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巧蘭

鴻巧蘭原名高月萱,1924年生於北京,幼年拜評劇老藝人張彩亭為師,演旦角。鴻巧蘭不但戲演的好,在教戲方面也卓有成就,她的“幽蘭劇社”培養了很多旦角演員,如鴻小蘭(李如茵)、筱鴻巧蘭(喜彩君)、鴻效蘭(邢韶瑛)鴻鳳蘭、鴻素蘭、鴻妹蘭、鴻少蘭、等。鴻巧蘭是北京市文聯委員,她曾到中國評劇院向年輕演員教授《打狗勸夫》等戲。

基本信息

簡介

鴻巧蘭原名高月萱,1924年生於北京,幼年拜評劇老藝人張彩亭為師,演旦角。40年代,她在北京組建 “幽蘭劇社” 並任領銜主演,主要演出劇目有《桃花庵》、《敗子回頭》、《打狗勸夫》、《玉鐲記》、《珍珠衫》、《李十娘》、《望江亭》等,很受當時北京觀眾的歡迎,鴻巧蘭是解放前北京三大主演之一(喜彩蓮、鴻巧蘭、小白玉霜)。她的劇社是當時北京最有影響的評劇社團之一。四十年代後期評劇在北平出現不景氣的局面, “幽蘭劇社”除了一直堅持演出外,還吸收了不少名演員,像芙蓉花劉小樓碧月珠吳壽朋等,吳壽朋還帶去了他的兩個小徒弟喜彩君和喜彩金。這些名演員的加入,也為鴻巧蘭的劇社注入了新的血液與活力。

鴻巧蘭不但戲演的好,在教戲方面也卓有成就,她的“幽蘭劇社”培養了很多旦角演員,如鴻小蘭(李如茵)、筱鴻巧蘭(喜彩君)、鴻效蘭(邢韶瑛)鴻鳳蘭、鴻素蘭、鴻妹蘭鴻少蘭、等。 五十年代初期,鴻巧蘭將私營班社改組為民營的“民眾評劇工作團”,在整理重排大量傳統劇目的同時還演出了不少的現代題材劇目,她的現代劇目代表作是《一朵紅花》、《四勸》等。1954年在北京市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中她榮獲演員一等獎。此後,“民眾評劇工作團”被分成幾個團,分別成立了、昌平評劇團(鴻巧蘭、鴻鳳蘭任主演)、朝陽評劇團(李如茵任主演)等。

中國唱片社在五十年代為鴻巧蘭灌制了《借紅燈》、《一朵紅花》、《李十娘》、《望江亭》等唱片。鴻巧蘭是北京市文聯委員,她曾到中國評劇院向年輕演員教授《打狗勸夫》等戲。她為北京的評劇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是北京評劇演員的代表人物之一。

活動年表

1955年4月21日,農曆乙未年三月廿九日:梅蘭芳、周信芳舞台生活50年周年紀念演出觀摩座談會舉行

北京市文化局聯合舉行梅蘭芳、周信芳舞台生活50年周年紀念演出觀摩座談會,由老舍、張夢魁、鴻巧蘭等發言,對梅蘭芳的《宇宙鋒》、《斷橋》、《洛神》、《穆柯寨》,周信芳的《清風亭》、《烏龍院》、《文天祥》等劇目生動的現實主義表演方法,真實地創造了眾多人物形象,予以高度讚揚。

與幽蘭劇社

評劇於上個世紀30年代傳入北平,當時有名的敬順、復盛、玉順等幾個劇社都是旅京演出,其註冊地均在天津。40年代以後北京才陸續有了本地劇團,到了40年代中後期已有十餘個評劇班社活躍於南城各戲園演出,但是真正享有盛名的只有筱白玉霜的在雯社、喜彩蓮的蓮劇團和鴻巧蘭的幽蘭劇社,即所謂“三大班社”。筱白玉霜和喜彩蓮早年都在天津唱戲,出名以後才來北京定居,她們對評劇在北京的發展貢獻卓著。與她們不同的是,鴻巧蘭是地道的北京人,而且成名發展都在北京,可以說她是北京自己培養的評劇名角,她同樣對北京評劇有突出貢獻。鴻巧蘭能戲多,技藝精,深得北京觀眾的喜愛。正是由於有深厚的觀眾基礎,才使她的幽蘭劇社在北京堅持達七年之久(後來劇團改組純屬當時形勢的要求),常演不衰。

鴻巧蘭為人友善,做藝嚴謹,深為同行所擁戴。當年筱白玉霜率班進京,她欣然接受邀請,為其配戲,以後二人建立了深厚友誼並時常同台演出。50年代初期,她們曾一同參加戲曲演員講習班,又一同參與多項募捐義演。很多名老藝人也都樂於與鴻巧蘭合作,如芙蓉花、花硯雯等都曾搭幽蘭劇社與她同台獻藝。對待晚生後輩鴻巧蘭一向是傾囊授藝,熱心提攜,她經常為鴻小蘭、鴻效蘭等人挎刀演配角,目的就是讓觀眾儘早認識、接受這些青年演員,表現出一位藝術家高尚風範。

50年代以後,鴻巧蘭先後擔任民眾、榮冠等劇團的主演。1957年劇團下放,建立昌平區評劇團。 這以後(大概1958年左右)鴻巧蘭悄無聲息的離開了評劇舞台,從此北京少了一位頗具實力的評劇演員,實在令人遺憾

幽蘭劇社1945年前後成立於北京,由鴻巧蘭領導演出。曾在該社演出的有鴻鳳蘭、花淑蘭、筱鴻巧蘭、鴻少蘭、鴻小蘭、鴻效蘭、鴻妹蘭、鴻素蘭、趙佩君、趙笑笑、花硯雯、芙蓉花、筱鳴鐘、席寶昆、張德福、杜洪坤、劉連璧、李文治、劉小樓、薛寶田張玉霞、楊劍秋、白艷君、碧月珠、張潤時、只文甫、杜振雲、李小樓、杜月珠、鴻壽文等。該社久在華北戲院和新羅天劇場演出。

演出劇目主要有《鋸碗丁》、《麻風女》、《漁家女》、《海棠紅》、《楊三姐》、《王寶釧》、《珍珠汗衫》、《乞丐千金》、《大溪皇莊》、《井台會》、《可憐芸娘》、《秦香蓮》、《空谷蘭》、《玉堂春》、《孔雀東南飛》、《人面桃花》、《珍珠塔》、《敗子回頭》、《德孝雙全》、《王春娥》、《千里送京娘》、《蘇小小》、《一瓶白蘭地》、《瀟湘夜雨》、《楊乃武與小白菜》、《五鳳朝陽》、《梁山伯與祝英台》、《於公案》、《杜十娘》、《獨占花魁》、《貧女淚》、《富春院》、《相思樹》、《青州府》、《李十娘》、《陳玉梅上墳》、《借紅燈》、《進長安》、《新天河配》、《新雙婚配》、《新醒世鍾》、《新紡棉花》、《小上壽》、《一朵紅花》、《九件衣》、《兄妹開荒》、《四勸》、《仇深似海》、《婚姻自由》、《吸毒賣妻恨》、《一貫道》、《雷雨》、《退婚》、《白毛女》、《黃宛氏》、《小二黑結婚》、《喜迎春》、《方珍珠》、《新事新辦》、《劉四嫂》、《小女婿》、《二蘭記》、《檢舉他》、《王貴與李香香》、《羅漢錢》等。

1952年該社改組成民眾評劇工作團。她的一些唱段曾被灌制唱片行世,其中的《李十娘》、《借紅燈》、《望江亭》等是中央廣播電台五、六十年代經常播送的節目,如今已成絕響,是鴻巧蘭女士留下的為數不多的珍貴聲音資料。

評劇名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