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台·和周草窗》

《高陽台·和周草窗》

《高陽台·和周草窗》是宋代詩人王沂孫的詩詞之一。

詩詞原文

《高陽台·和周草窗》高陽台·和周草窗
《高陽台·和周草窗》
王沂孫
殘雪庭陰,輕寒簾影,霏霏玉管春葭。
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誰家?
相思一夜窗前夢,奈個人、水隔天遮。
但悽然,滿樹幽香,滿地橫斜。
江南自是離愁苦,況游驄古道,歸雁平沙。
怎得銀箋,殷勤說與年華。
如今處處生芳草,縱憑高、不見天涯。
更消他,幾度東風,幾度飛花。

詩詞注釋

1.周草窗:南宋著名詞人周密,字公謹,號草窗。
2.越中:泛指今浙江紹興一帶。
3.玉管春葭:葭:蘆葦,這裡指蘆灰
4.滿樹幽香二句:林逋《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此化用其意。
5.橫斜:指梅花的影子。
6.游驄:指旅途上的馬。

詩詞評析

本篇如題,是和韻之作。詩人的答和之人是南宋著名詞家周密。宋亡後周密湖州故家毀於兵火,終身寄寓杭州。作《高陽台》詞寄越中諸友,抒發家國破亡,懷鄉念友之情懷。王沂孫此詞即為和作,以哀婉含蓄的筆調寫出亡國後春天來臨卻毫無知覺的極端的精神痛苦。情景交融,深婉而沉鬱。詞以殘冬初春為背景,意象幽隱,曲折含蓄,既表達對友人深深思念,也寄託了時移世換的興亡之感。上片切合時令,寫相思無奈,在夢境中都難以相見,深情綿邈。下片寫同是羈旅,尚不如飛雁可歸平沙。暗寓國亡家破,無家可歸的隱痛,末尾處以惜花傷春結,種種愁懷縈迴糾結,更令人感傷不已。“結筆低徊掩抑,盪氣迴腸”(況周頤《蕙風詞話》 )。開片以景入情,點明時令。“小帖金泥”二句幽怨頗自然之春可回,社會之春難返,不知春在誰家,反正我家中無有,狀心中之苦。“相思”三句極寫念友之情。“但悽然”三句,以極悽美的景象襯託夢後不見故人的悵惆情懷。化用前人詩句卻渾化無跡。下片明言離愁之苦,何況自己也是背井離鄉之人,流浪之苦不堪忍受,再加上思友之情,惜時惜春之情,層層加碼,將哀傷之情推向極至。而這一切,正是國破家亡所造成的。“無限哀怨,一片熱腸,反覆低回,不能自已。以視白石之《暗香》《疏影》 ,亦有過之而無不及。詞至是乃蔑以加矣”(陳廷焯《詞則·大雅集》 )。因本詞為和作周密原作於下以備欣賞之參考。周密《高陽台(寄越中諸友》 :“小雨分江,殘寒迷浦,春容淺入蒹葭。雪霽空城,燕歸何人家?夢魂欲注蒼茫去,怕夢輕、還被愁遮。感流年、夜汐東還,冷照西斜。萋萋望極王孫草,認雲中煙樹,鷗上平沙。白髮青山,可憐相對蒼華。歸鴻自趁潮回去,笑倦遊、猶是天涯。問東風,先到垂楊,後到梅花?”

作者簡介

王沂孫,宋末詞人。字聖與﹐號碧山﹐又號中仙﹔家住玉笥山﹐亦號玉笥山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工文詞﹐廣交遊﹐同時代的周密稱他“結客千金﹐醉春雙玉”(〔踏莎行〕《題中仙詞卷》 )﹐元兵入會稽﹐楊連真伽掘宋帝六陵﹐王沂孫與唐珏周密等賦《樂府補題》 ﹐托意蓮﹑蟬諸物﹐以抒憤慨﹐寄託亡國之慟。至元中一度出為慶元路學正。晚年往來杭州﹑紹興間。去世時大約50多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