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鶴

鳴鶴

鳴鶴地處於於慈谿市五磊山下,古鎮的古建築群中除明清時期的官宅民居外,還有祠堂、庵、寺及橫跨河上的岳廟等等,境內自然景觀優美,人文內涵豐富,占地5400畝的杜湖、白洋湖如兩顆明珠,為古鎮帶來靈氣。

地理

鳴鶴鳴鶴
鳴鶴鎮位於慈谿市五磊山下,杜湖白洋湖之濱。古鎮在唐宋時為浙東主要鹽場,迄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設有鳴鶴鹽課司,故當地人又習慣稱之為鳴鶴場。鳴鶴鎮境內有溪壑幽深的五磊山、栲栳山和風光綺麗的杜湖、白洋湖,河網縱橫,臨湖為鎮,極具江南水鄉特點,故有"鶴皋風景賽姑蘇"的美譽。現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文物保護點13處,2000年2月公布為浙江省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今年被公布為省級風景名勝區。鎮內運河等河流由西向東流經全鎮,河上橫跨有明代時期的古橋七座,沿河富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明清住宅,商賈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高牆深院,曲弄幽巷,四合院,走馬樓,人字坡青瓦頂,馬頭山牆,其風格與寧波一帶略有不同。宅內雕琢精緻的花格門窗及石窗等極富韻味。

介紹

古鎮的古建築群中除明清時期的官宅民居外,還有祠堂、庵、寺及橫跨河上的岳廟等等。背倚崎山、面臨白洋湖的金仙寺始建於南朝梁大同年間(公元535-546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寺內天王殿、大殿、玉佛殿等建築巍巍壯麗,寺前有七座石塔立於湖水之中,別具風致。
古鎮境內自然景觀優美,人文內涵豐富,占地5400畝的杜湖、白洋湖如兩顆明珠,為古鎮帶來靈氣。杜湖南岸的解家村為我國大書法家虞世南的故里,其故居後"舍宅為寺"名定水寺,尚有遺址可尋。杜湖的東西兩廂有五磊山、栲栳山雄踞,山勢幽深秀美,多奇峰異石、山泉飛瀑,著名的有鵓鴣石、獅子岩、三石門、小石城、象眼泉、白龍潭飛瀑等等景點。座落在五磊山象王峰腹部的五磊寺,始建於三國赤鳥年間(238-251),為我省最早的寺院之一。
古鎮境內還有南宋著名學者黃震墓、愛國華僑吳錦堂墓慈谿市革命烈士陵園中共浙東區黨委成立處紀念館、梅山石鄉館、石馬弄窯址、楓樹灣窯址、栗子山窯址等等文物史跡,其毗鄰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我國越窯青瓷的中心產地上林湖越窯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