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饅頭

鬼饅頭

“鬼饅頭”潔白晶瑩,爽口柔軟。 木饅頭,木蓮,鬼臼。 薜荔果,木饅頭,木蓮,鬼臼,鬼饅頭。

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慶元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做“鬼饅頭”,禮拜香火,祀奉祖宗。早在漢代,人們就把農曆正月十五日定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定為“中元節”,八月十五日定為“下元”。此三個節日總稱為“三元節”。“中元節”也叫“地官節”,民間稱為“鬼節”,《修行志》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日夜誦經”。佛教徒是日舉行盂蘭盆會。昔日,慶元各宗祠要請僧道來齋醮,並做饅頭分發給族人祀奉祖先,民間亦稱為“鬼饅頭”。
“鬼饅頭”選上等糯米經水浸透,細磨為漿糊狀後再榨乾,為包餡的皮。饅頭分兩種餡:一種是用紅糖摻苦菜乾,另一種是將山豆磨成細粉後摻入白糖。“鬼饅頭”潔白晶瑩,爽口柔軟。老人小孩都喜歡吃。
中藥名
鬼饅頭,又名 薜荔果木饅頭,木蓮,鬼臼。
[處 方 名] 薜荔果,木饅頭,木蓮,鬼臼,鬼饅頭。
[來 源] 為桑科植物Ficus pumila L的乾燥花序托。
[性 味] 酸,平。
[功 效] 補腎固精,通乳,活血消腫,解毒。
[成 分] 含芸香鹼、B-谷甾醇、蒲公英賽醇乙酸酯等。
[藥 理] 體內實驗對腫瘤有抑制作用。
[應 用] (1)用於氣血凝滯、濕毒蘊結、阻塞胞宮的宮頸癌、卵巢癌,症見少腹疼痛,帶下色黃腥臭,崩漏下血等,常與椿根皮、露蜂房、紫草根等配合套用。
(2)用於濕聚毒盛、瘀血凝結的膀胱腫瘤,症見小便頻數淋漓澀痛,尿色鮮紅或挾血塊,常與知母、黃柏、粉萆解、木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