鰈科

鰈科

鰈形目鰈科魚類在我國近海主要有高眼鰈、星鰈、長鰈、木葉鰈、黃蓋鰈、油鰈和石鰈等8個品種,俗名有偏口、小嘴等。從廣義上講,也有把鰈與鮃統稱為比目魚的,因為鰈的眼與鮃相反,兩眼位於頭部右側。鰈魚在仔魚階段,兩眼也是對稱地長在頭部左右兩側,經過20天的變態發育,左眼越過頭的上緣而搬到頭的右側,與右側眼相對,身體失去了平衡,下沉海底棲息生存,並善於偽裝打扮,過著守株待兔的安逸生活。

基本信息

概述:

高眼鰈,地方名長脖,兩眼及顏色均在右側,有眼側為深褐色,上約位於頭部背緣的正中線上,側線在胸鰭上方無弓狀彎曲部,幾近直線狀,前方無顳上枝,口大,略呈對稱狀,牙小,上下頜各有一行,一般體長150~280毫米。

長鰈,地方名叫沙板,兩眼及顏色均在右側,有眼側為褐色,體呈長橢圓形,兩側均被以圓鱗,側線近於直線狀,前方無顳上枝,口頗小,左右略呈對稱,牙小呈門狀,上下頜各有一行,彼此相接形成一切緣,體形較小。

油鰈,地方名油片,兩眼及顏色均在右側,有眼側為褐色或灰褐色,有不明顯的暗色大形斑紋,體卵圓形,兩側均被以小形圓鱗,側線在胸鰭上方有一低弓狀彎曲部,前方有一短顳上枝,口小左右不對稱,牙粗大,略呈截形。

木葉鰈

鰈科鰈科

習 性 仔魚時兩眼對稱,變態後左眼移至右側,轉為底棲生活。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沿海均產之。
屬溫水性近海底層魚類。
體 形 一般體長11~25cm
釣 場 近海泥沙底質海區、內灣、沙灘。
釣 法 船釣底釣、遠投竿遠拋底、海竿拋釣等釣法。
餌 料 沙蠶、蝦肉、小魷魚片、小魚等。
釣 期 10~5月,其中12~3月為最佳釣期

分布地區:

鰈類魚在我國分布較廣,黃海主要漁場在海洋島南至煙威以東,水深大都在50~60米、底質較硬的海域,春汛在4~5月,秋冬汛在10~12月,主捕品種有長脖、石江(石鰈)、小嘴、油片等。另一主要漁場在石島以東,主捕期12月至翌年2月,水深70~80米,主要品種有長脖、小嘴、八甲子(木葉鰈)等,以底拖網為主、延繩釣次之。近些年資源大幅減退,鰈魚真的高貴起來,條大的,市場價每公斤已達26元左右。
鰈魚豐富的營養,早已被人們所認識。據資料顯示,每百克含蛋白質17克、碳水化合物1.4克、熱量78千卡、鈣27毫克、磷34毫克、鐵2.5毫克和B1、B2等多種維生素,是勞傷、體弱者的食療滋補品,食之有益於健康。鰈魚的食用方法可謂爭奇鬥豔,傳統的醃製乾品仍然大行其道,無論蒸、煎、烤、炸,仍是下飯“冤家”。新鮮的異彩紛呈,可燉、可炸、可蒸、可熏、可烤。漫步街頭烤鰈的青煙繚燒,香味四溢,那是青年人所愛,品著烤鰈的美味,喝著青啤、雪花的清涼,感受輕音樂的悅耳,那感覺真的很愜意。在船上,船員既是捕魚高手,又是食魚行家。漁船食鰈,油炸選長脖,它肉質厚實、脂肪較少、食不膩人;火烤選長鰈,它體薄平實、肉色剔透、味鮮淡雅;燉吃則選油片,它肉美細嫩、口香纏綿、潤澤心肺。

參考資料:

http://www.lfg.com.cn/stamp/die.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