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鎮鎮

高鎮鎮

高鎮鎮,位於橫山縣南部山區的小理河中上游,全鎮轄20個行政村、180個村民小組,面積251平方公里,總人口24681人。即將建設的太原——中衛鐵路有望通過全鎮。

基本信息

貴州省惠水縣高鎮鎮

高鎮鎮為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惠水盆地北端,與縣城一水之隔,處於惠
高鎮鎮
水—長田工業園C區,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7公里,距省城貴陽30餘公里;省道101線由北向南貫穿全境,是貴陽通往羅旬、長順、平塘等縣的必經之地。 

自然資源

鎮政府所在地處於東經106 °40′、北緯26 ° 11′。全鎮壩區較多而且集中,海拔980米,年平均氣溫15.8℃,年均降雨量1213.4㎜,年日照1318小時、平均日照率達30%,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日和熙,夏無酷暑,秋時爽目,冬無嚴寒。鎮境內有漣江河和蒙江河貫穿而過,山水相連,水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以矽礦為主。森林茂密,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有居於高山叢林中的野梅嶺森林公園,具有3000米長的漣江垂釣樂園,正在開發的山後村琴山逸響,待開發的有漣江河岸農家樂園和龍塘生態園等。

勞動力資源

全鎮勞動力總數為1467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的人數為8508人,占58 %;從事第二產業的人數為3500人,占23.8 %;從事第三產業的人數為2662 人,占18.2%。長期外同務工人數1200人,占8.1 %。

人文資源

全鎮少數民族主要以布依族為主,每年六月六是布衣族傳統節日,唱山歌是節日的主要內容,尤其高鎮村每年六月六最為熱鬧,當天各家各戶的親戚朋友們都不約而同雲集該村共過節日,熱鬧非凡。

經濟發展

200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完成11930萬元 ,比上年增長61%,其中農業總產值實現7250萬元,比上年增長242%,工業總產值實現4680萬元,比上年增長6.1%。糧食總產量完成11047噸,比上年增長4.9%。農民人均純收入2899元,人均增收155元。比上年增長7%。全年財政總收入完成3282.3萬元,占任務2833萬元(其中險峰工具機廠國稅2000萬元和地稅30萬元任務列入我鎮統計)的116%。其中國稅收入累計完成2700萬元,占任務2550萬元的105.8%,地稅收入累計完成516萬元,占任務230萬元的224%,財政收入累計完成66.3萬元,占任務53萬元的125%。全鎮共簽約引進拉絲廠、豪龍水泥編織袋廠等5家企業,引進資金2450萬元,到位資金1450萬元。
全鎮共十所國小(含貴陽十一中),在校學生3330人,179名教師,有兩所中學,在校學生1700人,79名教師;衛生院2個,床位30個,醫務人員40名。
在遠程教育方面,全鎮共有遠程教育設備12套(其中村級3套,學校9套),共有33個播放點(每個行政村3個)。

名優特產

雙孢蘑菇

全鎮各村積極種植雙孢蘑菇,今年種植面積達300餘畝,產量達262噸。它味道鮮美,質地脆嫩,屬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食品,並且所含的蛋白質大部分是粗蛋白,其含量高過一般的蔬菜的水果,居食用菌之首,故有植物肉的美稱。雙孢蘑菇含有人體必須的6種胺基酸,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核甘酸。煙酸、抗壞血酸和維生素D等。不僅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因此,蘑菇不僅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齊全的菇類蔬菜,而且是具保健作用的健康食品。

牛肉紅

全鎮共種植60餘畝,產量達60餘噸。它以個頭適中、皮薄、色鮮(稱牛肉紅)、汁多、甜味濃及營養豐富而名聞遐邇。具有獨特的濃郁香味,為其它桔種所難以攀比。

特色產業

高鎮鎮姚新村龍井寨“中華鱘魚”養殖基地

現隸屬於貴州省農科院的“貴州省特種水產養殖研究所”座落於黔南州惠水縣高鎮鎮姚新村,2003年開始建設,目前占地27畝,建設有流水池64口,養殖面積1100m2,工廠化(封閉循環水)養殖車間700 m2,養殖水體300m3。目前已投資400餘萬元,年生產鱘魚10萬公斤左右。
2002年10月該所制定了易地建設特種魚類繁育基地的發展方案,作為該所改革與發展的切入點,該方案經請示省農業廳,得到廳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於2003年初及時啟動了易地建設特種魚類繁育基地項目。經過前期幾個月的調查選址,最終確定在惠水縣高鎮鎮姚新村、蒙江灌溉乾渠渡槽旁建設基地。2003年開工建設,當年投入生產。
貴州省特種魚類繁育基地建設,主要建設內容為開發利用我省冷水資源,建立主要經濟魚類原種繁育基地,修建流水養殖場,進行本省主要經濟魚類如中華倒刺䰾、墨頭魚、鱸鯉等野生魚類,以及鱘魚、鮭鱒魚等冷水魚類的引種馴養技術研究,人工繁殖技術研究,養殖技術研究、技術示範、技術培訓以及技術開發與推廣。項目建設以來,得到了省科技廳、省農業廳、省發改委、省農科院等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截止到2008年底,在基地實施的各類項目20多項,經費400多萬元。
基地建設中,該所採取邊建設、邊生產,立足市場進行鱘魚養殖開發創收,取得了較好經濟效益。2003年~2010年共出售鱘魚近400噸(平均年銷售10萬斤),銷售收入1400餘萬元,創造經濟效益近200餘萬元。主要銷往貴陽和廣西一帶。
基地下一步打算,利用資產置換資金,征地修建池塘、培訓大樓,完善生產生活設施,將基地建設成集科研、生產、培訓和開發於一體的綜合科研基地。

高鎮鎮首創村高河坎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高鎮鎮高河坎現代農業示範園高鎮鎮首創村是惠水縣蔬菜噴灌設施農業示範基地,位於縣城北部,距縣城3公里,省道101線貫穿其中。全村共有耕地面積961畝,轄10個村民組,443戶,總人口2183人;該村平均海拔高度1050米,年平均氣溫15.8℃、年降雨量1200㎜以上,全年無霜期280天,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土壤類型主要以紫色土、黃沙土為主,適宜水稻、蔬菜等多種農作物種植。該村從2003年開始種植蔬菜,是“185”工程萬元田示範村,同時是我縣2009、2010年度農發區,常年蔬菜種植面積達1000畝以上(含複種)。全村從事蔬菜生產的農戶224戶,涉及人口1075人,所占比例分別達50.6﹪和49.2﹪。200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100元,其中來源於蔬菜種植的純收入高達2885元,占70﹪。
2009年底,惠水縣整合農發資金170餘萬元,對該村200畝連片耕地進行整治。整治工程,以土地平整和增設噴灌設施為主,不僅打破了戶與戶之間的土地界限,將小面積耕地平整為連片大面積的耕地,同時,在區域內建設機耕道、步道、溝渠和噴灌設施,同時內設太陽能殺蟲燈10盞,進行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建成後,以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加農戶的形式進行運作管理。蔬菜主栽品種有小青瓜、辣椒、茄子、芹菜、蔥蒜等。主要種植模式為純經型“菜—菜—菜—菜”一年多熟制,主推技術為營養土育苗移栽、地膜加小拱棚覆蓋栽培,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施用技術。茬口安排為:第一茬速生菜,1—2月;第二茬小青瓜(辣椒、茄子),2—6月;第三茬芫荽、芹菜,6—10月;第四茬蔥蒜類,10—12月。
該基地早春茬預計年產出小青瓜500噸,平均畝產量2.5噸,單價1.2元/公斤,畝產值3000元,可創產值60萬元;芹菜產出800噸,平均畝產量4噸,平均單價1.5元/公斤,畝產值6000元,創產值120萬元;蔥蒜類產出340噸,平均畝產出1.7噸,單價3元/公斤,畝產值5000元,可創產值100萬元。全年可創總產值280萬元,平均畝產值14000元,扣除成本,畝創勞務收入1000元,純利潤10000元,是種植小麥、油菜利潤的8—14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目前,已種植早熟珍珠瓜、小青瓜共100畝,茄子、辣椒、絲瓜共100畝。通過示範種植可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2000畝,最大程度上促進了蔬菜設施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所轄村屯

全鎮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17個村民組,3個居委會,總人口30605人,其中農業人口22571人,占總人口的74%,少數民族人口12189人,占總人口的40%。主要以布衣族和苗族居多,布依族7241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59%,苗族285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23%,其它民族只占18%。

長新村

全村轄16個村民小組,745戶,3210人,其中少數民族1169人,占36.4 %,全村土地面積1518畝,其中田1438畝,土80畝,省道“101”貫穿境內,全村共有黨員57名。近年來,該村不斷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指導力度,雜交水稻用種率達到100%,水稻寬窄行栽秧等增產技術基本得到普及,農業用電較為方便。在種植業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經濟作物以大棚蔬菜為主。養殖業方面,以養豬為主,商品率比較高,大牲畜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服務。

首創村

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443戶,2183人,其中少數民族458人,占21 %,全村土地面積961畝,其中田908畝,土53畝,省道“101”貫穿境內,全村共有黨員39名。近年來,該村不斷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指導力度,雜交水稻用種率達到100%,水稻寬窄行栽秧等增產技術基本得到普及,農業用電較為方便。在種植業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經濟作物以蔬菜為主。養殖業方面,以養豬為主,商品率比較高,大牲畜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服務。

姚新村

全村轄14個村民小組,580戶,2449人,其中少數民族1273人,占52 %,全村土地面積1106畝,其中田956畝,土150畝,省道“101”貫穿境內,全村共有黨員39名。近年來,該村不斷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指導力度,雜交水稻用種率達到100%,水稻寬窄行栽秧等增產技術基本得到普及,農業用電較為方便。在種植業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經濟作物雙孢蘑菇為主。養殖業方面,以養豬為主,商品率比較高,大牲畜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服務。

山後村

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413戶,1944人,其中少數民族962人,占49.5 %,全村土地面積1066畝,其中田847畝,土219畝,全村共有黨員44名。近年來,該村不斷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指導力度,雜交水稻用種率達到100%,水稻寬窄行栽秧等增產技術基本得到普及,農業用電較為方便。在種植業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經濟作物蔬菜為主。養殖業方面,以養豬為主,商品率比較高,大牲畜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服務。

司蒙村

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472戶,2359人,其中少數民族778人,占33%,全村土地面積1144畝,其中田961畝,土182畝,全村共有黨員48名。近年來,該村不斷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指導力度,雜交水稻用種率達到100%,水稻寬窄行栽秧等增產技術基本得到普及,農業用電較為方便。在種植業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經濟作物以蔬菜為主。養殖業方面,以養豬為主,商品率比較高,大牲畜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服務。

長岩村

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232戶,1132人,其中少數民族368人,占32.5 %,全村土地面積866畝,其中田754畝,土112畝,全村共有黨員21名。近年來,該村不斷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指導力度,雜交水稻用種率達到100%,水稻寬窄行栽秧等增產技術基本得到普及,農業用電較為方便。在種植業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經濟作物以蔬菜為主。由於缺乏灌溉,階段性乾旱嚴重威脅農業生產。養殖業方面,以養豬和養牛為主,商品率比較高。

高鎮村

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345戶,1391人,其中少數民族1162人,占83.6 %,全村土地面積516畝,其中田498畝,土18畝,全村共有黨員45名。近年來,該村不斷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指導力度,雜交水稻用種率達到100%,水稻寬窄行栽秧等增產技術基本得到普及,農業用電較為方便。在種植業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經濟作物蔬菜為主。養殖業方面,以養豬為主,商品率比較高,大牲畜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服務。

漣江村

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334戶,1865人,其中少數民族438人,占23.5%,全村土地面積891畝,其中田791畝,土99畝,全村共有黨員37名。近年來,該村不斷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指導力度,雜交水稻用種率達到100%,水稻寬窄行栽秧等增產技術基本得到普及,農業用電較為方便。在種植業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經濟作物以種植洋芋和香細菜為主。養殖業方面,以養豬為主,商品率比較高,大牲畜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服務。

赤土村

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651戶,3088人,其中少數民族105人,占34 %,全村土地面積4660畝,其中田1535畝,土125畝,全村共有黨員39名。近年來,該村不斷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指導力度,雜交水稻用種率達到100%,水稻寬窄行栽秧等增產技術基本得到普及,農業用電較為方便。在種植業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經濟作物以洋芋為主。養殖業方面,以養豬為主,商品率比較高,大牲畜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服務。

交椅村

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380戶,1592人,其中少數民族1262人,占70.3 %,全村土地面積766畝,其中田689畝,土76畝,全村共有黨員42名。近年來,該村不斷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指導力度,雜交水稻用種率達到100%,水稻寬窄行栽秧等增產技術基本得到普及,農業用電較為方便。在種植業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經濟作物以洋芋為主。養殖業方面,以養豬為主,商品率比較高,大牲畜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服務。

半坡村

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319戶,1475人,其中少數民族650人,占44.1 %,全村土地面積929畝,其中田837畝,土91畝,全村共有黨員27名。近年來,該村不斷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指導力度,雜交水稻用種率達到100%,水稻寬窄行栽秧等增產技術基本得到普及,農業用電較為方便。在種植業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經濟作物以洋芋為主。養殖業方面,以養豬為主,商品率比較高,大牲畜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服務。
12、高鎮居委會、險峰居委會、永安居委會高鎮居委會共296戶,1210人;險峰居委會共1246戶,4364人;永安居委會共526戶,1844人。

陝西省榆林市橫山縣高鎮鎮

高鎮鎮,位於陝西省橫山縣南部山區的小理河中上游,全鎮轄高鎮村、董家墕村、沙坬梁村、沙溝村、羅圪台村、劉樓村、馮家峁村圪針梁村、趙家灣村、油房頭村、代圪勞村、旗豐村、白面寬村、李家坬村、師莊村、魯家河村、萬家畔村、鐵路峁村、坪墕村、范家墕村20個行政村、180個村民小組,面積251平方公里,總人口24681人。境內交通發達,橫子公路、劉陽公路穿境而過,李家窪至馬岔、高鎮至魏家樓公路與307國道相連,基本上實現了村村通路目標。即將建設的太原——中衛鐵路有望通過全鎮。
高鎮鎮是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自然條件相對較差。高鎮是全縣的農業大鎮,有耕地4850公頃,林地3300公頃,農作物以豆類、洋芋、穀子、玉米為主,無污染,無蟲害,品質優良。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緊緊抓住醅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以實施山川秀美工程和退耕還林(草)工程國契機,以創建小雜糧標準化生產基地鎮為目標,立足鎮情實際,農業方面確立了“羊、豆、薯”三大主導產業。狠抓封山禁牧、舍飼養羊工作,羊子年存欄2萬隻,羊肉肉質鮮嫩,味美無膻。高鎮是橫山大明綠豆的發源地,主產區。綠豆及各類雜糧種植面積穩定在2300公頃左右,產量達700噸左右。洋芋遠銷河北、山西等地,每年種植面積穩定在1700公頃左右,產量達5000噸。穀類等雜糧種植850公頃,特別是小米,色正味爽,在全縣享有美譽。在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3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80元。
近年以來,以黨建統攬全鎮各項工作,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和奮鬥目標,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實現了村村通電、組組通電的目標,農網改造全面啟動,投資近千萬元的高鎮變電站即將建成投用。新修鄉村道路147公里,實現了村村通路目標。退耕還林(草)11200畝,建成高標準水窯2000眼,建人畜飲水工程15處,防氟改水工程全面啟動,解決了近2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修復開通了兩條民營渠道,使沿小理河川2000多畝旱地變成良田。新建補修大小淤地壩30多座,農業基礎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電視覆蓋面達90%,通訊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固定電話裝機達400餘門,手機網路建成投用,打通了與外界聯繫的信息通道。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硬化了3公里街道,改造了臨街110間舊建築,新修門面房70多間,充分發揮了地處兩縣六鄉商貿交易中心的作用,街道路燈通明,店鋪林立,貿易活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