資產評估事務所對鴻興泰品牌商標價值進行了資產評估。其品牌價值評估為882.25萬元。居撫順餐飲行業品牌價值之首。

茶藝文化

鴻興泰鴻興泰文化
四字箴言之精

『窨制務精』是鴻光泰傳承下來的祖訓。用鮮花吐香、茶葉吸香這一吐一吸的變化,使茶味花香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傳統窨制各種等級的茉莉花茶方法,保證了老店花茶色、香、味、形俱佳。

選坯:選用閩東地區高山上的春茶為茶坯。

擇花:採摘閩中地區伏天裡的熟花,堅持下午三點種後採摘花蕾【俗稱當日蕾花】。因氣溫高,日照強,香氣足、茉莉花品質最優。

加工:一般要在夏至——處暑之間加工。堅持傳統工藝,古法窨制,保證下花量充足,這樣生產出來的茉莉花茶品質最優。

四字箴言之鮮

歷代經營者始終不畏艱辛,不辭勞苦的親臨原產地,以茶會友,開辦茶園。將最為正宗的各地名茶在最短的時間裡運至遼東。如今,每年一度的鴻興泰綠茶節“空運龍井鮮葉,名師現場製作”活動。使得鴻興泰品牌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更與當地農戶簽定協定,在20多個茶產區設立加工基地,在公司各專賣店增設了恆溫儲藏庫,保證鴻興泰出品的茶葉香高味純、品質鮮美。

四字箴言之信

當年的老掌柜說:“只要你能保證為顧客提供好的產品,做到服務熱情,童叟無欺,價格合理,分量充足。他們就會把咱們的茶葉推薦給別人,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買賣自然就來了”。今天,鴻興泰人依然堅持“假一賠十,缺一補十”的經營方式,讓鴻光泰茶葉全部貼上放心標籤

四字箴言之承

瀕臨滅絕的鴻興泰滿州茶藝,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被載入了中華茶文化的寶典,傳統的拜師儀式使得該項目得以完整的保留。

滿族文化主題茶樓

鴻興泰茶樓始創於1681年,她是仿清代老鴻興泰茶樓的歷史原貌,結合滿族宮廷建築設計、修建的仿古式茶樓。在這裡至今保留著瀕臨滅絕的滿洲茶道藝術,保存著一些清代的文物、字畫、雕花、茶碗、茶器、樂器、老照片等藝術珍品。是一家集旅遊、商務、宴請、茶藝、茶禮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化交流場所。

滿州茶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滿族茶藝,舊稱“鴻興泰滿洲茶道藝術”,它是中華老字號企業鴻興泰完好保留下來的滿族飲茶習俗的代表。它是在廣泛採用各種北方山區常見的可食用植物、鮮花、果實和糧食為主要原料,添加中原的茶葉,在保留原始飲茶形式的基礎上,傳承了大量的宮廷奉茶禮儀,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相融和的滿族茶道表演藝術。現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皇室茶緣

鴻興泰乾隆
清朝康熙年間,撫順人張天鴻在盛京(今瀋陽)開設張家茶樓,其茶以其獨特的東北的玄米和江南的香茗以及長白山的奇葩合兌而成,芳香沁脾,提神清目,深受盛京百姓的歡迎。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康熙皇帝隨太皇太后孝莊東巡祭祖。告祭福陵、昭陵永陵,歷時近1個月。其間,盛京官員安排康熙皇帝駕臨當時最好的茶樓——張家茶樓品茶。康熙皇帝凝神細品,感到張家茶樓的茶既有南國佳茗之醇,又有女真玄米茶餘韻,又見室內奇石青松錯落有致,四壁丹青墨跡點綴,龍顏大悅,即賦五言詩一首:“鴻運啟帝基,興業創八旗;泰和今盛世,茶香心自怡。”茶樓主人張天鴻受寵若驚,頂禮膜拜,急令能工巧匠將詩前三句的第一個字篆刻成匾——“鴻興泰”。從此,鴻興泰商號名聲大振,享譽遼東。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乾隆皇帝告祭永陵,路過撫順,遂下詔撥款重修撫順城。鴻興泰隨即在家鄉撫順設有分號。

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乾隆皇帝第四次東巡祭祖。在巡視撫順新城時,官員引領乾隆皇帝來到“鴻興泰”茶樓,康熙所題的“鴻興泰”赫然在目。乾隆是最受祖父康熙疼愛的,乾隆皇帝見到祖父真跡,心中產生了對祖父的懷念之情。

此時,鴻興泰茶樓創始人張天鴻已經去世,茶樓由後人張津輔經營。他聰明愛學,刻苦鑽研茶藝。乾隆皇帝聽了張津輔精深的茶道和嫻熟純正的茶藝技法。乾隆皇帝甚感心悅。學聖祖之藏頭,即題七言詩一首:“鴻運中天日斗金,興隆生意月月新,泰和心境淡如水,茶香主雅客來勤。”

一家茶樓得到兩位皇帝賜予的墨寶,實在是千古奇聞。鴻興泰的生意也因此達到鼎盛時期。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張津輔因擅長茶事、飲食,被召入宮,官居五品,專供宮中茶事膳食,甚得乾隆皇帝寵愛。因子承父業,加之宮廷中豐富的閱歷,張津輔對滿族及清宮廷的茶道、膳食的造詣得以質的飛躍,這對日後“鴻興泰”茶藝與膳食文化的傳承提供了理論上和技藝上的根本保證。

時至光緒年間,清王朝日見衰敗,戰事連連,張氏後人張朝鼎攜家眷重返滿鄉遼寧撫順重建“鴻興泰”。在他多年的苦心經營下,“鴻興泰”再度揚名於白山黑水之間。在當地曾有“京城張一元,東北鴻興泰”之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