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寺

鳳翔寺

鳳翔寺,位於北京市懷柔城東南5 公里楊宋鎮仙台村內。該寺始建於唐朝,原名 “仙聖傳院 ”,金代改為 “鳳翔寺 ”。 原寺廟規模宏大,有古柏、古槐。古槐中空。歷經朝代更替, 後人修繕將大就小,最後一次修建是在清朝嘉慶年間, 現只存三間大殿,左右各有耳房兩間,東西廂房各三間。龜首方座青石“重修鳳翔寺碑”一塊。明萬曆年間所鑄大鐵鐘一口。遼代漢白玉經幢兩節,傍鐫“大遼太平二年 (1022 年 ) 三月立”。兩株古柏樹齡約1100年,為懷柔一級古樹名木。

基本信息

鳳翔寺

鳳翔寺位於北京市懷柔城東南5 公里楊宋鎮仙台村內。該寺始建於唐朝,原名 “仙聖傳院 ”,金代改為 “鳳翔寺 ”。

原寺廟規模宏大,有古柏、古槐。古槐中空。歷經朝代更替, 後人修繕將大就小,最後一次修建是在清朝嘉慶年間, 現只存三間大殿,左右各有耳房兩間,東西廂房各三間。龜首方座青石“重修鳳翔寺碑”一塊。明萬曆年間所鑄大鐵鐘一口。遼代漢白玉經幢兩節,傍鐫“大遼太平二年 (1022 年 ) 三月立”。兩株古柏樹齡約1100年,為懷柔一級古樹名木。

鳳翔寺鳳翔寺

鳳翔寺在懷柔縣楊宋鎮仙台村內。該寺建於唐代,原名仙聖傳院。據《懷柔縣誌》載,此仙聖傳院原建於高十餘丈的土台之上,名仙聖台。明朝時,曾在此駐軍設屯,曰仙台屯,後簡稱仙台。仙台村名從而得之。到金代,仙聖傳院改稱鳳翔寺。

據寺內古碑記載,鳳翔寺當初建有七層殿宇,由於年久失修。大部分坍塌,現僅存一座正殿,面闊三間左右,耳房各兩間,東西配房各三間。

在正殿左前方,立存首方座重修鳳翔寺青石碑一塊,碑寬2尺,高6尺許,刻有“大清嘉慶歲次戊寅菊目”立碑年號,碑文中記有“紅螺寺天老和尚施錢50 吊”等云云。現在,寺內還存有明代萬曆年鑄鐵鐘一口。鐵鐘高約1.3米,上刻“皇圖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轉”大字,下記當時捐資鑄鐘之人姓名,並刻有“大明萬曆元年十二月吉日造”文字。中山門內,立有遼代漢白玉經幢一對,兩幢刻滿經文。其中一幢刻有“尊勝秘密咒”,旁刻“大遼太平二年(1202年)三月立”字樣。鐫文秀麗清晰,歷歷可讀。院內東南角有水井一口,名仙人井。相傳為仙人一夜之間,從附近解村搬來,時值天亮雞叫,未得擺正,仙人匆忙而去,故井筒斜傾至今。據說寺內還有一洞,可容80餘人,並存有唐代建寺高僧真金化身一尊及其他古物。眼下,洞存何處,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寺內古樹頗多,現存古柏兩株,約有1100年歷史。另有古榆3棵,古椿2棵。這些古樹雖然乾粗皮裂,但仍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寺內有一古槐,雖已歲久中空,可依舊枝葉蔭復。傳說,過去有一趕集農人牽驢回家,由於天晚夜黑,趕集農人來到鳳翔寺求住一宿。寺內僧人應允,但面帶難色說:“佛門本清淨之地,留施主住下無妨,可這畜牲圈於何處呢?”農人便欲投他處,僧人思忖少頃,說:“那就將牲畜圈於老槐樹的洞之內吧……”此事雖屬傳言,但可見此樹之大了。

如今,鳳翔寺建築基本無損,彩畫清晰可見。古樹、石碑俱在,鐵鐘、經幢完好。覽遍該寺,可見當年古貌一斑。

圖冊

鳳翔寺鳳翔寺

圖片展示

鳳翔寺鳳翔寺
鳳翔寺鳳翔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