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戰役

高郵戰役

高郵城位於蘇中運河邊上,南臨揚州,北向兩淮,是一個可攻可守的軍事要地。城西面是高郵湖,東面是網狀水盪,四周為湖泊、河流、土城所環繞,城牆高厚,碉堡林立,工事堅固,整個地形易守難攻。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後,江蘇省高郵、泰州、江都等城鎮仍為日偽軍駐守。盤踞高郵的日偽軍自恃兵多城固,妄圖與新四軍對抗。新四軍華中軍區堅決執行朱德總司令的命令,派部隊受降,對拒絕投降之日偽武裝堅決予以消滅。為堅決執行朱德總司令的命令,圍殲拒降的日偽軍,並為阻止國民黨軍由揚州北上進攻解放區創造條件,新四軍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政治委員譚震林決心發起高郵戰役,以第8縱隊攻擊高郵城;以第7縱隊攻擊高郵以南的邵伯;以地方武裝配合作戰。此役,共殲滅日軍岩奇大佐以下1100餘人(內俘虜900餘人),偽軍第42師師長王和民以下4000餘人,繳獲各種炮80餘門,輕重機槍200多挺,步槍6000餘支,拔除了殘存在華中解放區內的日偽軍據點。戰後,第8縱隊受到新四軍、華中軍區首長"軍政雙優"的嘉獎。

基本信息

戰鬥背景

高郵戰役高郵戰役

高郵戰役入選央視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的第8集中重要片段,占第8集時長約5分鐘。
高郵戰役是我黨我軍抗戰史上濃墨重彩的經典戰役,創下了我軍作戰史上的多項之最

高郵戰役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後,江蘇省高郵、泰州、江都等城鎮仍為日偽軍駐守。盤踞高郵的日偽軍自恃兵多城固,妄圖與新四軍對抗。新四軍華中軍區堅決執行朱德總司令的命令,派部隊受降,對拒絕投降之日偽武裝堅決予以消滅。

高郵戰役作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一次重要戰役,它的勝利,對保護抗日戰爭的勝利果實,鞏固和擴大華中革命根據地以及實現我軍戰略戰術的轉變都具有重要深遠意義。

按照戰略部署,戰役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收復邵伯,肅清高郵城外圍據點兵力,圍困高郵城;第二個階段,總攻高郵城,全殲守敵。各參戰部隊接到命令後,戰鬥情緒異常高漲,迅速從兩淮出發向南挺進,到達指定集結地,作好戰鬥準備。

理論研討會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高郵戰役勝利70周年。2015年8月22日,揚州市委黨史辦、揚州市新四軍研究會聯合高郵市委、高郵市人民政府舉行紀念高郵戰役勝利70周年理論研討會。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副主任萬建清,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盧桂平以及我市領導韓方、方桂林、倪文才、張秋紅、孫建年等參加研討會。研討會由揚州新四軍研究會會長洪軍主持。研討會期間,來自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校、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等國家、省級院校及研究機構的黨史、軍史研究專家學者以及指揮1945年高郵戰役的粟裕大將生前秘書、參加高郵戰役的華中野戰軍將領後人、高郵戰役親歷者代表等70餘人齊聚一堂,圍繞高郵戰役的發動背景、戰略意義、戰術運用、重要啟示、歷史地位等進行了深入研討。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表示,高郵戰役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後,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對拒不投降的日偽軍發動的最後一場戰役。我新四軍一舉收復高郵城,徹底打垮了日偽拒不投降的囂張氣焰,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是不可磨滅的,對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具有重要意義。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和學者們還實地參觀了我市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參觀了文游台等處。

重要意義

高郵戰役高郵戰役

專家學者認為高郵戰役——在中國抗戰史上不可磨滅對民族獨立解放具有重要意義
高郵市“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建成開館,完成了眾多新四軍老戰士多年的夙願,也回應了社會各界人士的熱切期盼。它的建成對於弘揚革命傳統,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提高高郵知名度,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較強的現實意義。

奠定解放戰爭“七戰七捷”
高郵戰役保衛了蘇皖邊區,保衛了華中解放區。高郵戰役打破了國民黨軍隊沿運河北上分割華中的企圖,使原來的蘇中、蘇北、淮南、淮北等解放區連成一片,形成一個完整的華中解放區。

高郵是大運河上的一把鎖,高郵戰役之前,國民黨第25軍已經進駐揚州,企圖北上控制高郵,從而達到分割、包圍並進攻華中解放區的目的。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敏銳地認識到這個問題,於1945年12月3日向中共中央發電要求組織“高郵戰役”。當時,有人提出高郵戰役是不是緩一緩。粟裕經過分析認為:此時日本已經投降,日軍的士氣普遍低落,可以利用政治攻勢,而新四軍士氣高漲,再加上地方武裝和人民民眾的支援,高郵戰役可以打贏。高郵戰役勝利了,蘇中、蘇北等4個解放區連成一片,華中解放區得到了鞏固。

高郵戰役的勝利為後來的解放戰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46年6月,解放戰爭爆發,國民黨軍向解放區全面進攻。8月下旬,國民黨軍25師在仙女廟、宜陵一線集結,企圖沿運河線北犯,攻取邵伯、高郵、寶應,配合國民黨軍74師、第7軍等在“兩淮”(淮南、淮北)的進攻。華中野戰軍為保衛運河門戶——邵伯等地,先後發起了蘇中戰役“七戰七捷”中的如黃戰役和邵喬戰役,並取得了勝利。高郵戰役的勝利為粉碎國民黨軍向華中解放區的進攻作了重要貢獻。

地理環境

高郵戰役(人民日報)高郵戰役(解放日報)

高郵城位於蘇中運河邊上 高郵易守難攻。它南臨揚州,北靠兩淮(淮安、淮陰),西倚運河、邵伯湖,城西面是高郵湖。東接水網田疇,城牆高聳,護城河環繞,是古運河畔的一個重鎮,日軍在1938年侵占高郵之後,數次加修工事,使其層層堅固。這裡也是國民黨向華中解放區領導機關所在地—淮安、淮陰地區進攻的必經之路。當時國民黨聲稱:“運河是道大門,高郵是把大鎖,只要占領高郵,就等於打開了大門之鎖,就可以長驅直搗兩淮,置共軍於死地。”

高郵是一個可攻可守的軍事要地。城西面是高郵湖,東面是網狀水盪,四周為湖泊、河流、土城所環繞,城牆高厚,碉堡林立,工事堅固,整個地形易守難攻。這裡駐有日軍獨立混成第96旅團2個大隊約1000人,偽軍第二方面軍第42師7個團,共約6000餘人。日軍認為,高郵地形險要,又有重兵把守,再加上國民黨頑軍撐腰,態度非常驕橫,對新四軍送去的投降通牒置之不理。將被俘的偽軍長放回高郵勸降,偽軍也置若罔聞。

戰役準備

為堅決執行朱德總司令的命令,圍殲拒降的日偽軍,並為阻止國民黨軍由揚州北上進攻解放區創造條件,新四軍華中野戰軍司令員開國第一將粟裕、政治委員譚震林決心發起高郵戰役,以第8縱隊攻擊高郵城;以第7縱隊攻擊高郵以南的邵伯;以地方武裝配合作戰。

各部隊受領任務後,立即奔赴指定地域,進行戰前準備。擔任主攻高郵任務的第8縱隊在司令員陶勇率領下,迅速從淮安南下,進到高郵以東至三垛鎮一帶,休整待機。華中軍區司令員張鼎丞、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均親臨8縱,率營以上幹部勘察地形,研究敵情,部署戰鬥。確定從高郵北門實施主要突擊,共使用7個團的兵力:以第64團沿運河大堤攻擊高郵北面;以第66團及高郵獨立團攻擊城東的重要據點泰山廟,得手後向城內攻擊;以第68團攻擊高郵南門;以第70團攻擊高郵東門;以第72團主力擔任攻城,以一部向高郵湖方向警戒;以軍區特務團向高郵城南車邏據點攻擊,確保縱隊側翼安全。

戰鬥過程

高郵戰役高郵戰役

1945年12月19日,華中野戰軍主力第7、第8縱隊及地方武裝共15個團,採取攻城與打援的戰法,向高郵邵伯之敵發動進攻。戰至20日晨,第7縱隊攻占邵伯等地,殲敵近1000人,切斷了日偽軍南逃之路,並沿邵伯、丁溝之線構成對揚州、泰州國民黨軍的防禦。與此同時,軍區特務團攻占車邏,第8縱隊掃清了高郵外圍各據點,日偽軍全部龜縮到城裡,加修工事,準備頑抗。21日,第8縱隊兵臨城下後,一面積極準備攻城,一面以日本人反戰同盟和朝鮮解放同盟盟員為骨幹,大力開展政治攻勢,瓦解敵軍。

1945年12月25日晚,第8縱隊攻城突擊隊乘漆黑雨夜,在強大炮火支援下,從南、北、西三個方向攻城。第68團第1營以雲梯登城突破南門後,受到敵子母碉堡群火力封鎖,前進受阻,一連戰士戴文祥立即迂迴敵側後,利用死角,連續攻下7個地堡,掃清了前進的道路。第64團從城北面攻擊,第1營的第2、第3連,夾著西北城牆角的兩面向上爬。第3連突擊班長袁金生,帶領全班從城北趟過護城河,像一陣風似的把雲梯靠到了城牆上。戰鬥組長蔣萬金眼看快爬到城頭,敵人突然伸出了鉤鐮槍。在千鈞一髮之際,突擊隊的手榴彈在城頭爆炸了,嚇得日軍趕忙逃開,突擊班乘勢躍上了城頭,首先打開了城牆的缺口,並打退敵人多次反撲,堅守在城頭上。接著,第2連從城角西邊爬上了城頭,正當敵人組織反撲時,第3營及時趕到,緊跟第1營之後迅速登城,並向縱深發展。這時,第2營也從北門爬上了城牆。敵人的防線被突破了,經過激烈巷戰和七八次反覆衝殺,敵被迫從城西半部龜縮到了城東半部。

受降故事

高郵戰役真實記錄高郵戰役真實記錄

粟裕藏身其中,觀看受降過程
1945年12月19日,華中野戰軍打響了高郵戰役,第八縱隊指戰員向高郵城拒不投降的日偽軍發起進攻。至12月25日夜,攻城部隊經過激烈的戰鬥,攻進日軍城防司令部,日軍大隊長岩崎眼見敗局已定,遂同意投降。隨即舉行駐高郵日軍投降儀式。

受降儀式是在大廳里舉行的。1945年12月25日深夜11時,新四軍第八縱隊政治部主任韓念龍、副主任謝雲暉在部隊護衛下,威嚴地進入日軍司令部,以新四軍代表身份,命令日岩崎大佐傳令各部,立即解除武裝,交出武器,無條件投降。岩崎大佐解下身上的指揮刀放在桌上,向韓念龍行軍禮後,雙手捧著日軍花名冊和軍械、軍需登記冊畢恭畢敬地呈送給韓念龍,然後退回站立一邊。韓念龍接過名冊,略加審閱,即命令日軍大佐指定專人陪同我軍人員到被圍各據點下令繳械投降,去廣場和倉庫清點交接武器等物資。

韓念龍向參加受降的日軍軍官宣傳三條:一是投降的日軍官兵,各回原處待命。為了安全,活動限於院內,不得外出。二是戰死的日軍官兵,可按日本國習俗,予以火化,骨灰收好以備帶回本土。三是受傷的日軍官兵,將由我方醫務人員協同日軍醫務人員予以救治。一切吩咐完畢,儀式即告結束。
淪陷6年之久高郵宣告解放

26日凌晨1點多鐘,淪陷6年之久的高郵城宣告解放。
這當中,新四軍華中軍區副司令員兼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及隨行人員一直擠在我方人員中,觀看了受降全過程。受降儀式結束後,他才不聲不響地離開大廳,走出大院,出了東門,回到野戰司令部。此場景連韓念龍也未發現。

日軍投降

26日晨,第8縱隊開始攻擊日軍旅團司令部。該部位於高郵城東半部一個公園裡,敵人收縮兵力就是向這個碉堡林立的地方集中。第66團在第64、第68團攻入南北城門的同時,也從東門攻進了城裡,第70、第72團一部參加了巷戰。當接近敵司令部時,敵人已很混亂,有的地方敵人不打槍也不放下武器,有的地方敵人還在頑抗。第66團迅速向日軍司令部攻去。經過一陣激烈戰鬥,攻入了日軍司令部。這時,縱隊政治部正、副主任韓念龍與謝雲暉作為代表來到日軍司令部,與日軍代表進行談判。經過激烈鬥爭,日軍大隊長岩奇大佐及300餘日軍被迫放下武器,其他各處日偽軍亦停止抵抗。第66團奉命派出一批幹部到日軍各部隊受降。26日,高郵城宣告解放

戰役結果

日軍投降日軍投降

此役,共殲滅日軍岩奇大佐以下1100餘人(內俘虜900餘人),偽軍第42師師長王和民以下4000餘人,繳獲各種炮80餘門,輕重機槍200多挺,步槍6000餘支,拔除了殘存在華中解放區內的日偽軍據點。戰後,第8縱隊受到新四軍、華中軍區首長"軍政雙優"的嘉獎。
殲敵5000餘人,一周解放高郵。

25日夜晚,雨夜。總指揮部下達了總攻的命令。劉春龍介紹,調來軍區炮兵團,在北、東、南三面各派一個山炮連、迫擊炮連和步兵連,形成火力攻勢。
第8縱隊的第64、66、68共3個團,出其不意地分別從城北、城東、城南3個方向,向高郵城發起了猛烈攻擊。從西門攻城的64團的戰士們利用雨夜,隱蔽接近到城牆腳下,眼看就要爬到牆頭,敵人突然開槍,讓人措手不及。幸好戰士們更快,人未到,手榴彈已扔上城頭。由於後續攻城部隊沒跟上,突擊班與敵人之間的一場白刃戰隨即展開。很快新四軍主力登上城牆,猛烈的火力壓向敵人,最終迫使日軍舉白旗投降。

戰鬥到26日下午4時,日軍司令部已在我方包圍之中,眼看大勢已去,日偽軍不得不放棄抵抗,日軍駐高郵最高司令官岩奇大佐終於繳械投降。
從19日晚到26日,高郵戰役僅僅用了一周的時間,速戰速決,取得輝煌戰績。時任偵察科長嚴振衡在回憶錄中說,高郵之戰,我軍以微弱優勢,經過激烈的戰鬥,以傷400餘人,亡200餘人的代價攻克堅城,殲敵5000餘,其中日軍1100餘,繳獲各種火炮61門,槍枝4308支,殲滅和俘虜日軍之多,繳獲槍炮彈藥軍械物資之多,在華中抗日戰場上也是為數不多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