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田

薛寶田(公元1815-1885年),字心農,如皋丁堰鎮人。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他的曾祖父薛梅苑,是清初名醫,乾隆年間,在他80多歲時馳赴易州,治癒了乾隆帝十“額附”的病。父親薛銀槎也是國手。出生在這樣一個歧黃世家的薛寶田,自然“能世其家,於歧黃諸書,無不得其奧秘”。道光年間,他以明經身份“任上元縣教諭”,46歲時改任鹺尹(鹽場小吏),分發浙江候補。在浙江期間,由於上層人物知道他精於醫術,都請他治病,由此醫名大著。後來便派他主持“官醫局”。在官醫局,他不僅是“奉委主其事”的官,而且更是一名出色的醫生。他“切脈既真,臨診亦夥”,既精於醫理,又有豐富的臨訂經驗,因而經他診治的病人“奏效速於置郵”;求他醫治的人“踵相接”。由此名滿杭州,“大府寅寮鹹器重之”。

相關事件

1880年,慈禧太后生一場大病,“太醫罔效”,於是向各省頻發徵召名醫的上諭。浙江巡撫譚鍾齡向朝廷保薦了薛寶田。7月底,他抵達北京,經過內務府大臣會同太醫院堂官察看面試,認為他“醫學脈理,均極精通”,至8月初,替慈禧切脈治病。他所立藥方,先由內務府、太醫院審閱,再用黃箋摺子謄清,送慈禧過目。同時,內務府將處方內所開藥物,從《本草》中找出,一一報送,慈禧認可後,始行配齊煎制。第二天,慈禧發下懿旨,稱讚“浙江巡撫譚所薦醫生看脈立方均尚妥”。他在清宮“當值”44天,給慈禧切脈15次,立藥方20多貼。慈禧的病漸漸痊癒了。清宮《御醫載錄》記載了他受到的“禮遇之榮、宴賜之寵”,“系天下名醫少有之也”。但是薛寶田並沒有為榮譽所陶醉。他認為“醫生切忌虛榮之心,浮誇之弊”,所以當返漸途經天津時,他以年老多病婉辭了直隸總督李鴻章對他的邀請。他的才藝是多方面的。在學者俞樾認為他“論醫、論詩、論經史疑義,悉中肯綮”。

作品一覽

他的主要著作有《症治管窺》、《北行日記》、《醫學心悟》和《蓮因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