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狀毛囊角化病

鱗狀毛囊角化病(squamous follicular keratosis)1930年日本土肥(Dohi)首先描述。原因尚不明了。可有家族史。皮損特徵為灰白色至褐色圓形小鱗屑斑,鱗屑中央有與毛孔一致的黑色小點。

基本信息

臨床表現

多見於青年。皮疹為小指蓋至榆錢大孤立散在圓形灰白色鱗屑斑中央固著,周邊游離,中央可見與毛囊一致的黑色小點,可伴有淺色暈。剝去鱗屑,可見嵌塞於毛囊口的角質栓及捲曲的毳毛;不久,可由此再生出同樣的鱗屑斑。多對稱發生於腰臀、胸腹及大腿外側等處。一般無自覺症狀。病情冬重夏輕,經過緩慢,往往多年不愈。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徵性即可診斷。

檢查

組織病理:角化過度,以毛囊口為著,毛囊周圍有少許炎性細胞浸潤。

治療

口服維生素A或維A酸類藥物局部可選用3%~5%黑豆餾油水楊酸和間苯二酚(雷瑣辛)軟膏30%魚肝油軟膏、0.1%維A酸霜或10%~20%尿素軟膏等外塗。紫外線照射可緩解症狀。

中醫治則:為養血滋陰潤燥,方用四物湯、何首烏湯、潤膚湯或溫經湯加薏米仁

預後

一般無自覺症狀。病情冬重夏輕,經過緩慢,往往多年不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