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鎮[湖北省興山縣(現改名為昭君鎮)]

高陽鎮[湖北省興山縣(現改名為昭君鎮)]
高陽鎮[湖北省興山縣(現改名為昭君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陽鎮地處東經106度15分、北緯32度18分,位於旺蒼縣西北面,距縣城11公里,鎮域幅員面積118.6平方公里。東於黃洋鎮接壤,東北接正源鄉,南接縣城駐地東河鎮,西北連麻英鄉,西抵白水鎮、嘉川鎮。雲陽新縣高陽鎮、興山縣高陽鎮、荊門市高陽鎮。

基本信息

資源優勢

高陽鎮高陽鎮
地層屬奧陶系,志留系,三選系,處於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的結合部,屬龍門大巴台系凹陷漢南台拱的主體部分。轄區內地層發育齊全,屬典型的咯斯特地貌。鎮域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東冷春暖而乾燥,夏熱秋涼多降雨,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在14—16℃之間,最高氣溫35.1℃,最低氣溫5.3℃,無霜期250天左右,年降雨量1064毫米左右。

高陽鎮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儲量的有石灰石1000萬噸、煤炭200萬噸、硫鐵礦200萬噸、黑色大理石250萬立方米、高磷礦10萬噸、青石上億噸,另外還有白雲石、耐火粘土等礦產資源。貫子壩河沙資源豐富、質地優良。這些資源尤其以青石、河沙開採量最大,解決了民眾就地務工,使民眾增收、財政增稅。高陽水域面積廣闊,現建有原始漂旅公司、清水灣休閒莊,是夏天避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高陽鹿亭溫泉聞名市縣,距縣城20餘公里,交通通訊方便。經權威機構化驗認定,鹿亭溫泉含有硫化氫、氧、偏硫酸、鍶、鋰、偏硼酸等十多種有益人體的微量元素和化學元素,達到的醫療熱礦泉水濃度是十分罕見的。現溫泉旅遊開發一期工程已經竣工,一到節假日,遊人如織。業主將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建成集療養、休閒、餐飲、娛樂、會議於一體的旅遊山莊。高陽貢茶是高陽鎮特色產品的代表,由來已久,盛名遠播。相傳曾經商販輾轉販運,最終成為進貢皇帝的上佳名品,故名貢茶。高陽貢茶色香味濃,經喝耐飽,喝後苦盡甘來,回味無窮。全鎮現有茶園2350畝,並逐步將高陽鎮建成全縣萬畝茶葉基地鎮。高陽茶將作為全鎮經濟發展的龍頭產品,打入市場,闖出名聲。另外,全鎮蠶桑、林果業、中藥材及畜牧業等長中短項目結合配套,經濟發展後勁強勁有力。

歷史沿革

高陽鎮高陽鎮
相傳古代時期曾於此地燒過瓦罐子,故名貫子壩,清代名為貫子堡。1910年屬白水鄉會,1942年旺蒼設治後屬白水鄉第二堡,1952年土改結束分鄉建鎮,成立貫子鄉人民政府,屬旺蒼第二治城區。1956年撤銷治城區,貫子鄉直屬於縣,1958年併入東風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貫子公社,屬鹿渡區(雙匯區)。1984年改貫子公社為貫子鄉。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將原雙匯區貫子、鹿渡、支溪三鄉合併成立高陽鎮,政府駐地貫子壩。高陽鎮轄檬子、向陽、虎埡、崔河、支溪、雙午、古柏、水磨、關山、鹿渡、棗樹、宋江、溫泉13個村,96個合作社,現有2447戶,9287人。

基礎設施

高陽鎮高陽鎮
公路建設:高陽鎮地處旺蒼至英萃、國華、陝西寧強的交通要道,鎮境內有5公里瀝青縣道公路橫穿而過。全鎮村村通公路,村道公路里程近90公里。各村公路相通,又與縣道公路相連,形成了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路。農村用電:全鎮所有農戶都用上了照明電。完成了農網改造一期工程,總投資32萬元,架設高壓線路8.7公里、低壓線路3.5公里,安裝變壓器12台。今年正在繼續改造,切實保障了農村生產生活用電。農業基礎:大茅坡改土工程中外馳名。多年以來,在全鎮及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分別在向陽的水晶壩、貫子壩、鹿渡大茅坡、支溪河流域5個村及古柏村實行了改土工程。其中坡改梯2537.2畝,造田600畝。全鎮共建防旱池243口,山坪塘2座,渠堰2條2500米,建向陽提灌站一座。集鎮建設:集鎮距縣城11公里,東河由北靠集鎮西部向南流入縣城。旺英公路沿東河橫穿集鎮而過。集鎮建有政府、學校、醫療、計生、警務、郵電、糧食、供銷及商貿服務體系。政府綜合辦公樓正在建修中。2002年底,集鎮居住人口700人,建城區面積7.28公頃,人均建設用地367.17平方米。

經濟發展

高陽鎮高陽鎮
在農業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後,加大了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力度。實行精耕細作、科學種田,提高複種指數和糧食單產,糧食總量保持了穩定。在市場經濟的調節和指導下,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實效。去年新建茶園350畝,新栽桑580畝;今年將完成茶園改建2000畝、新建1000畝任務。黃姜、銀花天麻等中藥材種植已成為民眾致富的主要項目之一,核桃板栗、蘋果、梨子、櫻桃、枇杷等水果、乾果已初具規模。以向陽五社水晶壩為示範點的扶貧新村建設正逐步推廣。企業發展穩步推進。全鎮現有煤廠一家、青石廠一家、碎石廠一家、沙石廠三家,為就地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農民增收、財政增稅做出了貢獻。到2002年底,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823萬元,企業總產值820萬元,財政收入71.3萬元,人均純收入1514元,人均糧食占有量近400公斤。

社會文教

高陽鎮高陽鎮
通過多年的宣傳教育以及《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實施,全鎮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家庭和睦,鄰里團結,社會安定。同時,在全社會形成了一種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掀起了一股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熱潮。通過農村集中普法教育活動的開展,全鎮人民的法律意識明顯提高,社會治安更加穩定。通過黨委、政府的正確引導和民眾的自身建設,民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部分農民正向小康邁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局面正在形成。全鎮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民眾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全鎮共有9所國小,1所中心校。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新修中心校綜合辦公樓一幢,並增添了微機、實驗器具、課桌等教學設備。2007年新建虎埡教學樓一幢,2008年崔河國小即將破土動工。全鎮學習教育環境大為改善,教師隊伍穩定,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招商引資

高陽鎮高陽鎮
高陽鎮地處交通要道,交通、通訊方便,民風純樸,政通人和。政府對外招商引資政策優惠,服務周到,鎮境內有豐富的煤炭、青石等礦產資源及河沙可供開採,其開採前景尤以青石、河沙最為廣闊。黨委、政府正積極籌劃河道經營權的變更拍賣方案。拍賣後,河沙經營將進一步規範化。鎮鏡內旅遊資源豐富,投資小、見效快、回報大。高陽土地、林地、荒山、草坡資源豐富,改土工程極具規模。適宜大力發展林果業、中藥材、種草養畜、栽桑養蠶、茶園建設等項目。場鎮內客車、麵包車、貨運車穿梭往來,絡繹不絕。集鎮建設場地大,發展潛力大,適宜建立集商貿、服務於一體的大型綜合交易市場。

旅遊資源

高陽鎮香溪
香溪

發源於神農架,是昭君故里興山縣第一大水系,全長193.5公里,於西陵峽入江。

香溪之名始於唐陸羽《茶經》:“天下水名列前茅者有二十種,以歸州香溪水為十四品。”《妝樓記》載:“昭君臨水而居,恆於溪中浣紗,溪水盡香。”故香溪又名昭君溪。香溪因昭君而得名,香溪也如同昭君一樣秀美,溪水湛藍碧透,清澈潔淨。香溪河河道一波三折,蜿蜒曲回,深潭與險灘相間,急流與緩沱相連。河床上五光十色的鵝卵石,琳琅滿目。有的光澤燦爛,有的圓潤細膩,有的上面天然生成各種奇妙的圖案和線條,極其美麗。香溪,有著獨特自然美的香溪,因為哺育了世界第一流的詩人屈原,也哺育了世界第一流的美女王昭君,所以,古往今來,香溪一直受到人們的讚頌。

高陽鎮高陽鎮
昭君宅

昭君宅位於鎮西5.5公里處的昭君村,通過村前的立式牌坊,遊人可觀賞歷代文人吟詠昭君詩詞。

昭君宅據史書記載始建於西漢。因幾千年風雨剝蝕,現僅存遺址。目前的昭君宅,是1994年仿漢原圖恢復建造的。

昭君宅分前後一堂兩院,前院為昭君家人生活區,內設榨房、庖房、酒坊、糧倉等手工作坊,後院中堂為“宣詔堂”,即昭君當年中選美女,傳令使宣讀詔書之地。

中堂左為昭君父母下榻,右為昭君兄嫂臥室,院中還設有戲台及昭君村文物展室,整體建築坐北朝南,有明確的軸線關係,符合中國傳統安定、踏實、穩重的文化內蘊。

高陽鎮玉虛洞
玉虛洞

玉虛洞位於譚家山麓,是一個石灰岩溶洞,洞口呈半月狀,青石上刻有“玉虛洞天”四字,循石階而下50餘級,即可達正廳,正廳長約85米,寬約40米,高約50米。軒敞氣派,儼然如地下宮殿。洞中清泉長滴,涼爽宜人,鐘乳石是主要景觀。

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鐘乳石似飛禽走獸、奇花異草,令人流連忘返,目不暇接。其中的一根高約10餘米的巨大鐘乳石,其形如龍盤石柱,十分奇異。洞內外摩崖石刻和碑刻甚多,其中不乏珍品。

興山縣高陽鎮

高陽鎮高陽鎮
概述

高陽鎮位於興山縣中部偏南,總面積145平方公里,總人口2.9萬,地處東經110°45′,北緯30°13′,東距宜昌市153公里,南距秭歸縣原香溪鎮34公里,西距神農架林區松柏鎮146公里,北距興山縣新縣城16公里,地處長江北岸長江支流香溪河的中游,淹沒前城區海拔高程為140—260米,蓄水175米後,是國家“兩山一江”旅遊線的重要旅集散地之一,國家新建滬蓉(北)高速公路和改造後的209國道均臨鎮而過。高陽鎮歷史悠久,是漢明妃王昭君的故鄉,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隨著經濟的發展,遷建後的高陽鎮將成為興山縣的經濟發展、物貿交流、商品集散、旅遊文化的中心。

經濟特點及旅遊資源

高陽鎮區域性經濟極強,高山以林、草之長,半高山以糧、油、生產為主,沿河低山村盛產柑、茶、、菜。地下有豐富的礦藏資源,如煤、石膏、高嶺土耐火石等,沿河有豐富的水能資源,有水庫一座,堰塘46口,總蓄水力200萬方,已建五童流域水電站3個,裝機總容量3000KW。高陽鎮特色經濟作物以蔬菜、茶葉和柑桔為主,2007年全鎮蔬菜年產量10100噸,茶葉年產量76噸;柑桔年產量為13000噸。全鎮農業出售產品年收入達到2887萬元

昭君故里位於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高陽鎮寶坪村,原名煙墩坪,又名王家灣。它面臨香溪水,背靠紗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橘林豐茂,山明水秀,極富詩情畫意。村內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妝檯、望月樓等遺蹟;近年來,家鄉人民又興建了昭君宅、紀念館、長廊碑林、漢白玉昭君塑像等,環境幽雅,極富詩情畫意。

高陽鎮高陽鎮
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高陽鎮總人口2.9萬,總面積145平方公里,所轄9個行政村、40個村民小組,5個街道居委會(5條街道),14家工礦企業,22個鎮直單位。

該鎮2007年工農業總產值15346萬元(農業產值9346萬元、工業產值6000萬元);企業產值19000萬元,財政收入385萬元;農民年人平純收入3100元。

三峽工程水庫蓄水淹沒涉及5個村、11個村民小組;22個鎮直單位,14家工礦企業;5個街道居委會(5條街道)677戶,涉及人口14375人,長江委移民規劃安置居民4365人。

更名為昭君鎮

10月29日上午,興山縣委、縣政府舉行隆重的更名典禮,高陽鎮正式更名為昭君鎮,應邀參加2009興山昭君文化高層論壇的嘉賓及社會各界民眾萬餘人出席了本次慶典。興山縣高陽鎮位於長江北岸的長江支流香溪河中游,是興山縣原縣城所在地,也是三峽庫區最後一個移民遷建集鎮,從2004年8月開始已全面完成了648戶集鎮居民和340戶農村移民的搬遷任務。高陽鎮因昭君文化底蘊豐厚,昭君品牌特色獨具,整體遷建後的新集鎮目前經湖北省政府批准更名為昭君鎮,旨在充分挖掘昭君文化,開發昭君品牌,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新昭君鎮將成為湖北省兩山一江旅遊線的重要遊客集散地之一,滬蓉(北)高速公路和改造後的209國道均穿鎮而過,被湖北省政府確定為首批國際性旅遊鄉鎮。

雲陽新縣高陽鎮

高陽鎮高陽鎮
基本介紹

1.地理位置:高陽鎮位於雲陽新縣城西北部,長江北岸,東與和長洪、南溪接壤,南與黃石、人和毗鄰,西與白龍、渠馬相依,北與建全、新陽相鄰。坐落於將軍梁下,面臨澎溪河,山高河深,相差距離甚大曰高,位居溪河北山南曰陽,故而得名——高陽。幅員面積95.55平方公里,東西長約13.2公里,南北寬約17.5公里。長江支流澎溪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鎮政府駐地大包嶺,距萬州70公里,雲陽新縣城24公里。

2.自然條件:高陽鎮最高海拔1080米,最低海拔85米。地處中低山和平壩丘陵地區,屬中亞熱帶濕潤風氣候區,主要特點是春早、夏熱、秋濕、冬寒,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無霜期長,溫濕適度,光照適宜,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8.3,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53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162毫米,無霜期307天。主要為河谷低壩,單斜低山地貌,即四周高、中間低的盆底狀,土壤以紫色泥,沖積土為主。轄區植被較為豐富,田莊國有林場與四十八槽相鄰。隨著退耕還林的推進和庫區生態環境的改善,野豬、獐子、野雞等動物經常出沒。

3.經濟總貌:高陽鎮轄9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55個村民小組,8個居民小組,5268戶,1586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13戶,2597人。現有耕地33460.2畝,其中水田12122.5畝,旱地21337.7畝。新集鎮位於大包嶺,規劃占地2.4平方公里,人口3.5萬人,現占地1800畝,城鎮人口1317戶,7225人。

高陽鎮高陽鎮
全鎮農業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等糧食作物為主。隨著近年的農業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了以花椒、花生、芝麻為主,包括柑桔、佛手、油菜、油桐、藥材、桃、李等的經濟作物和經濟林木。全鎮現有水庫8座,塘251口,人飲池1378口。

全鎮有鄉鎮企業15個。有探明儲量為2500萬噸的優質煤礦和儲量豐富的優質石灰岩石、陶瓷等礦產資源。
全鎮有公路6條,34公里,航運里程28公里。全鎮有車輛62輛,其中客車2輛,貨車53輛,長安車3輛,小轎車4輛。

全鎮有中學2所,中心國小1所,村校8所,教職工256人。有中心衛生院1個,鎮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13個。全鎮有病床22個,醫務人員56人;幼稚園2個。有加密電視用戶750戶,電話用戶1598戶。

境內有影響的文物遺址共3處,分別是李家壩巴文化遺址,2001年庫區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明月壩唐代建築遺址,2002年庫區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夏黃氏節孝牌坊,現已遷往新縣城磨盤寨。

高陽鎮是庫區第一農村移民大鎮,動遷人口1.7萬人。目前,全鎮共安置移民15683人,其中內安5357人,外遷10362人。

發展戰略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環境是第一要素,穩定是第一前提,民主是第一工作方法,求真務實是第一出發點,深入推進五大戰略,奮力抓好移民後續穩定工作,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強力抓好安全生產工作,著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把高陽鎮建成庫區經濟強鎮和旅遊名鎮。

特色產品

鎮內澎溪河的黃鼓頭聞名縣內外,特色芝麻深受顧客喜愛。

荊門市高陽鎮

高陽鎮高陽鎮
概述

高陽鎮位於荊門東南荊潛線40公里,沙洋縣城西北10公里處,西鄰曾集,北連馬良,全鎮轄33個村(居)民委員會,313個村(居)民小組。國土面積198.5平方千米,耕地面積87653畝。全鎮總人口47361人,其中農業人口41503人。高陽鎮地理環境優越,區位優勢明顯,距沙洋縣城區8公里。荊潛公路、五洋公路貫穿全境。先後被評為第二屆楚天明星鄉鎮,全省環境衛生業十強鄉鎮,全省水產百強鄉鎮。

全鎮共有學校10所,在校學生總數7208人,教師總數410人。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個,衛生院(站、室)32個,醫護人員152人,病床40張。衛生普及率100%。

全鎮先後投資近1000萬元對集鎮低矮房屋進行了改造,硬化了集鎮慢車道,人行道。新建高陽農貿大市場。使集鎮面貌煥然一新。

高陽鎮高陽鎮
經濟狀況

全鎮2000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4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2億元,多種經營總產值0.8億元,農村工業總產值2億元。已初步形成了糧食、油料、水產、林果、畜牧五大支柱產業。主要農產品產量,糧食41184噸,棉花350噸,油料6036噸,牲豬出欄26776頭,水產養殖以黃盪湖集團為龍頭,可養面積達20000畝,產量6000噸,畜禽養殖以“江漢雞”為特色,家禽出籠50萬隻,禽蛋產量1405噸。高標準建好了高陽、官橋兩個農業綜合開發區。2000年完成財政收入363.4萬元,財政收支平衡,金融形勢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