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什麼鬼:《子不語》精選集注》

《搞什麼鬼:《子不語》精選集注》

《搞什麼鬼:<子不語>精選集注》主要介紹了論語的一些精典內容。《論語·述而》記載:子不語:怪、力、亂、神。意指孔子絕品不談關於怪異,暴力、悖亂、神鬼等事情,然而清代大才子袁枚卻反其道而行之,將自己聽到舉凡神鬼、妖怪、狐仙,甚至奇人奇事,通通整理成冊,並取名《子不語》。表示該書內容皆與怪、力、亂、神有關。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搞什麼鬼:<子不語>精選集注》是一部借鬼諷世的經典讀本。藏在鬼怪故事的人生智慧。

內容簡介

《子不語》成書後,袁枚發現元代有個文人也將自己的作品取名《子不語》為了尊重前輩,他一度將書名改為《新齊諧》,不過大家還是習慣以《子不語》來稱呼這部作品。
與其他鬼怪故事不一樣,袁枚的《子不語》展現清新的風格,故事通俗,幽默而又深富哲理,往往令人融入其中,會心一笑,合適闔家共讀,欣賞。

作者簡介

袁枚,字子才,號簡齊,生於康熙五十五年,卒於嘉慶二年,享年82歲。浙江錢塘人,曾任溧水知縣,江寧知縣,後辭職歸隱,享受生活。
作者擅長詩文,為乾隆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與紀曉嵐合稱南袁北紀。生性豁達不羈,行事常出人意表,著有《子不語》《續子不語》《隨園詩話》《隨園食單》《小倉山房文集》等。

目錄

袁枚個人檔案
第一章鬼頭鬼腦
鬼也會死?
鬼需要通行證
鬼不找窮人麻煩
鬼怕好官
鬼怕討債
鬼怕人撞
鬼也怕講道理
用人氣把鬼吹跑窮鬼
作祟的都是窮鬼
算命鬼欺善怕惡
雷奴騙吃騙喝
惡鬼怕挑釁
第二章各懷鬼胎
不怕鍾馗的鬼
左耳失聰的鬼
好作歪詩的惡鬼
訣而不別的鬼
迷戀做官的鬼
糊塗鬼報仇
餓鬼搶饅頭
斂敗鬼失利
守護鬼勸善
官鬼自得其樂
野鬼充當樹神
鬼搶人,一場空
頭夾鬼腿
狐仙也怕老婆
主人變鬼仆
鬼借官銜嫁女兒
做鬼依舊狼狽
名畫家顯靈
惡有惡報
冒名勒索供品
高明的騙局
第三章人鬼之間
人鬼合體
人鬼械鬥
小偷與鬼鬥法
南方人遇北方鬼
三技之後,無計可施
書生開導女鬼
冥府小吏談讀書
替僵屍素
老鼠嚇人
睡棺
主人轉世變奴子
驢仔報恩
皂隸撞鬼
歪嘴先生
冤鬼錯認仇家
鳥門山無影人
竊取殭屍錢財
一夜擺平四鬼
上河捉鬼記
亡夫救妻
捕快捉鬼
錢打
惡鬼頭
怒打牽魂鬼
醉打殭屍耳光
醉拔鬼舌
戲弄棺中鬼
死亡幻術
鬼欺教書先生
輕信鬼言
水鬼約看美女
女鬼賄賂更夫
第四章生死之戀
鬼仙助情郎
鬼妻護懦夫
貪吃的煞神
另類月老
狗附身救主
殭屍偷情
鬼也要找第二春
“舍
不得”鬼
買鬼嚇人
怨女報仇
痴鬼妒情敵
與鬼為情敵
城隍變臉
吝嗇鬼納妾
第五章神鬼傳奇
兩神互毆
仙人也禿頭
成仙的資格考試
冒充觀音
的狐仙
狐仙住鬼屋
面有菜色的土地公
土地神告

土地婆詐酒食
惡土地助紂為虐
名醫治神像
美少年任城隍神
無賴也能做關帝
關公騙人

神斷獄
冒公請假代班
牛頭大王
項羽做鬼兩千年
水鬼搬家
複製鬼入侵
賭鬼與賭神
幫鬼抓
悍婦
砍頭是為了留名
預知死期
活死人墓
第六章地獄群像
地獄歷險記
金剛乾預閻王辦案
關說冥府判官

賂冥府差役
城隍皂隸吃案
鬼師爺判案
鬼師爺救
孝子
酗酒的城隍爺
怒打地藏王耳光
預購陰間職
陰間也要考試
陰間中秋不辦公
閻王審案紀實
善惡之秤
附錄鬼話連篇
鬼節慶
鬼家族
鬼事一籮筐
鬼秘

精彩書摘

第一章鬼頭鬼腦
【原文】
城隍殺鬼不許為聻
台州朱始女,已嫁矣,夫外出為賈。忽一日,燈下見赤腳人,披紅布袍,貌醜惡,來與褻狎(此乃色鬼),且云:“娶汝為妻。”婦力不能拒,因之痴迷,日漸黃瘦。當怪未來時,言笑如常,來則有風肅然。他人不見,惟婦見之。
婦姊夫袁承棟,素有拳勇,婦父母將女匿袁家。數日,怪不來。月余,蹤跡而至。曰:“汝來藏此處乎?累我各處尋覓。及訪知汝在此處,我要來,又隔一橋,橋神持棒打我(確是該打),我不能過。昨日將身坐在擔糞者周四桶中,才能過來(可憐)。此後汝雖藏石櫃中,吾能取汝。”
袁與婦商量,持刀斫(以刀斧砍削)之,婦指怪在西則西斫,指怪在東則東斫。一日,婦喜拍手曰:“斫中此怪額角矣。”果數日不至。已而布纏其額,仍來為祟(如此執迷不悟,將釀禍矣)。袁發鳥槍擊之,怪善於閃躲,屢擊不中。一日,婦又喜曰:“中怪臂矣。”果數日不來。已而布纏其臂又來,入門罵曰:“汝如此無情,吾將索汝性命。”(因愛生恨,欲同歸於盡乎?)毆撞此婦,滿身青腫,哀號欲絕。
女父與袁聯名作狀,焚城隍廟。是夜,女夢有青衣二人,持牌喚婦聽審,且索差錢(不想陰間也有陋規),曰:“此場官司,我包汝必勝,可燒錫錁二千謝我。你莫嫌多,陰間只算九七銀二十兩。此項非我獨享,將替你為鋪堂之用,憑汝叔紹先一同分散,他日可見個分明。”(索賄居然振振有詞)紹先者,朱家已死之族叔也。如其言,燒與之。五更,女醒曰:“事已審明,此怪是東埠頭轎夫,名馬大。城隍怒其生前作惡,死尚如此,用大杖打四十,戴長枷在廟前示眾。”從此婦果康健,合家歡喜。
未三日,又痴迷如前,口稱:“我是轎夫之妻張氏,汝父、汝姊夫將我夫告城隍枷責,害我忍飢獨宿,我今日要為夫報仇。”(惡人告狀,好沒道理)以手爪掏婦眼,眼幾瞎。女父與承棟無奈何,再焚一牒與城隍。是夕,女又夢鬼隸召往,怪亦在焉。城隍置所焚牒於案前,瞳目厲聲曰:“夫妻一般兇惡,可謂一床不出兩樣人矣(此乃朝夕相處,互為影響也,為人夫妻父母者,能不戒乎?),非腰斬不可。”命兩隸縛鬼,持刀截之,分為兩段,有黑氣流出,不見腸胃,亦不見有血。旁二隸請曰:“可準押往鴉鳴國(疑為鬼死後所往,猶如人死後之鬼界也)為聻(不知顰可殺乎?若然,則聻死又為何?)否?”城隍不許,曰:“此奴做鬼便害人;若作鏹,必又害鬼(《聊齋志異·章阿端》載:'人死為鬼,鬼死為章。鬼之畏章,猶人之畏鬼也。'),可揚滅惡氣,以斷其根。”兩隸呼長須者二人,各持大扇,扇其屍,頃刻化為黑煙,散盡不見。囚其妻,械手足,充發黑雲山羅剎神處充當苦差(原來鬼界刑罰與人界相似),命原差送婦還陽,女驚而醒。
從此,朱婦安然,仍回夫家,生二子一女,至今猶存。鬼所云擔糞周四者,其鄰也。問之,曰:“果然可疑。我某日擔空桶歸,壓肩甚重(鬼亦有重量?)。”
——取材自《子不語·卷三·城隍殺鬼不許為聻》
【異想錄】
死亡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
鬼也會死?
台州朱始有個已出嫁的女兒被鬼糾纏,家人用盡各種方法都不見效,眼看她被折騰得死去活來,朱始只好和大女婿袁承棟聯名寫狀紙,然後到城隍廟告冥狀。
當天晚上,被鬼糾纏的朱氏夢見兩個青衣人拿著令牌喚她聽審,並悄聲對她說:“這場官司,我保你穩贏,不過你得燒紙錢兩千來答謝我。”朱氏聞言覺得匪夷所思,青衣人解釋道:“你莫嫌多,那兩千錢,陰間只算九七銀二十兩。況這好處並非我獨享,我還要拿他來打通關節,並和你叔叔朱紹先平分。”朱氏想起族叔朱紹先早逝,青衣人所言應不假,迨醒來便告知家人
準備紙錢兩千,依言焚燒。數日後,朱氏五更起床,對家人說:“這件案子已經審明了。糾纏我的鬼魂,生前乃東埠頭轎夫,名喚馬大。城隍爺對於他生前作惡,死後尚復如此,感到十分憤怒,已命人責打四十大板,並戴長枷在城隍廟前示眾。”不料過了三天,朱氏又被另一鬼糾纏。該鬼借其口說:“我是馬大之妻張氏,你老爹和姐夫合力告倒我丈夫,害我忍飢獨宿!今日非報此仇不可!”說罷附魂在朱氏身上抓眼掐脖子,弄得朱氏傷痕累累。朱始與袁承棟萬般無耐,又到城隍廟裡燒狀紙。
當晚,朱氏再度夢見鬼隸召她前去聽審。只見馬大夫婦跪在堂下,城隍厲聲怒斥:“你們夫婦倆同樣兇惡,今天非腰斬不可!”說罷命左右將馬大捆綁,然後持刀攔腰劈成兩截。朱氏但見一股黑氣從截斷處流出,既無內臟,也無鮮血。
處刑完畢,鬼隸問:“是否押往鴉鳴國為聻?”城隍皺眉道:“這傢伙做鬼便害人,要作聻,豈不又害鬼?不如揚滅惡氣,讓這一切結束。”鬼隸於是喚來兩個長須者,手持大扇奮力扇鬼屍,頃刻間,鬼屍盡化黑煙,消失無蹤。至於馬大妻張氏,則被戴上手鐐腳銬,發往雲山羅剎神處做苦工。
朱氏驚醒後,總算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再無鬼怪糾纏。
【原文】
鬼求路引
德齡安孝廉(舉人),知太倉州事。內幕某,浙人也,偶染時症(因季節變化而染病)。一夕,大呼曰:“歸歟,歸歟,胡不歸?”察其音,陝人也。問:“何以不歸?”曰:“無路引。”問:“何以死於此?”曰:“我寧夏人,姓莫名容非,前太倉刺史(清代對知州之敬稱)趙酉遠親也。萬里齎糧而來,為投趙故。趙刺史反拒不納,且一文不贈,故窮餒怨死於此(竟不徑索趙酉命,乃纏無辜者,未免無理)。”問:“何以不纏趙,幕友(師爺)與汝寧有冤乎?”曰:“趙已他遷,鬼無路引,不能出境。纏他人無益,故來纏幕友,庶幾驚動主人,哀憐幕友,必與我路引(為歸鄉而不擇手段,雖可憐但不可取也)。”德公聞而許之,召吏房作文書,咨明一路河神關吏,放莫容非魂歸故鄉(不想陽世官競勢凌鬼神之上)。幕友病不醫而愈。
——取材自《子不語·卷二十三·鬼求路引》
【異想錄】
看來陰間規矩不比陽間少,做鬼也不見得自由。
鬼需要通行證
德齡安舉人在太倉州當行政首長時,幕僚中有位浙江籍師爺,因季節變化而感染風寒,躺在床上靜養。
某天夜裡,他突然以陝甘地區的口音大聲呼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啦!”與他同寢室的師爺察覺有異,便問:“你既然想回家,怎么還在這裡?”被附身的師爺哀嘆道:“因為我沒有通行證。”同寢室的師爺奇怪問:“那你為何死在這裡?”被附身的師爺恨恨道:“我叫莫容非,乃前太倉刺史趙酉的遠親,千里迢迢從故鄉寧夏前來投靠,不料竟被拒於門外,連打發回去的盤纏都沒得拿!後來因為身上的錢財糧食用盡,不幸餓死於此。”
同寢室的師爺聽罷,不以為然道:“趙酉是害死你的人,你不去糾纏他,反而來找我同事,莫非我同事和你有仇啊?”莫容非無奈道:“趙酉已經離開這裡了,我雖想找他報仇,但鬼若沒有通行證,則無法出境……為了能夠弄到通行證,我只好來糾纏你們做師爺的,希望因此驚動州府長官,發一張通行證給我。”
德齡安聽說這件事後,果然叫吏房書吏草擬一張通行證,請沿路河神、關防通融,別為難莫容非,讓他早日魂歸故里。之後,那位被附身的師爺即不藥而愈。
【原文】
鬼怕冷淡
揚州羅兩峰自言能見鬼,每日落則滿路皆鬼,富貴家尤多(或可伺機討得酒食、紙錢)。大概比人短數尺,面目不甚可辨,但見黑氣數段,旁行斜立,呢呢絮語。喜氣暖,人旺處則聚而居(世謂久無人居處則有鬼占,不想鬼亦怕冷淡),如逐水草者然。揚子云(揚雄)曰:“高明(富貴、有權勢)之家,鬼瞰其室。”(此句原比喻“滿遭損,謙受益”)言殊有理。鬼逢牆壁窗板,皆直穿而過,不覺有礙(古今中外之鬼皆如此)。與人兩不相關,亦全無所妨(緣彼此所處世界不同矣)。一見面目,則是報冤作祟者矣(欲使所見者懼,故如此)。貧苦寥落之家,鬼往來者甚少,以其氣衰地寒,鬼亦不能甘此冷淡故也。諺雲“窮得鬼不上門”,信矣!
——取材自《子不語·卷十四·鬼怕冷淡》
【異想錄】
世上最慘的事,莫過於貧窮失意到連鬼都嫌棄。
鬼不找窮人麻煩
揚州人羅兩峰自稱能看見鬼。他說每到太陽下山時,滿路都是走來走去的鬼,比人矮數尺、臉部五官模糊、輕飄飄像黑影一般、遇到牆壁或障礙物時也直直穿過,他們或低頭交談,或在路邊面無表情地看著來往的過客,或跟某些人後頭走。
鬼通常喜歡熱鬧與人多的地方,所以哪裡熱鬧、人多,他們就往哪裡移動,如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一般,難怪揚雄要說:“富貴人家,往往會被鬼窺視。”其實,鬼和人雖同在一個空間,但因彼此屬於不同的世界,所以對人並無妨害,除非有恩怨,或者惡鬼故意作祟,否則很難看見他們的真面目。
至於貧苦人家,鬼一般很少會登堂人室,因為那種氣衰地寒的感覺,連鬼也不喜歡。俗話說“窮得鬼不上門”,果真不差。
【原文】
藍姑娘
王中丞丁憂後,居杭州羊市公館。灶下婢忽仆地,良久甦醒,瞪目作旗人語曰:“我鑲紅旗某都統家藍姑娘也,口渴腹飢,可致意大人,作速供養我(不改官家口氣)。”王親臨問曰:“爾既系旗人,何故到我漢人家來?”鬼曰:“我與群姊妹清明日出門看會(鬼果然愛熱鬧),不料布政使國大老爺路過,儀從甚盛,將我姊妹一衝而散(官威之大,連鬼都怕)。我避不及,只得避到大人家來。”中丞曰:“汝避國大人不避我,獨不知國大人尚是我之屬員乎(離職不忘在職風光)?他沖汝,汝何不到他家作祟?”鬼曰:“我畏之。”中丞曰:“然則汝輩做鬼者亦勢利,只怕現任官,不怕去任官耶?”曰:“不然,去任者果做好官,我亦怕也。''(可憐中丞,自取其辱)中丞大不喜,不得已,且供飯燒紙錢與之。婢病鏇愈。未一年,中丞及於難。
——取材自《子不語·卷二十·藍姑娘》
【異想錄】
正人君子,英氣逼人,連鬼也不敢來相欺。
鬼怕好官
王中丞辭官守喪期間,在杭州羊市居住。某天,廚房工作的婢女突然昏倒,醒來後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說:“我乃鑲紅旗某都統家的藍姑娘,現在又渴又餓,你們趕緊去告訴老爺,叫他快準備酒食供養我。”
王中丞聞訊來到婢女寢室,很不高興地問:“你既然是旗人,幹嗎到我漢人家裡來?”附身的鬼無奈道:“我與幾個姐妹趁著清明節出來看熱鬧,不料布政使國大老爺路過,龐大的衛隊車陣衝散了我們。我一時走避不及,只好跑到你家來。”王中丞聽罷更加不悅,道:“你避國大人而不避我,難道不曉得他原本是我底下的屬官嗎?再說,衝撞你的是他的衛隊,你為何不去他家作祟,偏偏跑到我這來胡鬧?”附身的鬼說:“因為我怕他。”王中丞哼聲道:“你們做鬼的也未免太勢利了吧!只怕現任官員,不怕去職官員!”附身的鬼搖頭說:“不盡然。如果去職的官員是個好官的話,我們也怕。”王中丞聞言十分惱怒,但也莫可奈何,只得吩咐僕役準備酒食祭拜,並燒一些紙錢,讓她歡喜離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