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能巴蜀中學

魯能巴蜀中學

重慶魯能巴蜀中學由重慶魯能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和重慶巴蜀中學聯合創辦的一所股份制民營全日制完全中學。 學校占地163畝,建築面積141926平方米,總投資(不含地價)2.4億元。於2007年9月開學。現有100餘個教學班,600多名教職工。學校按照《魯能巴蜀中學章程》運行,建立了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領導班子,實現了自主運行。魯能巴蜀中學與重慶巴蜀中學一脈相承,堅持與重慶巴蜀中學同步管理。

基本信息

硬體設施

魯能巴蜀中學魯能巴蜀中學

魯能巴蜀中學教學設施先進,各班教室均配有大螢幕等離子顯示屏、白板,兩台大功率櫃式空調。可容納千人的魯能巴蜀大禮堂、現代化標準塑膠田徑場、12個標準塑膠籃球場、7個標準羽毛球場、30張木質桌球台、現代化的計算機房和實驗大樓、配有雙衛生間的學生公寓,是一所現代化的殿堂級中學。

辦學理念

教學樓教學樓
魯能巴蜀中學與重慶巴蜀中學一脈相承。

校訓:公正誠樸。核心教育理念:教育以人為本,校長以教師為本,教師以學生為本。

德育理念:善為根,雅為骨,志為魂。

管理理念:責任立己,制度立校。

辦學特色:挖掘潛能,張揚個性。

學校硬體

巴蜀中學魯能校區硬體方面投入達1個億,有標準足球場、網球場、籃球場、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電腦室等,是重慶乃至全國一流的學校,“這個一流,不僅硬體一流,其師資、辦學理念等軟體也是一流的”。 教室配置有松下LED顯示屏,可以進行電腦連線教學以及收看新聞節目

領導班子

魯能巴蜀中學董事長傅唯泉

傅唯泉,政協重慶市第二屆委員會常委、市政府兼職督學、魯能巴蜀中學董事長。歷任重慶巴蜀中學總務處副主任、副校長、校長。2000年被重慶市人民政府授予“重慶市先進工作者稱號”,2000年獲“重慶市十佳校長”稱號,2000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獲國家教育部、人事部聯合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2003年獲“重慶市2002年度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2004年被全國科教文衛體工會授予“全國師德先進個人”,2006年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7年獲“重慶直轄10年建設功臣”榮譽稱號。

魯能巴蜀中學執行校長張勇

張勇,中學物理研究員,重慶市教育學會物理專委會副理事長,重慶市巴蜀中學校黨委書記、副校長,重慶魯能巴蜀中學執行校長。2010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2008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8年被評為“重慶市安全穩定工作先進個人”、2005年被評為“重慶市先進工作者”、2004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被評為“重慶市教委首屆優秀骨幹校長”、2002年獲得“重慶市勞動創新獎章”、2001年被評為“重慶市優秀工會工作者”,“重慶市教育工會校務公開先進個人”、2000年被評為“重慶市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學優秀黨政幹部”、1993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魯能巴蜀中學校長唐良沐

唐良沐,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中華傳統教育研究協會秘書長,新華社高級顧問,西南大學特聘教授。在近四十年的教育、教學及行政管理工作中,務實勤奮,兢兢業業,為學校的穩步、快速的發展作出的突出的貢獻。他在多種崗位上任職,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提出了具有豐富創造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策略,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系統的具有巴蜀特色的管理經驗;致力於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管理,長期紮根第一線,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巴蜀現象”。

師資力量

魯能巴蜀中學有著一支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為宗旨的無怨無悔、勤勤懇懇的教職工隊伍。學校在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西南大學等國內著名師範院校自主招聘有教師300餘名,其中碩士研究生100餘名;重慶巴蜀中學派有200餘名教師到魯能巴蜀中學上課;高水平的學校師資,推動了學校辦學水平攀登高峰。

師資雄厚

1學校鳥瞰圖

學校擁有一支觀念新、業務精、師德好、科研型的教師隊伍,其中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0人、重慶市學科帶頭人25人、中國數、理、生、化、信息學奧賽高級教練16人,高級、特級教師、研究員共100餘人,先後有10餘人赴美、英、澳、加等國家學習交流。教師中有全國人大代表、黨的十五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及省市勞模等。管理和辦學理念一流。學校有一個目光遠大、思想先進、銳意改革、勇於開拓新的領導班子。確定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三本”理念:教育以人為本,校長以教師為本,教師以學生為本,核心是注重人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辦學特色

1學校操場

學校對素質教育有獨特的理解,素質教育以發現發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個性愛好及特點為出發點,注重學生人格塑造的情商開發,張揚個性又有團隊合作精神的教育。巴蜀有獨具一格的辦學特色,緊追隨時代潮流,以及現代社會需求的“三會”為培養目標,要求學生會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有交際能力,樹立國際意識、現代意識,適應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需求;會熟練掌握使用計算機,具有快速高效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會閱讀,精通閱讀技巧,全面解讀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能力,培養終身學習與發展的能力,適應學習型社會的需要。學校高揚素質教育的旗幟,培養具有現代意識,創新意識,現代才能的特長的現代人才。

校園活動

學生活動豐富多彩

魯能巴蜀中學學生活動豐富多彩。春節的學生運動會、夏季的生命活動周、秋季的社團展示周、冬季的學生藝術節、由新媒體團隊提供技術與美術設計支持學生會文藝部主辦的巴蜀中學周末音樂會

、MC音樂社和巴蜀中學消費電子社

共同舉辦的一年兩度音樂社音樂節,以及初一的“向善教育”班級形象大賽,初二的“優雅青春”文明禮儀大賽,初三的“勵志青春”動員大會,高一的“舌尖上的戰爭”辯論賽,高二的“繽紛課改”展示活動,高三的微電影首映式畢業典禮

……讓學生在絢麗多彩的活動中快樂成長、成才、成熟!

積極拓寬國際視野

學校在2009年、2010年、2011年連續三年承辦第一、二、三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30餘次承辦重慶市級各類賽事,展示了學校風采。2015年,陽光動力2號機組在中國的首個地面活動

以及首屆全國中國小文學社團高峰論壇

在我校舉行。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時任教育部長周濟,副部長陳小婭、韋鈺,原科技部副部長鄧楠,時任國家漢辦主任許琳,時任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等先後蒞臨學校,指導工作,極大鼓舞了學校師生員工奮勇向前……

世界著名新儒學大師、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著名主持人于丹、紀連海,全國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葉瀾、楊叔子院士,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著名財商教育專家湯小明、中國愛樂樂團首席吳陽等先後到校開設講座,引領了教師、學生的成長。

中考高考

國中教育的一面旗幟

魯能巴蜀中學中考成績成果卓著,雄居重慶市第一名:首屆畢業生初2010級,特高分人數、高分段人數雄居重慶市各學校榜首,考入重慶巴蜀中學高中362人;初2011級、初2012級、初2013級、初2014級在當年中考中均榮登重慶市榜首,成為重慶市國中教育的頂峰,被譽為“重慶國中教育的一面旗幟”。

輝煌的高考成績

魯能巴蜀中學學生高考成績優異:我校在將400名左右的最優秀的學生送入重慶巴蜀中學高中(這些學生在巴蜀中學表現搶眼,每年均有20多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之後,在學生分數全部在重慶巴蜀中學統招線下的情況下,仍然尖子頻出,高考成績優異:高2010級李巧考入北京大學,500餘名學生考入重點大學,本科率超過80%;高2011級學生江天源、戴瀚鋒分別保送、考入北京大學,500多名學生考入重點大學,本科率超過80%;高2012級李浩坤、陳林子分別保送或考入北京大學,600餘名學生考入重點大學,本科率超過80%;高2013級張宇翔保送清華大學,650餘名學生考入重點大學,本科率超過80%;高2014級丁載宇考入清華大學,700餘名學生考入重點大學,本科率超過80%。

魯能巴蜀中學在生源並不占優的情況下,取得如此輝煌的高考成績,受到家長、社會廣泛地高度評價好評,已成為社會廣泛認可的重慶乃至全國的知名中學。

辦學成績

1學校大門

以十六大代表曹黎楓老師為代表的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老師的辛勤勞動換來了豐碩的辦學成果。走自己的路,辦好國中,為高中輸送優質生源,從國中九五級到初二零零級,連線六年獲得全市重點高中聯考第一,成為全市中的一面旗幟。國中基礎紮實雄厚,高中出彩奪魁,高96級高考上級人數乎次升位,高98級進入全市前三強。近幾年數、理、化、生參加各科競賽,2000年到2003年,共有近500人次獲全國一、二、三等獎,17人進入數、理、化冬令營,一人進入國家集訓隊。其中高2001級數、理、化三競賽的全市第一均由巴蜀中學奪得。 學校還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改”領導小組,並派出10多名骨幹教師赴北京等全國各地參加培訓,回校後開設30多門選修課,自編教材,具有多樣性、科學性、實用性特點。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自選研究課題。高2004級自選100多項課題,將其成果向全市40多個區縣匯報展示受市教科院和各方好評,獲研究性課程一等獎。高2005級124個課題,初2004級和初2005級共170餘項研究性學習成果。現場會也在巴蜀召開,充分展示了巴蜀中學國中學生超一流的能力和水平。高中教學,連年獲得市教育頒發的高中工作優秀獎,特別優秀獎。高2001級實現歷史性突破,據市招辦統計數據,巴蜀的專科、本科、重點各段上線率均居全市第一,26名學生升入北大清華。高2002級再創輝煌,除多項指標保持全市第一外,27名學生升入北大清華,而且包攬了重慶市文理科雙狀元。巴蜀中學辦學水平、辦學實績已進入全市最先進水平,被社會公認為發展最迅速、影響最大的一所普通高中。“巴蜀現象”搶眼奪目,媒體將巴蜀譽為“全市普教系統的一面旗幟”。2003年再創新高,繼2002年雙狀元之後,文科狀元又花落巴蜀,20名優秀生考上清華北大,為普教戰線的旗幟再添光輝。巴蜀中學2003年中考多項指標全市第一:上巴蜀中學高中分數線(518分)175人,為全市第一;上550分高分段達53人,為全市第一;在學科競賽中獲全國一等獎25人次(數學9人、英語9人、物理2人、化學3人,信息學2人),為全市第一。 自2000年以來,學校黨委在學生中發展了黨員20多名,受到中央及地方黨政表彰和媒體關注,“宏志班”被中宣部、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專題報導。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巴蜀為“西洋棋傳統學校”。校西洋棋隊在全國中學生中居頂尖水平,歷屆全國比賽獲冠軍之多,為重慶市其它項目所不及,校園際象棋隊隊員黃茜升為國際大師,多次在世青賽中奪冠,為最年輕的國家隊隊員。學校還培養出在中學時代已出書兩部的全國最年輕的作協會員龍艷,現就讀於中央戲劇學院。 2003年是巴蜀萬人歡慶的巴蜀學校七十華誕,人們不會忘記巴蜀的歷史,不會忘記重慶直轄以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對巴蜀中學的大力支持,不會忘記為巴蜀書寫輝煌的每一個人。擁著厚重的文化積澱、先進的辦學理念、日漸雄厚的辦學實力和務實求真的治學精神,巴蜀中學的明天一定會更加輝煌。

昔日巴蜀

魯能巴蜀中學昔日魯能巴蜀中學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四川軍閥混戰經年,暴力衝突持續不斷,文化經濟落後於全國,天府之國竟有"魔窟"之稱。盧作孚等地方精英,有識有為,於艱難中奮起,呼籲和平,提倡建設,更視教育為救國救川不二之法門。

江南教育,中國最先,尊師重教之傳統,匯同東漸之西風,已結佳果。黃任之先生,創辦中華職業教育社有成,推行新教育知名,受重慶之託,鄭重推薦優秀教育家。周勖成校長朔江而上,擔當重任入川辦學。盧作孚先生,王治易先生在長江邊恭迎。

自此,通遠門外,觀音岩下,嘉陵江邊,張家花園,綠樹之間,芳草之前,便有了我們的秀雅的巴蜀校園。

我們巴蜀一開始就是一所新學校。

"公、正、誠、朴"是周校長為我們巴蜀制定的校訓,是大公無私,正大光明,誠實做人,生活簡樸的意思。周校長本人便是教師和學生心目中"公、正、誠、朴"的榜樣。

巴蜀不負眾望,很快成為四川教育界的一顆明珠。不過三年,黃任之先生入川考察,下輪船到重慶第一處要看的,便是我們巴蜀。黃先生看後大喜,他贊道,"巴蜀國小,是重慶著名的優良國小","處處見不苟精神",待抗戰軍興,國府主席林森入川,為我們巴蜀題寫了"成績裴然"的匾額。

抗戰時,日本飛機反覆炸我巴蜀校園,綠茵操場上彈坑連連;勝利後,師生反內戰爭民主,篝火晚會有特務的陰影瞳瞳,周校長堅持"公、正、誠、朴"的校訓,保護學生,教務主任仿先賢辦法,天天在小黑板上寫"日知錄"警策同學。二十世紀後半葉,巴蜀園隨新的共和國前進,有一路陽光,德智體美,人才濟濟,教學領先;也有驟雨暴風,階級鬥爭,黑白莫辨,人仰馬翻。時勢艱難歲月,巴蜀師生合舟共濟,爭鬥困惑之時,也有校友相濡以沫。

回首來路,巴蜀最初的夢想,似已墮入歷史的煙塵之中。七十年來,已有幾代巴蜀人從此間走出。不要說各代之間有代溝,不同屆的學子都有很大的不同。年齡不同,觀念不同,氣質性格不同,情趣好惡不同,現如今,各人記憶中校園的格局都大不相同了。可是每逢校慶,我們卻總是相聚而不能相忘。

新的世紀裡,再迎校慶,師生再舉杯,同窗再攜手。看一屆屆一代代校友相聚,恰如端詳老照片往事歷歷;數一個個一輩輩巴蜀英才,正是翻閱近代中華教育史。拂開歷史的煙塵,我們發現,星移斗轉,上個世紀老周校長寫下的宣言不曾過時,春秋更迭,巴蜀新教育的理念越是昭顯。百感交集。原來,周勖成先生成長於中國的現代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之間,屬於中國第一代現代知識分子,對於人的全面進步,已有明確的認識與教育的實踐。

"科學的頭腦,勞工的身手,前進的思想,合作的精神,平民的生活,紀律的行動,藝術的興趣,愛國的觀念"。

"公、正、誠、朴"。

這就是素質教育,這就是全面發展,這就是幾代中國知識分子追求的先進文化。這樣明確的理念,這樣鮮明的旗幟,七十年前,在重慶,由我們巴蜀倡導,由我們巴蜀舉起。今天,我們巴蜀人,無論你是青春學子還是銀須老人,都可以用這樣的理念來回憶你的巴蜀生活,用這樣的理念來要求自己,要求你的學生,要求你的子女,甚至你的孫兒孫女。

校慶相聚,我們有許許多多的理由,但是最不能改變的理由便是我們巴蜀曲曲折折地薪盡火傳了半個多世紀的平民化的現代教育理念。

這是巴蜀的靈魂。

當今中國,社會轉型,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巴蜀之魂,公正誠樸,先進文化,不棄不滅。

地址:重慶渝北區新溉大道889號

郵政編碼:40002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