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形超綱

魚形超綱 Pisces,魚類,脊椎動物亞門。魚體多為紡錘形,但小中環境複雜非凡。尤其在廣闊的海洋中,深淺、遠近、表底情況均截然不同。同時各種魚對於適應環境的能力亦各異,因而就出現了形形色色的體型。

名稱

魚形超綱

相關信息

魚類最早可能從寒武紀晚期開始出現,經歷了約5億年的進化發展。至今奧陶紀志留紀早、中期的化石記錄很少,僅在北美、歐洲斯匹茲卑爾根、澳洲和亞洲少數幾個地點的海相沉積中發現無頜異甲類的一些破碎骨片。這些證據表明了兩個事實,一是無頜類的多樣性在奧陶紀的中期已經出現,另一是無頜類的魚類最早起源於海洋之中。從志留紀晚期到泥盆紀早期,魚類已經繁盛起來,化石記錄增多,除無頜類占多數外,已有了相當多的原始有頜的魚類,此時是一個無頜類和原始有頜類並存繁盛階段。一般常說泥盆紀是魚類的時代,如果更確地說,它應在泥盆紀的中、晚期。此時魚類不論在多樣性、數量和地理分布方面,還是在進步性方面都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魚類時代。志留紀晚期和泥盆紀早期繁盛的無頜類和原始有頜類繼續繁盛,做為此後3億多年魚類進化主體的兩大類群,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不僅已經出現,而且相當繁盛並達到了非常高的進化階段,演出了脊椎動物進化史上的重要一幕。至泥盆紀晚期,是繁盛一時有厚重甲冑的無頜類和原始有頜類的絕滅;另一是進步的有頜魚類的繁盛。軟骨魚類在泥盆紀中、晚期以相當進步的面貌突然出現,它已經經歷了一段相當長的進化歷史當無疑問,但因其骨骼軟弱,身體結構不強,終沒擺脫對水體的依靠。硬骨魚類此時的進化是最成功的,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泥盆紀晚期從肉鰭魚類進化出了征服陸地的兩棲類,揭開了艱難而生動活潑的陸生脊椎動物進化發展的序幕;另一是後來繁盛的硬骨魚的輻鰭魚類也亦出現。
泥盆紀以後魚類的進化是軟骨魚類和硬骨魚的輻鰭魚類平行發展的時期。軟骨魚類經過晚古生代中生代的進化,因食肉的關係,數量一直不多,保持著平穩的狀態。其中向兇猛捕食發展的一支成了水中的霸王,身體流線型,運動迅速,它也是進化成功的一類,至今仍在海洋中保持著相當的數量;在海底吃食軟體動物的一支,身體變得非常平闊,平衡的鰭變成了運動器官,移動緩慢,推進器官的尾巴變成細長的鞭狀,起平衡作用。硬骨魚的輻鰭魚類,在泥盆紀之後向著減少身體鱗片的重量、脊椎骨逐步骨化、偶鰭基部變窄、靈活性加強的方向發展,經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進化更替,經歷了發展的三個明顯階段,即晚古生代的軟骨硬鱗魚類階段;中生代的全骨魚類階段,脊柱部分骨化,硬鱗層變薄;新生代的真骨魚類階段,脊柱的椎體亦全部骨化。在兩個階段之間,前、後兩階段的許多類群交叉交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